糖尿病患者行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其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
2018-05-15叶进福
叶进福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行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其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88例糖尿病手术治疗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则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糖尿病手术麻醉总有效率;切皮时血糖、手术结束时血糖、术后1 h血糖、术后24 h血糖;切皮时、手术结束、术后1 h、术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胰岛素平均使用量。 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手术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皮时血糖、手术结束时血糖、术后1 h血糖、术后24 h血糖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皮时、手术結束、术后1 h、术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岛素平均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采用硬膜外麻对其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低于行全身麻醉,可更好控制血糖平稳,维持患者手术过程生命体征稳定,减少胰岛素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围手术期血糖;影响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2(a)-0069-03
糖尿病为常见代谢功能障碍疾病,在实施外科手术过程容易出现感染和高血糖症状,导致手术风险明显提高,影响新陈代谢和切口愈合。研究显示,合理安全的麻醉方式对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稳定和减少并发症非常重要[1-2]。该研究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88例糖尿病手术治疗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析了糖尿病患者行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其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8例糖尿病手术治疗患者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该次研究,该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开展,患者ASA均1~2级。观察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45~79岁,平均(53.21±2.70)岁。发病时间1~13年,平均(5.25±0.21)年。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46~79岁,平均(53.24±2.72)岁。发病时间1~13年,平均(5.27±0.22)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术前两组血糖均控制在低于11 mmol/L,血压控制在160/90 mmHg以内,尿酮试验阴性,电解质正常,禁饮。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快速麻醉诱导,给予0.1 mg/kg咪达唑仑、0.5~1 μg/kg舒芬太尼、1.5 mg/kg丙泊酚和0.6 mg/kg罗库溴铵诱导。麻醉维持则选择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观察组则采用硬膜外麻。患者侧卧,常规消毒后以棘突间隙为穿刺点,用1%利多卡因4 mL进行局部麻醉,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给予实验量2 mL观察麻醉效果,5 min后观察有无中毒等异常现象,给予13 mL罗哌卡因(浓度0.5%)推注,控制麻醉平面在T6以下[3-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糖尿病手术麻醉总有效率;切皮时血糖、手术结束时血糖、术后1 h血糖、术后24 h血糖;切皮时、手术结束、术后1 h、术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胰岛素平均使用量。
显效:麻醉效果好,术中无疼痛和其他不适,肌松良好,无出现麻醉并发症,血糖和生命体征稳定;有效:麻醉效果较好,术中轻度疼痛和不适,肌松较好,血糖和生命体征较为稳定,但需追加一定的药物控制麻醉效果;无效:术中明显疼痛,患者不耐受手术。糖尿病手术麻醉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5]。
1.4 统计方法
数据进行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别将t检验、χ2检验用于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处理,并分别用(x±s)、[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糖尿病手术麻醉总有效率相比较
观察组糖尿病手术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切皮时、手术结束、术后1 h、术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相比较
干预前两组切皮时、手术结束、术后1 h、术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切皮时、手术结束、术后1 h、术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2.3 两组切皮时血糖、手术结束时血糖、术后1 h血糖、术后24 h血糖相比较
观察组切皮时血糖、手术结束时血糖、术后1 h血糖、术后24 h血糖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胰岛素平均使用量相比较
观察组胰岛素平均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和非糖尿病患者比较,糖尿病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更低,更容易出现手术感染,麻醉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6],若应用不当可引起糖尿病患者机体过度应激而增加酮症酸中毒等风险,甚至引起呼吸衰竭和心脑血管意外,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研究显示,全身麻醉可对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进行抑制,无法阻断非手术区域应激向中枢的传导,可引起血糖升高和交感神经兴奋[7-9]。而硬膜外麻醉交感神经应激反应轻,因此术中可维持血糖平稳,减少波动。实施硬膜外麻醉可一定程度减轻胰岛功能抑制作用,提高葡萄糖利用率,减轻胰岛素抵抗,避免血糖升高过快,降低围手术期风险[10-14]。
该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则采用硬膜外麻。结果显示,观察组糖尿病手术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皮时血糖、手术结束时血糖、术后1 h血糖、术后24 h血糖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皮时、手术结束、术后1 h、术后24 h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岛素平均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采用硬膜外麻对其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低于行全身麻醉,可更好控制血糖平稳,维持患者手术过程生命体征稳定,减少胰岛素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春莉,徐浪,李秋红.妊娠早期单纯低甲状腺素血症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3(3):194-197.
[2] 张玉荣,赵艳荣,赵二林,等.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术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5,24(1):9-10.
[3] 李泳,李亚文,宋少良.罗帕卡因/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神经毒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7,49(9):1247-1249.
[4] 何方,王平云,李兴华,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血糖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8):69-73.
[5] 孙正春,胡青烽.丙泊酚和七氟醚对Ⅱ型糖尿病胃癌患者麻醉中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7,9(1):47-50.
[6] Liao S,Mei J,Song W,et al.The impact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IADPSG) fasting glucose diagnostic criterion on the prevalence and outcome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in Han Chinese women[J].Diabetic medicine: A journal of the British Diabetic Association,2014,31(3):341-351.
[7] 刘红燕,王巧荣.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影响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8、骨桥蛋白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9):4851-4852.
[8] 耿素娟,魏金聚,刘爱英,等.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浆胰岛素及血糖水平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9):3033-3037.
[9] 王东.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麻醉治疗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4中旬刊):2616-2617.
[10] 周凡林.68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麻醉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4,35(6):1170.
[11] 李守华,张德海.68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麻醉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0-22.
[12] 孙琳,孙小玲.不同麻醉方法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探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18-119.
[13] 林萍.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对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3):182-184.
[14] 程虎,俞瑾,王江,等.糖尿病與吸入麻醉剂后处理对心肌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7,9(6):396-399.
(收稿日期: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