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汝城宗祠文化探究

2018-05-15林琳

中国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香火宗祠祠堂

林琳

幼时与玩伴或在祠堂嬉戏,或坐下聆听守护祠堂的老人讲述祖辈的荣耀,成年后或外出谋生逢喜事回乡坐在祠堂里与亲朋宴饮,或留在汝城遇重事同族亲在祠堂里相商。年老时,或祈盼回乡祭祖在祠堂里寄托乡愁,或灯枯时在祠堂兴后事宣告归去。无论孩提,还是暮年,汝城古祠堂皆与汝城人紧密相关。

汝城县地处湘赣粤三省交界地,被誉为“中国古祠堂文化之乡”,保留着710座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包括为纪念监察御史范辂的绣衣坊、记录范氏一门叔侄同堂的中丞公祠、以及彰表理学名臣、太子太保朱英的“太保第”等古迹。诗词楹联赋、碑刻雕塑楼、牌匾额堂号这些精巧匠心的背后是南北交融以“汝”为中心的文化层。始于宋,理学鼻祖周敦颐上承孔孟、下启程朱。盛于明,明朝汝城15位进士,政绩卓越、光耀门楣。

湖南师范大学“大有名堂”实践团走访了汝城县文体广新局、文物研究所、民俗文化研究会以及朱范叶、李卢周等8位古祠堂传承人。在他們的口述与自身的体验中,体悟汝城宗祠文化。

在汝城,家风文化可以大致概括为四个字——忠孝廉节。卢氏家族族谱中记载着“敦勤俭、戒贪淫、效忠敬”的家训。《明史·朱英传》中赞扬朱英“质朴、敦厚,然而执法从不宽容”的品质。津江的朱氏祠堂内部以及先锋村的周氏祠堂外部的墙体上赫然在目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绣衣坊范家成老人口述的范辂清正廉节的为官作风,以及《范氏家训·节俭当崇》篇中“奢靡败度,俭约鲜过”对“忠孝廉节”特殊诠释。汝城家风,是家族对一个族人在国家、家庭、社会多个方面的要求。忠孝廉节的家风概念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的一部分,这种道德观念在现今的社会发展中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建造祠堂最初是为祭祖念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表彰元勋功绩而为其建祠现象的出现,大部分家族将祖上的宗功和后代的功绩不断充实祠堂的内涵。汝城古祠堂彰显着世代显赫的元勋与功绩。气势恢弘、华丽堂皇、结构工整的建造,诗词楹联赋画雕刻牌匾的荟萃成为了教化与鞭策着后世砥砺前行,建功立业的标杆。李氏宗祠的建筑采用的是官式的做法,“势舒而气畅,木雕、石雕精巧秀丽”,但也体现出了宗祠的“彰显”的作用,而不再是简单的祭祖拜祖。汝城民俗文化研究会何小奴会长在谈及汝城古祠堂的保存问题时,更是以“汝城的风向标”来形容汝城古祠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火龙源于唐高宗弘道年间“以火龙降龙患”的抗洪传说。元宵节期间举行舞龙盛会,寄托着汝城人民祈盼来年风调雨顺、辟邪驱邪、带来吉祥的美好祝愿。这一风俗与汝城古祠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祠堂和家族,香火龙得以制作、展演和传承。汝城香火龙的长度可达80~90米,最短的也有20~30米,高度则一般为2.5~4米。香火龙大都用楠竹竿、赵公鞭和特制的龙香等材料扎制,由龙头、龙身、龙尾构成,配有双狮、双凤、香火牌坊、龙灯、锣鼓、唢呐、三眼炮队。每一条香火龙的背后是全族人力财力的投入,每一次香火龙活动包含着参拜祖宗、聆听舞龙祭文的仪式。香火龙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潜移默化地教育族人,强化宗族认同感,加强家族凝聚力。

汝城古祠堂是历史长河中的文化宝藏,是汝城人心中的精神家园。湖南省各级政府部门重视对汝城县宗祠的保护与利用,汝城县宗祠保护工作稳步推进。2011年,汝城县出台《古祠堂保护办法》。每年,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以奖代补”,鼓励村民对濒危古祠堂进行修缮。2012年,在郴州市政府牵头下,成立汝城古祠堂保护协会。2013年,汝城古祠堂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汝城古祠堂群保护利用设施项目建设成功列入2017年文化旅游提升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汝城县宗祠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重要成效。但是,受制于古宗祠保护特质、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村民保护意识、城市化进程等因素,汝城宗祠保护与利用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程度的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为传承人年老、断层;文物损毁、失窃;资金缺乏等问题。

面对传承人年老、断层这一现象,范氏家庙传承人致力于通过定期在祠堂举行面向学龄儿童的国学启蒙班,通过授课的方式介绍与传播宗祠文化。当前汝城宗祠文化尚未形成专门数据库。建立一个“汝城宗祠文化”数据库,俨然迫在眉睫。对于文物损毁与失窃的挑战,族人秉承着修旧如旧一脉相承的原则,根据相关资料来修缮文物。解决资金缺乏、不足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在于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汝城祠堂在当下仍然具有可利用价值,这就需要根据祠堂的特性,在立足于祠堂保护的前提下,挖掘其经济价值。如绣衣坊曾作为对外举办传统婚庆仪式的场所,通过出租祠堂场地来收取租金,用于祠堂的维护。

历史并未远去,她就在我们身边。苍苍古色,庄严肃穆,汝城古祠堂默默地历数着世事的变迁,悠悠地向世人诉说着前人慎终追远的虔诚,寄托着列祖列宗对后代子孙建功立业的期望。她是汝城人灵魂安放的地方,是他们诗意的精神家园。

猜你喜欢

香火宗祠祠堂
红色是宗祠的母语
新语
朝歌的诗
清明
关于加强汉寿县宗祠管理与利用的调研报告
『祠堂』为何现今南多北少
“祠堂”为何现今南多北少
拆迁
我们的祠堂
烧香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