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颗善良的心都会为之动容
2018-05-15
北京,自古以来便是一个权力和人居的集中地。
在常人的印象中,北京似乎只和車水马龙、皇家园林、天安门、故宫、升国旗相关联。
在大多游客眼里,北京是野生动物的“禁区”,在这个国际大都会里,要想看到野生动物,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但事实上,北京更是一块充满野性和蛮荒生命的天然处所,在地球北纬39度,东经116度的维度里,北京雄踞华北大平原北端,从西部到东北,群山环绕,气象万千。山地海拔1000~1500米,最高峰海拔达2300多米。广袤山区复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多样的植被类型,为各种野生动物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栖息环境。
上世纪90年代末,北京启动动物家底的普查,发现北京境内至少有近三百种陆生野生动物。京郊昌平、门头沟、怀柔、延庆山区内活跃着豺、狼、野猪和金钱豹等大型野生动物。
中国境内有3条全球候鸟迁徙通道,其中,唯一途经北京的有东亚一澳大利亚迁徙路线。在这条路线上,北京地区是候鸟南北迁飞的中转站,每年10月中旬到12月,候鸟南下越冬,来年二、三月份,候鸟群又会从长江流域回迁。在北上途中,候鸟们会在北京停留约两个月时间休养生息,积攒体力。
在浓重得让人感到有些压抑的皇家历史背景上,这是一组让人惊讶的关于北京的诗意画卷。
可悲的是,从2012到2016年北京地区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竟然多达117起,包括境内非法贸易、跨境走私和非法狩猎。涉案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总计105种,其中爬行类22种,哺乳类23种,鸟类55种,占52.38%。
对于野生动物保护来说,国家的自然保护体系无疑是最强大的保护力量,但这个体系还远未完善。立法的落后、保护物种名录更新的迟缓自不必说,自然保护区本应是中国最主要的公立保护地,但对濒危物种的分布区覆盖不足。
相对于官方力量的不足,民间的积极奔走则给我们很多惊喜。
立足北京本土的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成立已逾18年之久。这个“草根”野保站的工作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十多年来虽然有些人中途放弃,但同时又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这些平凡又执着的人坚守北京荒野,只为保护他们热爱的生灵——以黑鹳为代表的野生动物。
黑鹳是世界濒危珍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甚至比大熊猫还要珍贵和稀少。房山是北京重要的黑鹳越冬、繁殖和迁徙停歇地。在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的保护救助下,在拒马河流域房山段,累计发现黑鹳巢穴10多处,最多曾栖息黑鹳40多只。北京房山十渡由此成为世界濒危鸟类黑鹳重要的栖息地,并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黑鹳之乡”。
保护看似和每个人类个体日常生活毫不相干的野生动物,是遥远的道义?模糊的情怀?还是少数人的职责?这一系列的问题一直拷问着人类的自然道德灵魂。
自古以来,人走人道,兽有兽路。事实上,大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鸟兽花木都是人类生命的共同体,大家彼此依存,自然生态系统才变动不居、生生不息。
本期《中国周刊》封面报道,关注北京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十余年的行动轨迹,透过他们看似平凡其实极富创意的可持续保护,我们感受到冷漠皇家高墙下的一线自然悲悯的暖意。且不论黑豹野生动物保护者们高尚的社会价值和远大的自然情怀,当平凡的的眼睛目送一只只伤愈的黑鹳重返蓝天,自由地飞向远方,我们坚信此刻每一颗善良的心都会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