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眼”过顶北京机场
2018-05-15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发射的一系列侦察卫星让世界变得没有秘密。这3张来自谷歌地球的现代影像之上,叠加了1969年9月20日美国KH-7“锁眼”从北京过顶时拍摄的分辨率达0.5米的卫星照片。从这3张图也能看出50多年来中国机场的巨大变化(底圈为2018年卫星影像)。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3月2日投入使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个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四个开通国际航班的机场(前3个分别是1926年开通的上海龙华、1937年开通的昆明巫家坝、1939年开通的重庆白市驿)。
首都机场的第一条跑道萁实是现在的“18L/36R”,即中跑道,而非很多人以为的西跑道(图中上侧跑道)。当时的值机大楼现在也变成了国航办公楼,机场公路则变战了现在的机场辅路。注意看,与航站楼直线连接(画面左侧边缘)的建筑群是机场生活区(红框内),现在生活区的面积已经扩大了数十倍,但人们还是习惯将其称之为“南楼”,即机场南侧的楼群。
北京南苑机场
这座中华大地上的第一座机场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最早的南苑机场和西郊机场一样都是圆形。北端东南·西北走向的矩形就是早期的跑道,长度仅1000米有余。随着城市发展,机场规模越来越大。建国后,当时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现航天一院)在此选址(红框内)。上世纪90年代末北京规划五环路时,南五环路段绕开了跑道。未来,随着北京新机场的落成,南苑机场也将停用。
北京西郊机场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以南约3千米修建了这座机场。机场圆形区域直径为1500米,两条交叉跑道长度各800米,这也是当时机场普遍的设计标准。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西郊机场,并在此组建了华北空运大队。
经过50多年的发展,西郊机场周围耕地已经变为建筑用地,原本圆形的机场也已经很难看出轮廓。如今,从衛星图上善,由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组成了一个机关枪的图案,“枪把”、“弹夹”、“瞄准器”,一应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