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酸香十足手工

2018-05-15白英

旅游 2018年5期
关键词:山西人山西师傅

白英

做醋 功夫下到才行

蔡俊师傅的醋厂,在平定东回的大山深处,是一排整洁的石头窑洞,大门上两个大大的“醋”字,醒目耀眼,还未进作坊的大门,一股酸甜醇香的气味就迎面袭来。粮食变成醋,是个奇妙的过程。

蔡师傅的蒸房里,堆满了由高粱磨成的原料。“这些磨好的颗粒,还得用水润料,泡胀、泡软后才能入甑蒸熟。”而高粱蒸好后,也才刚完成了它的第一步“蒸”的制作工艺,蔡师傅对这些看似这繁琐的程序早已烂熟于心,一切都是淡定从容,丝毫也不显急躁。“急不得,每一步都不能马虎,都必须给够时间才行!”

在发酵区,一口口大瓮摆了一地,酸味直往鼻子里钻。制醋工艺有两种,一种是固态发酵,—种是液态发酵。固态发酵虽然比起液态发酵来时间长,效率低,但生产出来的醋口感好,质量也好,他一直坚持用固态发酵工艺。

蔡师傅把墙角一排瓮的盖打开挨着翻拌。“这些料是经过气蒸加热后拌过大曲的料,正在进行发酵。发酵时要不断地翻动,保持空气和麸料的充分融和才能保证醋品的质量。”蔡师傅拿起大铲子逐个在瓮中来回翻腾起来。忙完这几个缸后蔡师傅又跳到靠窗的一个大土炕上,炕上是一口口大锅。“炕下面生着火加热,这是手工醋最精华的工艺——熏醋!也正因为这古熏蒸法,让咱山西的醋有了独特的味道。”蔡师傅在不同的缸里来回倒腾着,不一会就汗流满面。“倒缸是最累人的活。”这样的倒缸要经过六次,一边倒,一边发酵,从刚开始的黄色到熏制成的黑褐色,一次比一次颜色深。最后,才能进入“淋”的工艺,新醋就酿出来了。

真是不容易,原来,醋虽好吃,但制过程却很复杂,要经历制釉、润料、蒸料、拌麸皮、装缸酒精发酵、二次搅拌、醋酸发酵、熏醋、淋醋、装瓶这么多的程序,才能到了餐桌上。“只有时间充裕、功夫下到才行。”蔡师傅看着大醋缸中顺着石槽汩汨流下的黑褐色醋汁,像是很享受的样子,特有的醋香、酯香、熏香、陈香相互衬托,味道浓郁、协调、细腻,真是入口酸,入喉甜,酸醇香烈,余味无穷。

一辈子和醋打交道

“十八岁就开始做醋了,一辈子就和醋打交道了。”老蔡师傅年已60有余,和老伴朝夕吃住在醋厂里,也许是常年浸受醋的滋养,老两口脸色红润,身板硬朗,声音响亮,精气俱佳。上世纪60年代,由于东回自古就有做醋的传统,乡里把做醋手艺人集中起来办起了一个叫“东回社会福利厂”的小型集体企业,专门做醋,蔡师傅就在那时候加入了做醋人的行列,在厂里跟着老师傅们熟悉了传统做醋的各个环节和特殊工艺。他记得“制釉”是最难掌握的一个工艺,“发酵不好,所有的醋就都坏了。”当时,请来北京的专家到乡镇企业帮助改良工艺,蔡师傅就虚心请教,把专家带来的教材亲手抄了下来,仔细琢磨,再加上实践中特别用心,不久技艺就突飞猛进。

由于工作突出,年纪轻轻的蔡师傅成为了醋厂的厂长。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从制作到管理,从经营到销售,小厂让他搞得有声有色,做出来的醋,在当地百姓中很受欢迎。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冲击,加上手工醋效率低产量小,乡镇小厂的经营出现了困难,面临停产,蔡师傅舍不得自己一手经营的醋厂倒闭,就拿出所有的积蓄,租下了场地与设备,自己开始经营,工人們走了,伙伴们散了,他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是上机械设备,还是坚持纯手工酿造?“这挺费脑筋,手工做的醋虽然口感好,但做醋收入高不了。”多方思量后,蔡师傅还是不想丢掉传统手工工艺,抱着再坚持一段试试看的心态坚持继续经营,虽然所有的工序都需自己一个人完成,但一闻到那熟悉的味道,他总觉得心里很坦然,很舒服。

蔡师傅的醋自己制作自己卖,每逢农村庙会、乡镇集市,他就早早地开上他的“蹦蹦车”出发了。“我家想腌咸菜,这回多打点醋!”“过几天我去北京的姑娘家,要带几壶家乡的醋。”姑娘媳妇一看到他的身影就争相围拢过来,有的直接拿整壶,有的用瓶零打,“还是咱东回醋好吃,没有添加剂,吃着放心,口味也习惯了。”虽然忙得团团转,但此时的蔡师傅脸上显现的是幸福的笑容。“有人也想来批发我的醋,但我不放心,他们拿回去要兑水。”虽然生产的量小,又是亲自出来卖,但蔡师傅容不得自己醋的品质对不起乡亲们。

醋加足了乡土菜才有味

一上午看蔡师傅做醋,不觉已到中午,蔡师傅的老伴给我们做了午饭,我也就不加推托坐了下来,正好体会一把山西人无醋不成餐的习俗。果不其然,桌上的菜大都与醋有关,糖醋丸子、糖醋排骨、醋溜白菜、老醋花生、酸汤攸面、酸辣土豆丝,没有一样是不放醋的。烧菜时就在菜里放上醋,开餐时,老两口又给我们递上一小碟,内放有醋。还真别说,在这醋香氤氲的气氛中吃饭,别有一番风味儿。

醋味乡土菜品过一阵之后,蔡师傅给我们端上主食,是山西拉面,不想这时,蔡师傅又把醋壶递上来,热情地劝我说“加点醋吧,要不然会没味。”等我真加了醋,没想到他又说:“加得太少,只有醋加足了才能品味出山西面食的地道。”等加足了醋,我大着胆子吃上一口时,他又说:“怎么样,味道出来了吧?”此时,我已是“醋意十足”,在开始让人难以忍受的酸中,竟品出了醋的甜、香,回味一下,满口生津。

山西人为什么这么爱吃醋呢?蔡师傅为我们道出了原委。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水土碱性大,俗称“水土硬”,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碱性,吃醋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山西面食闻名全国,山西人喜欢吃面食,而面食相对难消化,吃醋能增加身体的胃液酸度,有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山西是煤炭大省,百姓取暖、做饭多烧煤炭,大量烧煤使得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增加,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而醋酸具有解消煤气的作用,经常食醋,可以减轻煤气的威胁。因为醋的功能特别多,它可以软化血管,降低血压,有助消化,给人体增加微量元素,所以说喝酒伤心神,食醋健肌体,这就是山西人爱醋如命的原因了。

“老醯儿”“老西儿”

席间蔡师傅给我们讲起了颇具传奇色彩的醋历史、醋笑话和醋传说。听着蔡师傅的古话,觉得十分有趣,原来就连山西人的别称“老西儿”,也和醋有着深深的缘源。在中国古代,醋并不叫“醋”而称为“醯(音xi)”,把酿醋的醯叫“老醯”。周代时,就有管理、酿制酒与醋的官员“醯人”存在了,这说明当时酿造、食用醋已经是比较普遍的事情。由此可见,把古代的“醯”字作为山西人的代名词,足以说明山西酿醋时间之早、规模之大、品种之多,达到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地步。由于“醯”与山西的“西”字同音,加之山西人对酿醋的特殊贡献,又嗜醋如命,“老醯儿”就演变为“老西儿”了。

山西人爱吃醋,并为此编撰了不少笑话。说山西人选女婿,除去“家有箱柜”,还必须“院有醋坛”,因为“婆家富不富,先看有没醋”。关于山西人与醋,还有“吃醋”之说。从太原起兵打天下的唐太宗李世民,要为大臣房玄龄纳妾,结果遭到房夫人的强烈反对。太宗无奈,就下令房玄龄妻子在喝毒酒和纳妾之中选择其一。这位夫人也的确有几分刚烈,拿起毒酒就一饮而尽。当她含泪喝完之后,才发现杯中原来是山西老陈醋。于是后世将“吃醋”多当做女人嫉妒的代名词,这些笑话和传说,从側面反映了山西人喜醋习俗的普遍,而且由来已久。

说起醋来,蔡师傅头头是道滔滔不绝,醋的历史这么悠久,他还想把这份手艺传承下去。做了一辈子醋,虽然整日劳累辛苦,但蔡师傅感觉自己很快乐,“从来不生病,每天在醋坊里泡着,病菌早让醋杀死了。”身体虽然硬朗,但蔡师傅还是考虑到了将来。好在儿子蔡燕鹏也有意继承父业,“年轻人有文化,学起来就是快。”燕鹏不但学会了蔡师傅的做醋手艺,而且,还订做了瓶、壶和商标。蔡师傅愿意接受儿子对醋的包装,但他要求儿子坚守纯精食、纯天然、纯手工的做醋传统工艺:“坚持传统,不仅是对口味的执着,也代表着对自然加工方式的尊重。”

TIPS

·地址:山西省平定县东回镇东岭醋厂

·电话:18735347059

·交通:从平定县城出发,沿307国道行至柏井转入七柏县可达,共30公里,路况好。也可以在平定县坐去往东回镇的乡村公交到达。

·住宿:东回镇较偏僻,吃住需在县城平定。

猜你喜欢

山西人山西师傅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
Right to Roam
转型综改看干部担当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带个“西”字就穷吗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