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城墙遗址公园北京内城最长的一段古城墙

2018-05-15敏正

旅游 2018年5期
关键词:城门城墙遗址

敏正

内城和外城组“凸”字型

1403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大修城垣,将北京的南城墙南移500多米,建在今天的前三门大街一线。以后又对部分城门的名称做了调整,南城墙的城门还是依照原来的名字,中间称丽正门,东称文明门,西称顺承门。东城墙北面的崇仁门和西城墙北面的和义门改称东直门和西直门,其余城门的名称都未作改动。1436年,明英宗朱祁镇再次加固城墙并完善门楼建制,将南城墙上的丽正门、文明门和顺承门分别改为正阳门、崇文门和宣武门,又将东城墙的齐化门改称朝阳门,将西城墙的平则门改称阜成门。这样北京内城九门的名称在明代正统年间最后确定下来。英宗时期加固城墙的另一项成就是将全部的城墙包砌城砖,而且是城墙里外统一用大城砖包砌。北京城内城城墙周长近2.4公里。其中,北城墙建造最早,不仅是最高最厚的城墙,还是浸润历史文化信息最多的城墙。1968年拆除北城墙时,发现在城墙的夯土层中,有大量元代砖石瓦块。特别在城基中发现了比较完整的元代民居院落和房屋遗迹,这表明城墙是在紧急情况下修建的,而且是就近取材,连扒倒的房屋都未来得及清理。这些重要的历史信息使北城墙的历史文化价值大大提高。

北京城外城的修建时间在明朝嘉靖年间。起因有两个:一是自古以来,讲究有城必有郭。即在城的外围再套建一圈城墙。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南京城建都城时,就建有很大的外城;二是北京城的防卫需要。从明初开始,北京城就成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军事要冲。嘉靖年间又发生了“庚戌之变”,蒙古瓦剌的军队再次直逼北京城外。这触动了修建外城的计划。1553年年初,修筑外城的工作开始启动。按预定方案,先修南面,然后修东面,再修北面和西面。到4月时,嘉靖皇帝认为城墙应该一律用砖石包砌。到年底时,外城的南部筑成,但国库已经枯竭,工程只好暂时停止,以后再也没有恢复。也正因为如此,北京内城和外城组合成特殊的“凸”字型。

城墙角楼瓮城马面

建成的外城城墙总长大约1.4公里。外城共开七个城门。南面三门,正中为永定门,东面是左安门,西面是右安门;东面正中一门,称广渠门,西面正中一门,称广宁门。在外城与内城连接处,各开一门,东边的称东便门,西边的称西便门。到清道光年间,因道光皇帝名字忌讳“宁”字,将广宁门改为“广安门”。

明代为了加强城垣的防卫,于北京内城四角城台上均建箭楼一座,其正式名称应是城角箭楼,简称角楼。北京内城四座角楼唯一保存下来的是东南角楼,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城垣角楼。始建于明代1436年,楼建于突出于城墙外缘的方形台座上。台高12米,底边长39.45米,上边长15米,楼高17米,通高29米,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建筑平面呈曲尺形,四面砖垣,重檐歇山顶。楼体外侧向东、向南两宽面和向西、向北两侧面均辟箭窗(射孔),共4层144孔。楼体内交金柱20根,是角楼的主要承重结构。角楼建筑雄伟,形式特殊,是明清城防和城楼建筑的独特例证。在冷兵器时代,为了加强城门的防御能力,许多城市设有二道以上的城门,形成不再重要,北京的城墙和城门已遭到零星拆除和破坏。1949年以后,关“瓮城”。另外,城墙每隔一定的距离就建一个突出的墩台,以利防守者从侧面攻击来袭敌人。这种称为墩台的城防设施俗称“马面”。

明代初期,北京城的城墙并未建置马面,至嘉靖年间,才在城墙上修筑马面172座。马面的平面基本呈正方形,边长大致与城墙厚度相等,少数马面的宽度可达30米以上,在现存的明城墙遗址公园内保存的一座马面宽度达39米。

侥幸存留下来的内城城垣

民国时代,由于城墙的防御功能于北京城墙的废存问题,曾出现过一场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城墙是古代防御的工事,现今已完全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并日益阻碍和限制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另一种观点以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为代表,认为保留北京城墙作为城市公园和博物馆。然而,决策者们没有听从学者们的忠告,北京城墙被陆续拆毁。侥幸存留下来的内城城垣有两段:东南角楼附近城墙,其中,位于崇文门以东到东便门一带的一段保存最完整,且长度最长的北京内城城墙,西南城角附近城墙,位于西城区西二环西便门桥附近,是北京最早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城墙遗址,里面有一座“八瞪眼”箭楼。从2001年北京市政府决定修复这段城墙,并以此为基础建设明城墙遗址公園,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1540米长的城墙遗址进行了修复,最大程度保存城墙的原状。

从小我就对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很感兴趣,对于古代的城市防御系统——城墙更是特别着迷,在爬过西安、南京、开封等地古城墙后,最近我又特地来到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来逛逛。虽说是明城墙遗址,但其实主体已经是一个公园。城墙的主体部分就是以前东便门的角楼及其延伸的部分。公园是免费进入的。因为公园背靠原京奉铁路的原因,城墙也被铁路一分为二,城墙中间穿出火车,有种奇幻的感觉。城墙虽然经过翻修,但也并不是很新,据说当年翻修城墙时,找的还是当年的青砖。之前东便门城墙这一段被各个单位、住户侵占,在城墙上盖停车场、单位大院、住宅,不知道当时的人住在城墙上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从侧面看能看出城墙内部是夯土和石块垒成的基底,外部加以砖墙保护,在冷兵器时代,面对游牧民族,城墙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整个明城墙遗址大概一个小时就能逛个彻彻底底。在工作烦闷之余,来此逛逛,感受一下城市里的古风,把快节奏的生活降下来很是惬意。附近还有古观象台,如果是来北京站附近临时逛逛的话,建议走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一古观象台一日坛公园的路线进行游览。

TIPS

·1311:城墙免费:东南角楼:成人10元,学生5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东大街9号

·公交:41、43、44、59、610、713、820、特2路公交车东便门站下车即到。

猜你喜欢

城门城墙遗址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黑夜过桥
城墙边做游戏
“晨钟暮鼓”怎么敲
寻找丝绸之路遗址
城墙外边
“失踪”的南纪门重现
残破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