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与芳华 抚摸中国古城墙
2018-05-15
在这个世界上,有个非常古老而又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围绕着城市建起的城墙,城市的历史越悠久,城墙的历史也就越辉煌。城墙从它的兴起到消亡,经历了4000余年,延续时间如此之长,几乎是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4/5。历朝历代都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去修建城墙,足以证明城墙对于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人类史上筑城最早的国家之一,几乎所有城市都建有城墙,数千年来,中国先后修建了至少数千座不同等级的各类城池,创造了辉煌的古代城市文化,绵延不绝、自成系统、独树一帜,但大部分消亡于20世纪。目前,中国仅存不到十分之一的古城墙(有的仅剩遗址残段),且有些处于濒危状态,故其价值愈显珍稀。即便当物质意义上的城墙消失以后,城墙文化仍然肩负着解读城市历史的功能。城墙作为中国建筑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形式,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阶段性的产物,在未来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将不会再度兴建。对这种文化遗产的关注,不仅是回顾,更是出于对这种文化遗产的一种敬畏和挽救。
城墙的缘起。最初,我们的祖先刚刚学会了制作和使用工具,他们也学会了在树上搭窝棚或者在山坡上挖窑洞,这时候他们的房子还不够坚固。为了防范野兽的侵袭,他们会用树木和石头等材料修建起来一座围栏。再后来,群居的人们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小团体,为了区分各自的领地,他们也会修建类似的工事。所以,最早的城池的标志一城墙就出现了。
中国古汉字中的“城”字指的既是城墙,又是城市。因为古代建立城市一般都要先修筑城墙,还要在城墙外修一道护城河。最早的城墙主要起防护作用,古人攻城或防御的武器以冷兵器为主,而城墙对冷兵器有着不错的防御作用。护城河系指人工开挖、注入水的壕沟,它能够作为城墙的屏障。古书《吴越春秋》中就曾经提过: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什么叫城?什么又叫郭?原来,城不仅以墙为界用来区分城外和城内,城还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叫城,外城叫郭。皇帝高官住在内城,平民百姓住在外城。城墙是城市、城池和城堡的抵御外侵防御性建筑。中国古代城市的城墙从结构和功能分,主要由墙体、女墙、垛口、城楼、角楼、城门和瓮城等部分构成,绝大多数城墙外围还有护城河;从建筑的原材料分,分为版筑夯土墙、土坯垒砌墙、青砖砌墙、石砌墙和砖石混合砌筑多种类型。
中国城墙遍及大江南北,这些被保留下来的古城墙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陕西西安、江苏南京、江苏苏州、河南洛阳、河南开封,河北邯郸也还保留了一些,此外还有山西平遥、山西大同、山西晋中、湖北襄阳、湖北荆州、安徽寿县、河南商丘、辽宁兴城、云南大理、云南建水、云南巍山、福建崇武、福建长汀、浙江台州、浙江衢州、安徽歙县、安徽凤阳、江西赣州、广东肇庆、广东潮州、四川射洪、四川阆中、四川南溪、重庆奉节、湖南岳阳、湖南凤凰、贵州隆里、贵州青岩、山东曲阜、新疆喀什等等,北京丰台区的古宛平县城也基本上還存在,此外还有众所周知的北京故宫、沈阳故宫、中国北方的万里长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