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坐公交游北京天安门广场

2018-05-15程奥冰

旅游 2018年5期
关键词:前门天安门广场天安门

程奥冰

天安门广场,一个让国人耳熟能详的地方,也是每一位来京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早在元大都时,天安门广场(那时叫千步廊)就已经是进出皇城的必经之地,但真正奠定现在天安门格局的还是明代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明朝迁都北京后,在皇城的最南端建有大明门(清代改为大清门),位置大致在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附近。大明门左右两侧各有两道红墙,分别向东和向西,然后再向北,并在今天的东长安街西口和西长安街东口建立了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城墙再向北与承天门城墙相接,形成一个“T”字形广场,这个广场是皇家举行活动的重要场所,也就是天安门广场的雏形。

前门西站和前门东站:凝聚自豪的爱国激情

清晨,乘坐公交车前往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当公交车驶过长安街时,远远就看见了广场的旗杆下已经挤满了围观的人群,这些游客或居民在此彻夜等候,就是为了观看与日出相伴的升旗仪式而抢个好位置。看围观的人们水泄不通,升旗的时间又马上到了,下了公交便一路狂奔而来。

当太阳的第一道光芒从天安门广场可见的地平线隐隐露出,整齐划一的国旗护卫队就出现在了旗杆下。此时,我仿佛听到了因刚才一阵猛跑而让心脏高速运转的心跳。随着国歌奏响,护卫队员们向国旗行举手礼和持枪礼。现场所有的人们都向国旗致意,目送国旗慢慢升起。这时的广场,尽管人头攒动,但却不见白天的喧闹,呈现出一种令人振奋的沉默。心儿随着天空回荡的每个音符而颤动,眼窝里会情不自禁地溢满泪水,一股爱国的激情刹那间便涌上心头。

如果足够幸运,特别是赶上国庆节、大年初一看升旗,还能看到震撼心灵的国歌大合唱,但要注意的是,因为天安门广场每天都有很多来自各地的游客等待看升旗,而安检的过程非常严格。如果想占一个好位置看升旗,最好能早一点去排队,并且尽量减少携带的行李物品,否则大把的时间会耗在安检上而让你错失良机。

升旗仪式结束后,人群慢慢散去。如果不为观看升旗仪式,就是专程为游览而来,那么这时正是前往天安门广场参观的好时机。在前门西站或前门东站公交车站下车后,步行穿过天安门广场南侧的地下通道进入天安门广场。也可以选择从天安门广场北侧进入。在天安门广场西北侧和天安门广场东北侧,专门设有两处进入天安门广场的入口。

天安门广场南侧最瞩目的景点是毛主席纪念堂,建于1976年。这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坐落在北京城市中轴线上。长、宽都是105.5米,方方正正,稳稳当当,远远看上去,既有平衡感,又有位于中轴线建筑的威严。

走近纪念堂,可以看到由来自大渡河畔的枣红色花岗岩石砌成的台基,汉白玉栏板上雕刻着象征江山永存的万年青。据介绍,台基下方还砌进了来自珠穆朗玛峰的石头,浇灌了来自台湾海峡的水。正门上方的汉白玉匾额上,镶嵌着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题写的“毛主席纪念堂”六个鎏金大字。纪念堂分为北大厅、瞻仰厅和南大厅三部分。为了方便游客进出瞻仰与参观,纪念堂南、北入口各设有三扇大门。

排队进门后先来到北大厅。这里是举行纪念活动的地方。厅内有4根1米见方的大柱子,顶上是110盏葵花灯,地面铺的是杭州产的灰色大理石。中央是用汉白玉雕塑的毛泽东主席坐像,面含微笑,端庄安祥。坐像背后是由43名女红绘制的绒绣壁画《祖国大地》,锦绣山河,磅礴气魄,都锁在这一针一线当中。

进入瞻仰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正面白色大理石墙壁上一排金光灿灿的大字:“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随着人群向前走,目光自然落在了大厅中央花岗岩基座上的水晶棺,里面安放着毛主席的遗体。水晶棺周围,由万紫千红的鲜花簇拥着由黑色花岗岩石砌成的梯形棺座,棺座四周镶嵌着党徽、国徽和军徽。水晶棺里毛主席的遗体身着中山装,覆盖着鲜红色的党旗。

从纪念堂南大厅的出口出来,向北前往位于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远远望去,碑身正面镌刻的毛主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鎏金大字在朝霞中熠熠生辉。绕行至碑身背面,上面刻有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都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行,上层座为正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的须弥座,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着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8个花环,象征着高贵、纯洁和坚忍,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永远的怀念和敬仰;下层的大须弥座镶嵌着8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座底東侧是“虎门销烟”和“金田起义”浮雕,南侧是“武昌起义”和“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浮雕,西侧是“南昌起义”和“抗日游击战”浮雕,北侧是巨型浮雕“胜利渡长江”。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而宏伟,与马路对面的天安门城楼遥相呼应,显得大气磅礴。

天安门广场西站:探访明清的金融中心

到天安门广场也可以直接选择在天安门广场西站下车,这里是前往天安门广场最近的公交站点之一,与之相对应的是天安门广场东站,它们分布在广场西侧路和东侧路上。

从天安门广场西站下车后可以先去参观人民大会堂。大会堂高楼穹顶,巍峨宽阔,气势恢宏。以前认为人民大会堂仅仅是国家重大会议的召开地,后来才知道这里也是各种大型舞台文艺作品的集中展示地。不论是政客还是艺人,都以能来到这里为荣。在没有大型会议的时候,里面的万人大会堂对外开放。

在人民大会堂南侧,有一栋西方古典风格的五层大楼,楼顶上的钟楼和红色穹隆顶,成为广场周边与天安门、正阳门等中式建筑和人民大会堂等新中国建筑风格并立的另一道风景。一般游人可能不太了解,这座大楼其实是1924年兴建的大陆银行北京分行,它是当时仅有的几座能与东交民巷外资银行媲美的中国民营银行建筑。从这座今天仍然宏伟富丽的大楼南侧走过,就可以进入被誉为清末民初金融街的西交民巷。

西交民巷东从大陆银行老楼起西至北新华街,全长约一公里。与天安门广场的人流相比,这里不太为人瞩目,游人极为稀少。东段建筑高大庄严,西段建筑凋敝

破败。但在清末民初,这处紫禁城前的街巷,聚集了中国具有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股份制银行、私营银行,还有老式银号钱庄,共有几十家,与东交民巷的外资银行一起,一度掌控着中国的金融命脉。

西交民巷东口北侧第二栋建筑是北洋保商银行,现已改造成中国钱币博物馆。

这是一座三层西式风格建筑。花岗石墙面以6根古希腊式粗大柱廊为支撑,褐色立式玻璃门窗上覆盖着西式屋檐。北洋保商银行1910年为清理天津商人积欠洋商款项而设,由政府和华洋商人共同出资,所以名为“保商”。1920年,北洋保商银行完成设立目标后,改组为普通商业银行,并在西交民巷建了这座大楼,1937年日本侵华后关闭。

紧挨着中国钱币博物馆的是一座中西折中风格的两层楼,其西南角是古朴典雅的半圆外廊大门,四根门柱支撑着门廊和上面的环形阳台,门前铺着几级大理石台阶,正门上方还留有一尊鹰雕。大门右侧挂者“中央银行旧址”的牌子,查询得知,这实际上只是民国政府中央银行北平分行旧址,1931年建成并开始营业。现在门柱上挂着方泉斋集币服务部的牌子。其西侧有一条短巷子,能看见北边人民大会堂南门。

西交民巷东段南侧原有银行旧楼拆除后,改建成了全国人大办公楼,北边中段是人民大会堂宾馆。在接近人民大会堂西路的路段,还遗有两个银行旧址:一个是中国农工银行,该行原为1918年北洋政府财政部在大兴、宛平县设立的大宛农工银行,1922年在此建了这栋两层欧式古典风格小楼,1927年该行改组为中国农工银行,这里为总行营业场所,如今楼顶上还标注着1922字样,但这里现在已成为中国记者协会的办公楼。另一个旧址,西交民巷56号,这里是中华汇业银行,这是一个三层与两层组合的西式建筑群,也有高大的廊柱,金属门窗,铭牌标注建成于1918年,该行是北洋政府时期一家中日合资银行,仅存十多年就倒闭了。

天安门广场东站:寻觅帝都的西洋遗迹

与西交民巷相对应的是东交民巷,它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静谧胡同。这里欧式风情的小洋楼鳞次栉比,大槐树枝头摇曳着一去不返的时光。

从天安门广场东站下车后,向东直走便进入东交民巷。巷头有一块巷匾,上面标注着东交民巷的地理位置,记录着这里风云滚滚的史志。巷匾虽有些破旧,但文字依旧清晰可见:“东交民巷是北京的著名街区,位于东城区南部,呈东西走向,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天安门广场东侧路,南与前门东大街平行,北与大华路、兴华路相通,中与台基厂大街、正义路相交,全长1552米,是目前北京市最长的胡同……”

一路走来,昔日的使馆、邮局均已不见了踪影。19号的法国邮政局旧址略显衰败,20号德国使馆旧址变成了今日的首都大酒店,英国使馆旧址现为公安部,花旗银行旧址现为北京警察博物馆,荷兰使馆现为北京市公安局所在地,27-35号及现在的最高人民法院主楼是俄国使馆旧址,日本使馆旧址现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历史已远去,东交民巷经过改建、重建,早已变得物是人非,巷末的建筑还在施工之中。遗留在楼宇间的那些零星的欧式建筑图案,記录着近代中国史,警醒着后人。胡同里的一位老人告诉我,从前的那些使馆都已变成机关单位,不对外开放参观。如今很多游客来这里,也只剩下对着那些建筑拍照,但浓厚的人文气息与历史的厚重感,依旧是这里最迷人的景致。

在正义路与东交民巷交叉口,有一座红白相间的古堡式建筑,在周边一群四四方方的罗马式大楼的簇拥下显得颇有几分妩媚。日本侵华期间,这里曾是日本的正金银行,解放后也长期作为银行业的办公机关使用,如今变成了中国法院博物馆。

天安门西站:遥望远去的历史风云

天安门西公交车站,位于人民大会堂北侧与中山公园南门外的西长安街上。车站左右两侧各有两处地下通道,但右侧的地下通道禁止通行,前往天安门广场或天安门城楼的游客,只能走左侧的地下通道。地下通道可以南北穿行,往北可以前往中山公园和天安门城楼,往南可以前往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广场。

下车后首先向北前往中山公园。通过安检口后,一座汉白玉石牌坊赫然入目。这座牌坊规制不低,为四柱三间三楼造型。中间的横匾上手书四个大字“保卫和平”。从牌坊下径直向西,穿过游廊,一座别致的亭子屹立前方,真可谓镇园之宝。重檐蓝色琉璃瓦的八角亭上,悬挂着亭额,上书“景自天成”,而亭中的八根石柱,却更是不同寻常。原来这“兰亭八柱”,是圆明园四十景之“坐石临流”的一部分。这八根石柱是爱好汉学书法的乾隆皇帝所制,分别刻着虞世南、诸遂良、冯承素的临摹,柳宗元版的《兰亭序》真迹、柳公权《兰亭诗》原本,还有清乾隆年间进士于敏中补修柳公权所写的《兰亭阙笔》,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仿柳公权所写的《兰亭诗》,都是不可多得的书法作品精选。新中国成立后给柱子加了顶盖,成为真正的兰亭。如今虽被风化,但仍可辨读。

转过兰亭前行几步有一座六角亭,这便是著名的习礼厅,又叫做演礼厅,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原来在正阳门内兵部街鸿胪寺内,旧时外藩想要觐见天子,都要在这亭子里学习礼仪,以免触怒圣驾。后来鸿胪寺毁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座亭子就搬到了这里。

如果你是个音乐迷,那一定对公园南门的一对石狮子不陌生——去中山堂听音乐会都会和它邂逅。这石狮子也是身世非常,属于宋朝文物。据说,因石质不同,用木棍敲打它俩,一只出铁音,一只出铜音,而如今,中山公园已经申报了世界遗产,这对干年的石狮是珍贵文物,又有谁舍得去敲打它们呢?

从中山公园出来,向东可以前往天安门城楼,如今天安门的大名可谓世人皆知,但一般人恐怕并不知晓它的原名。大约600年前的某一天,那位雄心勃勃,以“清君侧”为名夺取皇权的明成祖朱棣颁布了一纸诏书《北京宫殿告成诏》,宣布北京皇宫正式落成,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由南京迁到了北京。那时候的天安门叫做“承天门”,取自“承天之门,承天之命”之意。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摘掉了“承天门”的牌匾换成了“天安门”。

天安门就这样闯入了历史的舞台,以巍峨的姿势在紫禁城南端矗立了三百多年。如今站在天安门前,看着长安街上来来往往的车流,仰望那朱红色的墙体、鎏金的屋顶,威严之感依旧存在,但更多的感觉是,天安门仿若一位古老的守城人,在守望这个国家心脏的每一寸土地。

面对天安门城楼,你会看到其下方有5个门洞,与之相对应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叫金水桥。明清时代,这五座石桥身份地位各有不同。中间最宽的那座是御路桥,专属皇帝行走,尊贵无比;御路桥左右两侧的两座桥是皇族桥,只有皇亲国戚才能踏足;最外两侧的是品级桥,只有三品官衔以上的大臣才能走。古老的阶级意识,全部浓缩在这五座石桥中,可怜的是那些地位低下的小吏只能从故宫东侧的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或是从西侧的社稷坛(中山公园)进入皇城。

站在金水桥上向两侧观望,桥前有两对石狮和一对华表。石狮面露凶悍之色,如皇家威严不可侵犯,想必那九五之尊生起气来,就是这般令人胆寒的模样。石狮的前面是华表,象征着人类对权力最单纯的向往——公正。华表上有云板,像一对翅膀。顶端坐着一条龙一样的动物,名叫犼。在上古神话中,犼最喜欢登高望远,性情凶残,喜欢吃人。经过文化的洗礼,它变成了一只神兽,可以起到警醒皇帝的作用。于是,在天安门前的华表上,两只犼面朝南,似乎在等待什么。它们有自己的名字——盼君归。如此诗情画意的名字与儿女私情并无关系,而是提醒处出宫在外的皇帝不要留恋花花世界,要记得回到紫禁城中勤勉于政。

来到天安门最重要的行程应是登上天安门城楼,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几百年前,天安门城楼是颁布诏书的地方。宣诏官毕恭毕敬捧着诏书,战战兢兢登上城楼,将诏书放在木雕金凤的口中,然后用绳子将金凤缓缓放下城楼。楼底是负责接诏书的礼部官员,他们手捧着木雕云盘,等到金凤落下,便将诏书取出,放在盘中抬到城门外的礼部抄写,再拿去昭告天下。那些关系民生国计的重大决策,都是从这里送出去的。

几百年后,一代伟人毛泽东站在这里宣布了新中国的诞生。于是站在城楼,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登高望远,更是穿越古今的政策决策的高度,从这里望出去,是一片自古而成的辉煌。

登上城楼,发现城墙上东西两侧各建有3间黄瓦红墙的房子,这是守卫天安门城楼的护军住房。城楼由汉白玉的须弥座和砖石组成。须弥座用42塊大砖石砌成,砖缝间灌的是糯米石灰汁,非常结实和坚固。天安门城楼下的5个门洞,门洞呈园形,大小不一,中间的最宽,是皇帝通行的御道。明、清两代,天安门是皇帝进行重要活动的场所之一。每逢冬至祭天、夏至祭地、孟春祈谷、仲夏亲耕以及皇帝大婚、出兵等隆重的典礼,皇帝及随行人员都要从天安门出入。另外,皇帝登基、册立皇后和皇太子等也都要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颁诏仪式。这个仪式称为“金凤颁诏”。历史上最后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举行的“金凤颁诏”仪式是1912年2月12日颁布末代皇帝溥仪的退位诏书。

天安门东站:走近中华的文化瑰宝

天安门东公交车站,位于国家博物馆和劳动人民文化宫两侧的东长安街上,紧邻天安门东地铁站。在公交车站西侧有地下通道可以南北穿行,往北可以前往劳动人民文化宫和天安门城楼,往南可以前往国家博物馆和天安门广场。

下车后,到处都能看到熙熙攘攘的游客。他们大多直接前往国家博物馆和天安门广场,而前往劳动人民文化宫参观的游客相对较少。以前只知道这里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后来才知道这地方原来叫太庙。按一般古代规矩,几“太”字在前的都与皇帝有直接关系,比如太上皇、太后、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太庙显然是皇帝为祭拜祖先营建的庙宇。庙一般盖在殿前,表示尊重先祖。秦汉起就逐渐形成定制,左祖右社。比如紫禁城,出午门面南,左手太庙右手社稷坛;面南尊左,将太庙设置于此符合祖制。明清两代至少二十几位皇帝都在此祭典过祖宗,表明自己的血脉正宗。

太庙盖得宏大,比紫禁城三大殿之首太和殿还大。太和殿高近27米,太庙高近32.5米,差距5.5米。这使太庙的体积比太和殿多出8600立方米。只要走进太庙大殿,看见素雅粗硕的楠木立柱,立刻便知道自己的渺小,想必当年营建太庙时,皇家也做了周密的考虑,让后人知道对祖宗的敬畏。

太庙主殿采用明清两代宫廷建筑最高等级——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百姓俗称四大坡,外行一听也懂。坐落在三层须弥座台基上,汉白玉石栏围绕,庄重肃穆。皇帝大祀时亲自祭拜,普通人连看的机会都没有。今天在门口买张票就可以进去了,也不管什么仪规,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多数人去看个热闹。殊不知太庙的核心价值观是“敬天法祖”,敬重上天,效法先祖。过去皇帝与百姓都懂这个理,所以太庙是历朝历代皇家的精神家园。

帝制灭了之后,太庙就显得无用了,便改名叫“劳动人民文化宫”。这名字改得特别奇妙。早年间劳动人民上不起学没文化,到皇家宗庙来一趟熏陶熏陶,就会多少沾点儿文化仙气。这文化仙气今天已将明清庄重肃穆的钟鼓齐鸣、韶乐悠扬潜移默化为每天清晨的吊嗓踢脚、外加大妈的健身热舞了。

下车后往南前往国家博物馆。如果第一次来此,要注意博物馆的入口朝北,一开始我不知道,就直接奔正门(西门)而去。由于这个错误,我见识到了长龙一般排队等票的人群,也近距离领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正面像”带给人的那种难言的震撼力。

在服务人员的指引下,终于找到了博物馆北门的入口。经过安检过后进入博物馆的内部,立即被眼前开阔、明亮的厅堂给迷住了:那是一个和建筑外观几乎一样高、一样长的大厅,百米左右宽,乳白色的基调,间或有浅咖啡色的墙壁装饰,整体感觉非常敞亮、优雅,却又让人感觉到意外的安静。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副宽厚的臂膀,展厅的铜门好像敞开着胸襟,迎接八方来客。

环顾四周,看到了各个展览的导引图,于是先去“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和“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馆参观。这里大多数展馆都在三层。巨大、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处,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把台阶分隔开,让人觉得分外舒适。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敞开式走廊,然后是一个被走廊分成两半的展厅。初看之下,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发着点点亮黄色的光芒一那是这个展厅左侧的佛造像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踩着厚厚的地毯,流连于魏晋、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间,那残留在石造像上的华丽色彩、巨大然而缺损或者裂隙的“背光”,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神态,都让我深深为之感叹。

造像馆对面是青铜馆。隔着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颜色深邃的商代青铜鼎正对着一尊两米高的宋代菩萨造像,也许只有在那种环境的感染下,才能直接地感受到中国先民是多么富有造诣,他们对神的敬仰,对安定生活的渴望,都活灵活现地通过石像、青铜传达得淋漓尽致。站在这青铜鼎和造像之间时,忽然能感受到课本中“中华五千年”的具体意义:一个宋代,一个商代,都放在当代中国最大的博物馆里,文化,跨越了时间、空间,毫无保留地向每一个愿意去了解和赞叹它们的人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带着对石造像和青铜器那种质朴的感怀,进入了下一处国博的长设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馆。入馆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瓷器特有的白色光芒。瓷器馆不大,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从汉代到清朝,每个时期最具特色的珍品。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颜六色的明代五彩瓷,有纹饰带着西洋味儿的外销瓷,有世界闻名的法门寺秘色瓷;从起初颜色灰暗、厚重的汉代瓷壶,到近百年之内官窑制作的晶莹、精致的杯盘……让人目不暇接,唏嘘不已。一位爸爸抱着他的儿子,正谆谆教导着:“这是龙泉窑……这是釉里红……这是耀州窑的……”孩子的小手轻轻指点着玻璃柜里的瓶瓶罐罐,似懂非懂地重复着那些词汇——这一幕令我深受触动,仿佛看见文化幻化成了真实的血脉,正在代代相传……

走出国博的时候,我回头看了看那依旧宏伟的建筑,突然又想起初见到它时心里的那种种莫名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从何而来?因为这座建筑——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们现在中华五千年悠久文化的象征,它凝聚了我们华夏祖先世世代代的心血与智慧,值得我们中华儿女永远为之自豪,值得我们子子孙孙永远珍藏!

游天安门广场的公交线路指南:

由于天安门广场极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出入口可以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类。游客可以从天安门广场东站或天安门广场西站通过地面通道进入广场,也可从前门东站或前门西站通过地下通道进入广场。

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因日期不同而有所变化。每年1月11日到6月6日,升旗时间由早上7时36分逐渐提前到4时36分,平均每天提前一分钟;6月22至12月30日,升旗时间逐渐由4时46分推迟到7时36分,平均每天推迟52秒。12月31日至1月10日与6月7至6月21日相同,每天升旗时间分别为恒定的7时36分与4时46分。

当然,也可以很容易在网上搜索到升旗的准确时间。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天安门广场夜间会清场封闭。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最好的位置,就是旗杆周围。但是,如果去得比较晚,金水桥两侧也是不错的选择。升旗仪式结束后,可以就近参观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家博物馆、故宫。

参观天安门广场周围的景点时请一定记得带身份证。

距天安门广场最近的公交站点有6个:天安门西、天安门东、天安门广场西、天安门广场东、前门西、前门东。

●天安门西站过路公交:

1路:四惠枢纽站-老山公交场站

5路:菜户营桥-北土城公交场站

52路:靛厂新村-平乐园

观光1线:永定门内-永定门内

观光2线:前门-前门

●天安门东站过路公交:

1路:四惠枢纽站-老山公交场站

2路:海户屯-宽街路口南

52路:靛厂新村-平乐园

82路:国家体育场东-前门

120路:左家庄-石榴园东区

●天安门广场西站过路公交:

120路:左家庄-石榴园东区

观光2线:前门-前门

●天安门广场东站过路公交:

2路:海户屯-宽街路口南

5路:菜户营桥-北土城公交场站

120路:左家庄-石榴园东区

观光2线:前门-前门

●前门西站过路公交:

9路:金家村桥东-金台路

22路:前门-牡丹园西

44内:北官厅-北官厅

67路:前门-樊家村公交场站

特2路:丽泽桥北-炎黄艺术馆

●前门西站始发公交:

332路:前门西-地铁北宫门站

●前门东站:

8路:前门-北京华侨城

9路:金家村桥东-金台路

20路:北京南站-北京站东

44外:北官厅-北官厅

特2路:丽泽桥北-炎黄艺术馆

●票务信息:

国家博物馆:

门票:预约参观

开放时间:9:00-17:00(15:30止票,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劳动人民文化宫:

门票:2元

开放时间:淡季(7:00-17:30)

旺季(6:30-19:30)

中国钱币博物馆:

门票:10元

开放时间:每天9:00-16:00

(15:30停止售票)周一、周日閉馆。

中山公园:

门票:3元

开放时间:6:00-20:00

猜你喜欢

前门天安门广场天安门
江淮瑞风车门玻璃可下降不可上升
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前看升旗
不要理他
胜利日大阅兵
三月的北京
比英语八级有趣的“九级”英文句子
浅议前门商业街的升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