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5W模式看中国当代诗歌的对外传播

2018-05-15邵磊

出版参考 2018年2期
关键词:吉狄马加外研社诗集

邵磊

摘要:近年来,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通过图书这一载体,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本文以中国著名少数民族诗人吉狄马加诗歌的对外推广为例,结合传播学5w理论,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对外传播进行分析。

关键词:走出去 5W模式 当代诗歌 对外传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八大以来,立足于民族文化自信,搭乘文化产业发展快车,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图书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和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

文学交流方面,随着2012年以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曹文轩等接连斩获国际文学大奖,证明中国当代文学正以独特的魅力丰富世界文学的面貌。然而,作为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当代诗歌在海外传播的案例却非常少。本文通过传播学经典的5W模式,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海外推广中国彝族诗人吉狄马加诗歌的案例人手,分析中国当代诗歌的对外传播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

一、理论框架

1948年,美国政治和社会学家哈罗德.D.拉斯韦尔在其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5W线性传播过程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该模式清楚地阐释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和五个构成要素,揭示了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点,对传播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5W视角下对吉狄马加诗歌海外推广的分析

(一)传播者(Who):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诗人+国际传播能力强的中国出版社

吉狄馬加是从四川大凉山走出的彝族诗人、作家、书法家。他是我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诗人,也是一位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诗人。同时,作为一名文化活动创意者和领导者,由他倡导创办的“青海湖国际诗歌节”“世界山地纪录片节”和“达基沙洛国际诗人圆桌会议”等国际性活动,已成为当前中国与世界开展对话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文学作品“走出去”,除了作家(诗人)本身的影响力外,负责对外推广的传播机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外研社于2012年出版了吉狄马加的诗集《火焰与词语》中英双语版,随即展开该诗集的多语种海外推广。作为中国最大的外语出版机构和最早开展国际合作的出版社之一,外研社具备60多个语种的翻译出版能力,积累了600多家国际合作伙伴,与近40个“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出版合作。正是基于外研社的上述优势,才使得吉狄马加诗集在短短三四年的时间内,以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罗马尼亚语、塞尔维亚语等31个语种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翻译出版和推广,有力地促进了中外诗歌文学与文化交流。

(二)传播内容(Says what):引发广泛共鸣的诗歌内容+高水准的地道翻译

吉狄马加的诗歌有对自然的深情歌唱,有对生命和爱情的热烈赞美,也有对彝族文化的动人讲述。他从历史、传统和命运等人文角度入笔,向世界倾诉民族文化,融入带有浓郁民族性的思考,同时也有对世界诗歌艺术传统的广采博收,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结晶。正因如此,他的诗歌是故土经验、多元文化、全球视野和生命情怀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交融,以独特的魅力引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读者的共鸣。奥地利著名文学评论家赫尔穆特.A.聂德乐在《世界文学》杂志上发表的评论文章《近与远吉狄马加文学附记》,对吉狄马加的诗歌进行了高度赞扬:“读吉狄马加的诗歌,如同坐着神秘的东方飞毯,既可飞向近处,亦可飞往远方。”

文学作品的海外推广是一种二次传播过程,即传播的信息为翻泽成对象国语言的译文(而非作者原文),因此,翻译质量直接影响传播效果。一些优秀中国文学作品之所以在海外出版后反响平平,大多因为翻译质量不高,影响了读者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未能产生精神共鸣。外研社向海外推广吉狄马加诗歌的最重要一环就是译者的遴选,所有语种泽者均为所在国著名汉学家和翻译家,其中大多数本身就是诗人或诗歌爱好者。例如英文译者为著名汉学家梅丹理( DenisMair),他常年在中国生活工作,对中国诗歌和文学有着很深的造诣。为了翻译好吉狄马加的诗歌,他不仅深入研究彝族文化,还亲自到大凉山体验生活。土耳其语泽者AtaolBehramoglu,希伯来语译者Amir Or,波兰语译者Dariusz Thomas Lebioda等,都是所在国极富影响力的诗人。罗马尼亚语译者鲁博安(Constantin Lupeanu)、捷克语译者李素(Zuzana Li)则以其在中国文学翻译方面的突出成就获得了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三)传播渠道(ln which channel):国内外的诗歌交流和书展活动

吉狄马加参加过波兰华沙之秋国际诗歌节、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诗歌节、德国柏林诗歌节、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等著名国际诗歌节,本人又是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西昌国际诗歌节等诗歌节的发起人。每年举行的各大国内外诗歌节活动为各国诗人以诗会友,并进行相互翻译、出版作品等深度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最佳平台。吉狄马加的诗歌很多语种能在海外实现翻译出版,最初都源于这些诗歌节活动的交流。

外研社凭借丰富的海外合作资源和强劲的推广渠道,精心选择对象国有影响力的出版社,通过国际书展举办诗集发布式和新书推广活动,并与当地的作家协会、诗歌协会、笔会等机构合作,开展联合推广。外研社在塞尔维亚国际书展、罗马尼亚高迪亚姆斯国际书展、美国书展等国际书展上举办的诗集发布活动引起海外读者对吉狄马加诗歌的关注;在雅典音乐厅、匈牙利塞切尼国家图书馆等地举办的“吉狄马加诗歌诵读交流会”,吸引了当地文学界的名流巨擘,为诗集在海外的宣传推广搭建了舞台。

(四)传播对象(To whom)和传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s):扩大受众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

诗歌作为“文学中的文学”,无论从创作,还是阅读角度看,都是偏小众的。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国外读者领略中国诗歌和文学的魅力,一方面,外研社积极与当地的诗歌协会、笔会、作协等机构合作,通过文学讲座、诗歌朗诵会、研讨会等形式,向诗歌爱好者介绍吉狄马加诗歌,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外研社的海外本地化机构,拓展更多的读者群。如外研社和波兰对话出版社合建的中国主题编辑部,依附波兰知名大学汉学系,把吉狄马加诗集的波兰语版,作为汉学专业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的辅助读物;外研社保加利亚中心与索非亚大学孔子学院合作,向保加利亚的师生推介诗集;外研社与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合建的孔子学院则围绕中国诗歌和文学,组织了一系列研讨活动,也向该校及英国学生宣传了诗集。

从传播效果看,随着近几年吉狄马加诗集多语种版本在海外的持续翻译出版和推广,越来越多国家的读者开始了解这位中国诗人,并对他的作品及作品所表现出的人文情怀给予高度评价。2014年《火焰与词语》英文版在南非出版后,吉狄马加因在文学和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获南非“姆基瓦人道主义奖”,被誉为“人民文化的捍卫者”。2016年,罗马尼亚著名文学杂志《当代人》授予吉狄马加卓越诗歌奖,布加勒斯作家协会授予吉狄馬加杰出诗歌奖。2017年吉狄马加又再次获得布加勒斯特城市诗歌奖。2016年,《火焰与词语》亚美尼亚语版获得亚美尼亚年度最佳文学翻译奖。通过吉狄马加的诗歌,越来越多的国外读者对中国当代诗人和诗歌产生了浓厚兴趣。

除了在推动中国当代诗歌“走出去”方面产生的良好社会效益,外研社在推广过程中也注重市场和销售。事实证明,诗集尽管相对小众,不容易盈利,但只要品质好,注重推广,同样可以取得不俗的经济收益。例如吉狄马加诗集罗马尼亚语版,在出版后3个月实际销售达568册,这在当地本身规模不大的图书市场是非常难得的。

三、中国当代诗歌的海外推广建议

包括中国当代文学、诗歌在内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和“走出去”,必然要追求传播效果,即5W模式的最后一环。而要使对外传播取得良好效果,则必须注重前4个W的每一环。就中国当代诗歌的海外推广来说,一是要选取合适的传播者和传播内容,既要体现中国诗歌的民族特色和独特魅力,又要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表达方式。之前外研社也尝试推广过一些所谓“主流”的诗集,但因诗歌内容无法引起共鸣,意识形态色彩较重,导致传播效果不佳,甚至引起国外读者排斥。二是高度重视诗歌翻译,这是诗歌对外传播的根本和最重要环节,因为本质上对外传播的内容为诗歌的译文。诗歌翻译在文学作品中是难度最大、技巧性最高的,译者不仅要有深厚的翻译功底,更要懂诗歌,最好译者本人即为诗人。鉴于精通中文的国外诗人凤毛麟角,可效仿外研社的做法,先有一个翻译质量很高的英文版本,再根据该英文版挑选各语种的译者译为其母语,最后由精通某一语种的中方专家对译文进行审核、校对和修改,确保译文与中文原版内容高度契合,翻译地道、精准、流畅。三是拓展传播渠道,研究目标国受众特点,因地制宜,开展本地化推广。很多国家的诗歌协会、笔会、国际诗歌节组委会等在当地都有很大影响力,推广诗歌离不开与这些机构的合作。目前,不少中国出版企业都在海外设立了分公司或编辑部,与当地出版界、文学界建立了密切联系,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并且在当地落地开花创造了条件。推广中国当代文学和诗歌,一定要借助这些第三方或本地化机构。

综上,中国当代诗歌由于内容、渠道、受众、市场等方面的限制,要比其他文学类作品“走出去”难度更大,其对外推广除了遵循一般的传播规律外,关键要选取适合受众需求和能引发普遍共鸣的传播内容,高度重视诗歌翻译质量,并借助多种渠道进行本土化传播,从而推动一批兼具民族性、艺术性和可读性的中国当代诗歌走向国际,让海外读者更好地感受中国文学的魅力,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侯斌.从5W模式看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J].新闻世界,2014 (1).

3.出版发行业唱响主旋律,喜迎十九大[N].国际出版周报,2017-10-23.

4.庄婷,刘超.“武亦姝走红”现象的5W模式解读[J].今传媒,2017 (3).

猜你喜欢

吉狄马加外研社诗集
吉狄马加书法作品欣赏
外研社版九年级上册Module 12 Save the world Unit 1听说课教学设计
The war of protecting peas
Not bald anymore
I IItttt’snotmyffaauulltt
学者·战士·医师——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三重写作身份透析
“大地祭司”的无限之光——读吉狄马加的诗集《身份》
吉狄马加的声音诗学——解读长诗《我,雪豹》的一个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