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善》杂志二十年

2018-05-15殷东

慈善 2018年1期
关键词:赈灾中华慈善总会灾民

殷东

中华民中国现代慈善组织(官方认同)自1994年吉林省成立慈善协会同年中华慈善总会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慈善的起步。为适应新形式下广泛传播宣传慈善事业,大力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中华慈善总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之后,创办了内部发行的《慈善》杂志。1998年5月,由中华慈善总会与天津市慈善协会联合主办的面向海内外读者公开发行的《慈善》杂志正式创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为《慈善》杂志题词“慈心为人,善举济世”,自此新中国第一本慈善类专业性期刊诞生。20年来,《慈善》杂志记录了我国现代慈善事业从初期的不断探索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全面真实地报道、刊发我国慈善系统开展的助困、助学、助老、助孤残、助医、赈灾等各类慈善活动。同时,也为全国各地慈善组织提供了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一个平台。

《慈善》赈灾报道篇

近20年来,国内外发生多次重特大自然灾害,在这个过程中慈善组织积极参与赈灾援助工作,充分发挥了民间慈善组织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同时通过《慈善》杂志全面进行报道扩大了慈善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1998年,7月下旬至9月中旬一场近百年来最严重的长江松花江全流域特大洪水使我国许多省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其中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个省灾情最为严重。灾情发生后全国各级政府部门纷纷行动起来支援灾区。中华慈善总会第一时间发起抗洪赈灾紧急行动。8月初慈善杂志社在创刊第3期开篇刊发了《慈善》执行主编李玉林同志在中华慈善总会募捐现场采写的报道。9月初,李玉林主编随同时任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陆焕生同志赶赴洪涝灾害严重的黑龙江省送赈灾款,捐建那里的灾民住宅。两天的时间每天赶路三四百公里的路程,记录了慰问组实地查看灾民新村选址情况及当地灾民看到新宅设计效果图后脸上灿烂的笑容。在抗洪赈灾期间《慈善》杂志参与报道以中华慈善总会为代表慈善系统内募集救灾款、走访慰问灾区等报道6篇,同时刊发了大量抗洪救灾的感人图片,其中在报道“中华慈善总会发起98抗洪赈灾紧急行动”宣传彩图中,一个小男孩,只穿着小短裤,站在混浊的洪水中,满脸悲情的侧脸望向远方的照片深深感染了广大读者。20年过去了,这个小孩子肯定已長大成人,不知他还记不记得当年的情景。但《慈善》杂志已永远记载了这一段民间慈善组织参与赈灾援助的历史。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人员财产重大损失,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5月16日,中华慈善总会组织的一线工作组的第一批成员,赴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都江堰考察灾情实地慰问。为第一时间全面了解报道灾区灾情及赈灾情况,作为我国第一本慈善专业类刊物《慈善》杂志执行主编李玉林同志随同中华慈善总会工作组深入灾区。至6月底,中华慈善总会工作组在四川省慈善总会的配合下,先后实地走访勘察了北川、绵竹、眉山洪雅县、汶川映秀等多个重灾区,在那个地况复杂,余震不断的4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用手中的相机、笔记本电脑,每天记录着灾区最新情况发展和赈灾过程中大量的感人事迹。并于2008年《慈善》杂志第4期“特别推出”栏目中,以笔记的形式刊发了《真情最前线——慈善在四川震区的日子》。文章中除了文字记录,还配以大量图片更直观展示了灾区的现场情况,一片片的残垣废墟,一张张灾区灾民的祈盼表情,救援队紧张忙碌救援过程等生动真实的画面,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天灾无情,人有情”。在随后灾区恢复重建过程中,执行主编李玉林又多次随中华慈善总会深入灾区报道援建的全过程。在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期间《慈善》杂志刊发中华慈善总会和全国各地慈善组织开展赈灾援助报道上百篇。以文字及图片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慈善组织最活跃,筹募规模最大,群众、企事业单位参与面最广,接收善款最多的一次慈善组织全面参与的赈灾援助大事件。

2008年注定是个不安定的年份,春节前夕我国南方多省(市、区)遭遇近50年来从未有过的特大冰雪灾害。给人们的生活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人民的生活陷入意想不到的困境之中。中华慈善总会在请示上级领导并在国家统一安排下于2月1日发起,“抗冰雪、献真情”行动,公布热线电话,接受社会捐赠。当晚,联合全国政协报和慈辉基金会共同主办,由北京演艺人协会、中华名人高尔夫协会、新浪网协办,中国文化艺术界慈善志愿者服务总团、《同一首歌》栏目承办的——抗冰雪献真情《同一首歌》大型赈灾义演在北京剧院拉开序幕。《慈善》杂志执行主编李玉林也在当天赶赴总会现场观看采写演出盛况和现场捐款实况。在随后的几天中,虽已临近春节李玉林同志依然坚守在中华慈善总会记录着每天络绎不绝为灾区捐款捐物的爱心人群一次次的爱心奉献。并于《慈善》杂志2008年新年后的第1期在“特别推出”栏目中刊发,“抗冰雪、献真情——中华慈善总会发动抗冰雪灾害,募捐救援行动”。同期杂志还刊发了全国各地慈善组织,抗灾救灾活动集锦。在随后的灾区重建过程中,杂志执行主编李玉林同志深入冰雪灾害重灾区广东省韶关、四川省古蔺县、湖南省郴州和怀化市,随当地慈善组织深入灾区实地走访考察了灾区现状,记录下了当地慈善组织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的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并于2008年3期在《慈善》中刊发题为“追寻慈善的足迹”。在整个抗冰雪灾害过程中《慈善》杂志又一次记录见证了在大灾面前民间慈善组织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近20年《慈善》杂志不仅参与采写报道了中国慈善组织在几次国内重特大灾害中作出的重大贡献外,还跟踪报道了中国慈善组织积极参与国际慈善援助活动,为中国的慈善事业走向国际奠定了良好的口碑。

2004年年底印度洋地震引发大范围的海啸,使周边多个国家遭受巨大人员和财产损失。海啸发生后,以中华慈善总会为代表的民间慈善组织也纷纷行动起来为灾区捐款捐物支援灾区。2005年1月15日,中华慈善总会举行了民间捐款转交仪式,将首批民间捐款到账的5500万元人民币,转交给印度洋海啸受灾国家。《慈善》杂志2005年第2期,刊发《海啸赈灾专辑》详尽介绍了中华慈善总会开展为海啸灾区募集款物的过程,和各地慈善组织开展援助灾区活动的情况。2月5日,在中国外交部领导和中华慈善总会范宝俊会长的安排下,以慈善总会副会长徐永光为团长,有总会救灾部、项目部负责人和《慈善》杂志社执行主编参加的慈善慰问团到印度尼西亚的海啸重灾区亚齐和苏北省首府棉兰等地考察,在这次跨国界的赈灾活动中考察团长途跋涉对当地受灾情况和灾民的生活状况详细地了解。《慈善》杂志2005年第2期,同期刊发了中华慈善总会首次到受灾国提供民间援助的报道文章《历史性的跨越》。

5月5日,在中华慈善总会范宝俊会长和中国外交部、民政部安排下,以张汉兴副会长为团长的中国慈善代表团一行,带着5000万元人民币的民间捐款,赴斯里兰卡海啸灾区,落实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为斯里兰卡海啸灾民兴建“中斯友谊村”的指示。经过5天的实地考察情况与斯里兰卡政府相关领导与专家就建设“中斯友谊村”问题,进行了细致地磋商。并于5月10日,与斯里兰卡郑重签署了在斯建设“中斯友谊村”备忘录。《慈善》杂志2005年第4期特别栏目中,刊发题为“笑给中国朋友”——记中国民间捐赠为斯里兰卡海啸灾民建设“中斯友谊村”特刊。篇文配图上一个皮肤黝黑的斯里兰卡小男孩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望着摄像镜头,另一侧则是海啸过后海边的那片7棵大树下的废墟,两者形成鲜明的比对。不禁让我们感受到虽然大自然的力量是无可抗拒的,但慈善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8月19日,《慈善》雜志执行主编在一次作为中国慈善代表的一员赴斯里兰卡。参加中国——斯里兰卡友谊村开工奠基典礼,并走访了当地灾民现在居住的帐篷区及今后相继建设的二村、三村进行慰问。典礼当天天空中飘扬着中国和斯里兰卡两国国旗和中华慈善总会与中国红十字会的旗帜,“中斯友谊村”的牌匾永远记录了中、斯友好的历史。8月22日,在参加中斯友谊村奠基典礼后,中国慈善代表团于23日前往海啸又一重灾区马尔代夫在马尔代夫政府部分负责人的陪同下考察灾区现状后,经过磋商签署中国民间援建马尔代夫海啸灾民住房协议备忘录。9月20日,中国慈善代表团一行来到印度尼西亚受灾严重地区苏北省棉兰,在那里印度尼西亚苏北华社赈灾委员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中国民间捐助1000万元赈灾款的使用情况,同时与华社领导细致研究了在尼亚斯兴建“印中友谊村”及其它援建项目的问题。并与印度尼西亚灾后重建委员会官员到援建项目实地进行了考察。21日,代表团一行来到印度尼西亚又一受灾严重城市亚齐,苏北华社负责人介绍了亚齐灾后重建的一些计划、安排和进程。并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签署了中华慈善总会在亚齐援建灾民新村的备忘录。此次中华慈善总会代表团深入海啸灾区实地考察、走访、磋商、制定援建项目,历时跨度1个多月。《慈善》杂志于2005年第6期,刊发题为《慈善三国行》的纪实报道。时隔一年后,中华慈善总会在灾区援建项目陆续竣工,《慈善》杂志也进行了全文刊发。此次国际援助行动中《慈善》杂志全程跟踪参与报道,见证了中印、中斯两国人民的友谊,同时也记录下中国民间慈善组织国际援助的历史新篇章。

此外,为纪念中华慈善组织在几次重特大自然灾害中所作出的贡献,《慈善》杂志还编撰出版《真情最前线》《历史的跨越》等慈善类书籍。(待续)

猜你喜欢

赈灾中华慈善总会灾民
中华慈善总会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中华慈善总会“慈善情暖万家”走进云南大关
中华慈善总会慈爱孤儿工程向秦皇岛市社会福利院捐赠物资
基督教慈善对我国官办慈善的启示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
春雨威胁海地灾民安全
银行赈灾损款
中国民生银行急速开通赈灾款“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