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峦庄我的家
2018-05-15余英
◎文/余英
峦庄,那个山峦之中的村庄。那个深藏在巍巍秦岭南麓绵绵蟒岭深山中的村庄,是我阔别已久的家乡。
穿过秦岭隧道,绕过丹凤县城,一条盘山公路就一头钻进深夹沟。沿着蜿蜒山路爬行六十里,昏昏欲睡之际忽闻有人高喊:“上园岭了,快到家了!”园岭是丹江与武关河的分水岭。说是快到家了,其实还有三十里路。是心里感觉亲近了,仿佛车窗外那一道道延绵的山岭,一弯弯清浅的溪水,还有那留连在山腰的云雾,点缀在草丛的山花都是来迎接我们回家的。翻山越岭,时见青山前,绿水边,几间白墙蓝瓦房,便是人家屋场。张、王、李、赵,聚族而居,族内排辈分,族际结姻亲。从门前高挂的灯笼上“江南”“安徽”字样可知当地人祖居江南,明清两朝逃荒至此,立木为家,落地生根。有歌唱道:“青山绿水边,草舍三两间。山花红紫开遍,或深或浅。一笛悠扬绕云间,山前人是仙。”峦庄人语言腔调,既不同于西北官话关中秦腔,也有别于东南毗邻的河南豫剧,反倒与千里之外的黄梅戏的对白神似。盖房立户,多为三间廊檐房,里外石灰搪,中间为堂屋,曰“中堂”,“天地君亲师”高供于堂上。祖祖辈辈传承着敬天厚地忠君爱国孝亲尊师的风尚。
顺水依山,峰回路转,忽见有桥如虹。峦山一庄,已隔河在望。峦庄街坊,一街两行。像一根弯弯扁担,担着东西两座寺庙。东头是关帝庙,供的是红脸关公。西庙后山有洞,名曰罗汉洞,洞中塑有十八尊罗汉。洞前为佛殿、寺院、戏楼。前庭后院,古树参天;青砖蓝瓦,雕梁画栋,泥塑木雕,精美绝伦……可惜这佛门圣地,也毁于浩劫。只有庙门前那棵倒挂柳树任凭风狂雨骤,依然春风又绿,以顽强的生命力,见证着峦庄的冬夏与春秋。
峦庄人爱热闹。逢年过节,敲锣打鼓,搭台唱戏,耍社火,玩花灯,划旱船,跑魔女,舞狮耍龙,耍丑逗乐。所到之处,张灯结彩,人山人海。有的看门道,有的看热闹,里三层,外三层,把一条本来就不宽展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更有些不长眼色的喜欢在热闹处卖母猪,骑个摩托往人堆里加楔子,还把喇叭按个不停。人挨人,人挤人,谁把谁的一只绣花鞋挤丢了,谁把谁家孩子挤哭了,谁把谁家小媳妇屁股拧疼了……喊声,哭声,骂声,吵吵嚷嚷,笑声,叫声,闹声,人声鼎沸。想听的听不清,想看的看不见,外边的挤不进去,里面的钻不出来,搅成一锅粥,乱成一窝蜂。这是峦庄街最热闹的时节。遥想当年峦庄的热闹,耳边又响起家乡的小调:“正月里什么花沿门高挂?什么人扮男装去上学堂?”“正月里灯笼花沿门高挂,祝英台扮男装去上学堂。”“正月探妹正月正哟嗬家家户户闹花灯哟嗬看灯是假意哟妹子哟看妹是真心哟呀妹哟二月探妹龙抬头哟嗬我在南山把书读哟嗬嘴里念文章哟妹子嗬一心挂两头哟呀妹哟……九月探妹是重阳哟嗬菊花开在山头上哟嗬伸手摘一朵哟妹子哟插在你头上哟呀妹哟……”这是民间小调,也是峦庄歌谣。这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好有情调哟!快过年了,我终于回到峦庄,回到家乡,回到了梦萦魂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