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
2018-05-14轩凤辉李雨来
轩凤辉 李雨来
摘要:蛋鸡肾病是目前蛋鸡养殖常发生的一种不可忽视的疾病,引起蛋鸡肾病的原因较多,饲养管理因素、营养因素、传染因素、药物以及毒素因素都是导致蛋鸡发生肾病的主要原因,导致雏鸡生长发育受阻,成年鸡的生产性能下降,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蛋鸡;肾病;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 31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1-0100-01
1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反应性的肾病发病机制是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入侵鸡体后,机体的防御系统就会产生抵抗这些病原体的物质,即抗体。同时抗体与抗体在竞争过程中还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在肾脏内沉积,造成蛋鸡发生肾脏疾病。
慢性代谢紊乱性肾病的发病机制是鸡体蛋白质分解代谢,产生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经酶的作用生成尿酸,并且尿酸不能进一步的分解而成为终末产物,尿酸过多就会在肾脏和其他组织器官内沉积,导致尿酸盐沉积,引发肾病。
2 发病原因
营养因素。如果饲料中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或者某种营养物质过多都会诱发肾病,如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者氨基酸不平衡,会导致机体产氨量增加,而氨的终产物是尿酸,当尿酸的生成量过高时会就在肾脏及其他组织器官内大量蓄积,而尿酸在肾内蓄积又会影响肾排除尿酸,从而导致肾病的发生。日粮中钙、磷的含量过多,或者钙磷的比例不当,就会造成肾脏排出钙、磷的量过多,过多的钙或者磷会尿酸结合生成不溶性的尿酸盐,并且在肾脏蓄积,影响尿酸的排泄,引发肾病。维生素对于维护尿道上皮完整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蛋鸡日粮中长期的缺乏维生素A,就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破坏,导致尿酸盐沉积。
饲养管理因素。蛋鸡发生应激反应肾上腺皮质为了应对突来的刺激,会调整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引起血液中尿酸盐的浓度升高。蛋鸡饮水量不足,会导致其处于脱水状态,尿液浓缩,使得输尿管内尿酸盐沉积。如果蛋鸡的饲养密度过大、运动量不足、养殖环境恶劣,或者光照的管理不当,这些均会导致血液胶体发生变化,从而使尿酸溶解性降低,并以尿酸盐的形式沉积,引起肾病。
传染因素。传染因素是指蛋鸡感染病素、细菌或者寄生虫病而引发的肾病。最为常见的是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马立克氏病、螺旋体以及白细胞原虫病等,这些疾病均会对蛋鸡的肾功能和肾细胞产生破坏作用,导致肝脏或者体内沉积大量的尿酸盐。
药物及毒素因素。在疾病治疗时药物使用不当,如剂量过高,药物使用错误等均易导致蛋鸡肾脏器官或者功能发破坏而引发肾病,如磺胺类药物的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接近,如果使用过量会发生磺胺中毒,同时还会在肾内形成结晶,影响肾脏功能。当饲料发生霉变后产生的霉菌毒会引起蛋鸡发生中毒而引起肾脏功能损伤。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临床症状。蛋鸡发生肾病的共同特征是病鸡精神萎顿,羽毛蓬乱,没有光泽,低头缩颈,呈昏睡状。病鸡有腹泻的症状,排泄物为白色或者水样稀粪,肛门周围因腹泻而被粪便污染。鸡体逐渐的虚弱、消瘦。雏鸡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成年蛋鸡则表现为产蛋量下降,异常蛋的数量增多,蛋清为水样。病程和死亡率因引发肾病的原因不同而不同。
病理变化。蛋鸡肾病最明显的病理变化发生在肾脏。发病初期,病鸡的一侧或者双侧的肾脏肿胀,颜色变浅。随着病情的不断加剧,肾脏的病变更为严重,表现为肾出血,有的病鸡肾包膜有血凝块,发病后期可见肾脏内有尿酸盐沉积。对于病程较长的蛋鸡,肾脏会由于尿酸盐的长期沉积而发生部分萎缩。另外,病鸡的两侧输尿管肿胀,内充满尿酸盐,最后形成尿结石,病程严重者输尿管会被尿结石堵塞。除此之外,病鸡的其他组织器官内,如心外膜、气囊、肝表面等也有尿酸沉积。
4 防治措施
预防。对于肾病的预防要以加强饲养管理为主,做好日常的卫生清理与消毒工作,减少环境中病原菌的数量,并定期对鸡群进行驱虫。给蛋鸡提供优质全价饲料,保证日粮中各营养物质的量,尤其是要注意维生素A的量以及日粮中的钙磷比例。在科学饲喂的同时还要给蛋鸡提供充足的饮水。在使用药物治疗一些疾病时要科学合理的用药,不可长期使用或者过量使用对蛋鸡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治疗。对该病进行治疗时要对因治疗、对症治疗,才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首先要使用治疗肾病的药物,如禽肾解毒,还可以使用一些中药制剂促进尿酸盐的排除。因该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是传染因素,并且病鸡在患有肾病时还易引发其他疾病,因此在促进尿酸盐排除的同时还要结合使用一些抗病毒、消炎以及驱虫和防止继发感染的药物,在用药时要注意选用对肾脏损伤较小的药物,并严格掌握用药的剂量。在治疗的同时要适当的增加日粮中维生素A的量,可维持肾小管上皮的完整性,保持肾脏功能,对于该病的康复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