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革命先辈足迹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2018-05-14陈国栋焦晨常康杰
陈国栋 焦晨 常康杰
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校级示范队——延安精神学访实践队在延安开始了他们的延安精神学习之旅。实践队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共青团干部以及来自各系的学生代表共同组成。此次延安精神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第六期大中学骨干赴延安学访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体实践队员在紧凑的实践过程中,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在学习实践中认真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党中央、毛主席曾在这里度过了13个春秋。学访团一下火车便前往延安新闻纪念馆、杨家岭、枣园、抗大纪念馆等地进行参观学习。大家一起追寻革命先辈足迹,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在延安新闻纪念馆,随着讲解员的介绍,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还原”成了红色新闻人在艰苦条件下为党的新闻事业呕心沥血、攻坚克难的生动故事,让大家深受激励。这让我们由衷地体会到延安精神以及延安精神的时代风采,历经数十载,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矢志不渝。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励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延安这片沃土上的红色事迹历历在目,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言犹在耳,实践队员们把这些精神与传承都记在本上,留在心里。
在杨家岭,实践队员们说:“我们来这里参观不仅仅是看这些老窑洞、老建筑;而是要明白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老一辈革命者用鲜血换来的。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程度上将这种认识冲淡,但希望大家不会忘记,这些用血肉之躯,钢铁长城铸造的共和国真正的脊梁。”
在杨家岭中共七大旧址,实践队举行了庄严的“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实践队员们向党旗庄严宣誓,字字珠玑,铿锵有力。老一辈革命家在枣园、杨家岭的事迹,就是延安革命史最为宝贵的财富,身临其境的学习与体验让实践队员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的洗礼。教导我们坚守入党誓言,忠诚党的事业,忠于信仰,言而有信,就是要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在抗大纪念馆,展厅内的照片、实物向大家传达着抗大学员们在当年十分艰苦的环境下学习和战斗的故事。抗大学员在敌人“扫荡”、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仍刻苦学习,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下与敌人斗争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实践队员张子君说:“现在的我们环境比那时好得太多,但我们克服困难的精神意志却比前辈差得很多。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向革命先烈们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把老一辈的接力棒接过来传下去,光荣传统不能丢。”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今后一定要刻苦学习,做好本职工作,为家乡、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祭奠英烈永垂不朽同心共筑强军之梦
在“四·八”烈士陵园,实践队举行了祭奠革命先烈仪式,实践队员张宇作了发言,他说:“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的党从弱小到强大,从嘉兴木船上的13名代表到领导全国革命获得成功,这一切的成果都是依赖于艰苦奋斗。而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是要发扬党的这种艰苦奋斗精神,要积极进取,要为实现我们的青春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因为有了这些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先烈,我们的祖国才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用行动实现我们的青春梦想和人生理想。
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当代领袖不忘初心
在张恩德同志纪念广场,全体实践队员齐声朗读《为人民服务》。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1933年12月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 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担任过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在一次反围攻的战斗中,他右腿先后两次负伤仍强忍剧痛,冲入敌阵,缴获了敌人两挺机枪。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这种精神成为了我党、我军的一个缩影,值得我们永远去学习。
我们重温、学习和研究张思德同志的精神的同时更加关注的是张恩德精神具有的时代价值,“镜子的意义、信仰的力量、平凡的伟大、无声的诚信、奉献的符号、时代的偶像”这六个方面就是张思德同志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启迪。
在梁家河,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这里是习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习总书记在陕北插队的7年,从北京到梁家河,习总书记过了“五关”,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五关”的历练也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实践队员。 习总书记的不忘梁家河就是不忘感恩;习总书记的不忘梁家河就是不忘自省;习总书记的不忘梁家河就是不忘初心。身为国家领导人尚可以做到这样,而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更要牢牢铭记我党、我们国家的“初心”,时时刻刻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敢于担当、不怕困难,把这种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发扬光大。
每晚,老师们都会为大家讲解今天的所观所学,和同学们一起有所悟、有所知、有所行。在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将革命精神与我们的学习相结合,使我们能够真正地学习到先辈们的榜样精神,从心里切实实行“两学一做”。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学访团一行人来到南泥湾,虽然雨后的道路泥泞,但大家不减徒步行军的热情。在难行的路途中跋涉,过独木桥、匍匐过草地。同学们表示:实地感受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深入了解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感悟到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延安精神,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将坚信并践行延安精神。
南泥湾的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听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我们似乎看到了当年毛主席带领着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场景,看到了王震旅长带领的三五九旅热火朝天地开垦荒地劳作的场景。毛主席等老一辈领导人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面对困难、迎难而上,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实践团成员们通过此次活动了解到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而创新创业精神的精髓也在于此,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红色文化项目组负责人魏梓萌说:“在南泥湾重走长征路这项活动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播红色文化的意义所在,新时代的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奋斗,继承和发扬优秀红色文化,并将延安精神贯穿创新创业之中。”实践队成员们将沿着当年中央红军走过的路线,高举旗帜,再次出发,踏上新时期的道路。
学访团还做了“关于重走漫漫长征路、弘扬延安革命精神”的实地问卷调查。此次调查问卷分为三组,分别是延安大学生组,延安中小学生组,延安市民组。在过程中,延安市民都非常热情配合,鲜有市民拒绝。即使是不识字的长辈也愿意让我们将问卷读给他们听,口头来回答问卷。
为期7天的学访活动所有的感悟凝结为“初心传承责任”六个字。延安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更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承担起领导中国人民求民族解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是因为这样一个政党能够在革命和建设的年代里始终不忘初心 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本次学访活动通过重走一个个革命遗迹,讲解一段段革命故事,让全体学访团成员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将自己学习和体会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为学院建设中环特色的应用技术型高校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