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秘壮乡的天籁之音

2018-05-14刘洋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壮乡霜降观音

刘洋

在大新,壮族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97%,大范围的同民族聚居让壮族的文化传统经过千年的传承之后,依然留有最原始的模样,也日渐衍生出种类更加丰富的节庆和习俗。在传统文化如此珍贵的今天,大新壮族人民的智慧以更加神秘的姿态让人们感受到了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神秘壮乡·民俗节庆

◎土地公节

在大新,土地公节也叫社工节、“艮哥”,即“合伙一起吃饭”的意思,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和八月初二定期举办。在“艮哥”举办前一天,寨老(村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会对整个节庆活动做出统一安排,对土地庙进行打扫、修整。

土地公节举办当天,人们在土地庙前张贴新对联,如“土生金玉保村福、地产珍珠养民康”“土德扶持千户泰、地恩光佑百姓宁”等以歌颂土地公的功德,寄托对未来的美好祈愿。男人们负责杀猪,并将果、酒、香、烛等供品摆放在主神位前,鞭炮声响起后,每户依次给神跪拜上香。祭祀仪式结束后,女人们就开始分工在土地庙前烧火做饭,一起和神灵享用食物,据说吃了可以消灾解难。合伙饭后,寨老还会带领村民进行劳动,二月初二一起修整沟渠——水稻种植的水利工程;八月初二则一起修路、慰问孤寡。

◎观音诞

以宝圩“2·19”观音诞为代表的侬垌节是大新县最为典型的民俗活动之一,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传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的生日,据《妙法莲花经》记载,观音是大慈大悲的菩萨,如果人们遇难,只要喊她的名字她就会前来救助,当地民众认为,观音能保护产育。因此,每到这一天,当地民众就自发来到宝圩碧云洞迎接观音下山,并为宾客赐“神福粥”。随后,巡游队伍抬观音游街,以祈福家人健康平安、人丁得福、事业兴旺。

除了抬观音游街之外,当天宝圩还会举行斗鸡、背篓绣球、爬竹竿等十余项祭祀活动和民俗活动,越南边民也会前来参加,以观音诞为代表的侬垌节逐渐成为中越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

◎霜降节

霜降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没有什么特别,但对于大新下雷镇的人来说,霜降节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春节。

下雷镇人在每年农历九月庆祝霜降节,即壮语里称的“旦那”(晚稻收割结束)之后的霜降期间。这一节日的来源同下雷土司传说和庆祝丰收有关。相传壮族妇女岑玉音箭术高超,勇敢过人,曾在霜降这一天带兵大败倭寇。人们为了纪念她的英勇果敢,便在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由此逐渐形成了霜降节。

在这一天,劳作了一年的壮族乡民们用新糯米做成糍粑、迎霜粽招待亲朋好友,除此之外,杀鸡宰鸭、烧香祭祖也必不可少。除了亲朋好友,下雷镇人欢迎每个人到家中做客,人越多表示人丁越兴旺,来年的收成就会越好。

除此之外,大新壮族节庆活动还有很多,参坟节(三月初三)、坤怀节(也称牛魂节,六月初六)、中元节(七月十四)、坤那节(十月初二)、三圣巡游歌圩节等,不同节日的庆祝形式也各有不同,等待着八方游客一一去了解、探索。

壮族古部落

·短衣壮

大新县生活着36万壮族居民,因居住的环境和民族文化传承习惯不同,在服饰、饮食等生活习惯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大新县宝圩乡的板价村居住着古骆越部落壮族的一个分支,如今依然保留着壮族古老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从古至今,这里的村民不论男女老少,都一律短袖短衣,因此周边村民称他们为“短衣壮”。

“白巾黑衣、短衣长裙、哈心角巾、蓝衣盘头”是“短衣壮”服饰的主要特色。男子头扎黑长头巾,上身穿大襟黑衣,下身穿大裤腰折叠黑裤;妇女则头戴花头巾,上衣为长约一尺左右的黑色短衣,袖子仅到手肘位置,下身为手工缝制的黑色百褶长裙。板价村退休教师农廷兴老人说,这样的服饰设计主要是為了适应南方湿热的天气,方便平时下地干活。

“短衣壮”的男女老少自小就能歌善舞,为了让更多村民了解、传承民族文化,也为了弘扬“短衣壮”独特的文化内涵,农廷兴动员全村老少组建了“上甲短衣壮”民俗文化表演队,编排的《铜钱舞》《花灯舞》《打扁担》《师公舞》等节目,先后荣获崇左市“农村欢乐演出年”文艺比赛一等奖、第三届“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原生态民歌展示会三等奖等30多个奖项。

壮乡天籁·高腔诗雷

有壮族人民在的地方就有山歌。作为壮族聚居的大新县,山歌的种类十分丰富,桃城、龙门、榄圩一带的山歌诗雷;昌明、福隆一带的山歌潘山歌以及流传于宝圩、下雷一带的叫诗三句等,虽历经千年,但依然传唱不休。

其中龙门乡三联村的高腔诗雷是大新县最具本地特色的壮族民间艺术,以其音调亮亢、响亮以及和谐的二重唱法为特点,在广西山歌中独树一帜,2010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诗雷作为一种山歌形式在大新县传唱已超过千年,在壮语中,“诗”是对歌、山歌,“雷”是最高、最美、最响的意思。其发源于民歌的重唱,对于假声和高音的运用臻于极致,只要两个人唱起来,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声部越多,山歌就越动听悦耳。山水之间,各不相同的音色互相配合,仿佛要冲破山河的阻隔,沟通人们心底最真挚的情感。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六,是三联村最为隆重的歌圩节,这一天男女老少都以歌会友,相互切磋“斗唱”。“斗唱”一般沿用一男三女斗、二男八女斗、十男三十女斗等形式的唱腔组合,把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妙趣横生地展现出来。

高腔诗雷传承人之一的许秀珍就居住在三联村,十几岁时因为对诗雷高亢、嘹亮歌声的向往,她跟着妈妈和奶奶学唱高腔诗雷。“在农田里干农活累了的时候,唱唱山歌能让人更加精神。”抱着如此朴素的愿望,许秀珍的山歌一唱就是几十年,现在她的女儿跟着她学会了高腔诗雷,村里的小孩、学校里的学生在节假日的时候也都愿意来听她唱。除此之外,许秀珍还带起了徒弟,时常到广西艺术学院等院校向大学生们传授唱法技巧。作为广西的代表,许秀珍和歌友们一同参加了在上海、宁夏举办的多场民歌比赛,把诗雷带出了广西,让更多的人听到了来自壮乡的天籁之音。

猜你喜欢

壮乡霜降观音
幸福吉祥伴壮乡
壮乡颂歌
梦飞壮乡
食在霜降
霜降(新韵)
观音送子图
霜降
壮乡三月赶歌圩传歌传情传知音
雨中的人
枯草初白化霜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