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运用二维码的创新管理方式
2018-05-14张石泉
摘 要:计算机网络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当中,在提高人们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就计算机运用与我校图书馆的联系而言,在图书馆管理这项庞大且复杂的工作中,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提出管理人员要紧跟时代潮流,科学应用网络技术进行管理。本文就以高校图书馆目前的管理实情为基础,研究并提出网络技术背景下,二维码信息化管理图书馆工作的创新以及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二维码信息化管理;创新;服务
中国古代的经权观。经与权相对,经是常,权是变,朱熹说“权是经之变”,也就是说“权”是作为原则性的“经”的基础上的灵活性,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经权”观蕴藏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经权”观至今仍有借鉴意义,实践证明,图书馆管理工作看似相对无多大变动却有需要不断变化的改进,从而去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
一、提出二维码信息化管理所针对的问题
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高校图书馆做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基地,也是学生课外学习聚集最多的场所。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时代的挑战,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图书馆管理需要开拓创新的契机,以提供资料为主的服务走向以提供科研教育为主,缩小服务职能,扩大教育职能,把信息素质教育做为现代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提升图书馆的知识形象,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求知创新的学习场所。
图书馆管理作为一项人文工作,在现实服务工作中仍不断出现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不文明占座现象屡屡发生,有的学生一个人占几个位置,有的学生占着位置人却没在位置上,还有的学生一个位置霸占好几天,特别是在期末考试、考研、考公务员等这些时间,图书馆空间非常拥挤,图书馆位置资源显得异常紧张,经常出现“一座难求”的现象。我校图书馆想方设法,加强对图书馆位置的管理,也进行了一些相对应的处置,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屡禁不止,时有发生。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它一方面造成图书馆的资源浪费,影响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激化了学生、图书馆、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利于良好关系的营造。针对“占位”问题,提出二维码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思路,希望能从本质着手,寻找有可行性的长效解决方式。
二、二维码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条形码的发展已由一维码向二维码的方向发展。二维码充分的利用了横向和纵向的空间排序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有一定的检查功能。同时,它还具有自動识别不同线路信息和图形旋转的功能。如此大的信息量能够让我们把更多种样式的内容转换成二维码,通过扫描,传播更大信息量。二维码还具有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可容纳图片、声音、文字、签字、指纹等的数字化信息、容纳能力强,具有纠错功能、译码可靠程度高等优点。
二维码信息化管理就将二维码信息化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管理相结合,其理念就是利用学生自身来管理学生自己。
我校图书馆为每个位置量身定做了二维码标志图,粘贴在每个座位上,学生利用手机进入我校图书馆官网,点击预订位置服务,输入学号等预订信息,用二维码来预订位置。位置预订可以分两种方式,一种是提前预订,一种是直接预订,确保一人一座加强管制。并且利用奖惩制度实施监督,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后台数据运用,收集学生预订位置的信息情况,对一些不遵守制度的学生,累计多次预订又不利用座位的学生提出提醒、批评教育。同时也对遵守规定的学生提出奖励。
三、运用二维码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优点
(一)合理运用二维码可以从源头上防范占座现象
二维码信息化管理规定一个账号预订一张桌子,一个学生预订一个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有效防止出现一人多位、乱占位等现象,扩大座位的供应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阅览区位置资源的压力。
(二)合理运用二维码可以从管理上缓解占座问题
根据二维码信息化技术,制定管理制度,既能使图书馆座位最大限度的使用,又能节约人力、财力,让学生参与图书馆座位的管理和良好学习秩序的维护,对占座不文明现象组织巡查,对不遵守制度规则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批评教育,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目的,更好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
(三)合理运用二维码可以从思想上警醒占座问题
在加大力度宣传二维码信息化功能的同时,让学生在管理制度的约束下,培养公德意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总结
在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也在不断变革,与新媒体技术有机融合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更加完善,服务水平更加高端。作为图书馆服务至上的宗旨,图书馆管理员的职责与以前相比较有了很大的转变和发展,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管理员,我们的工作必须要熟练的掌握最基本的网络理论知识,并且虚心学习,善于接受新的事物,充分的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良好分类以及主题标引技能,对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进行详细分析筛选以及分类鉴别。通过图书馆管理员的服务让学生更加喜欢图书,喜欢去图书馆。在现代图书馆逐渐的趋向于结构网络化、资源数字化、观念信息化以及服务过程科学化的变化中,做好日常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图书馆的巨大转变。
参考文献:
[1]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2]沈江波.关于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哲学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
[3]杨景光.新媒体时代下的数字图书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4]孙向荣.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
作者简介:张石泉(1967-),男,汉族,广东河源人,大专,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读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