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中的后浇带技术
2018-05-14范鑫
范鑫
摘 要: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
关键词:建筑结构;后浇带;功能;施工技术
1 前言
对于建筑物后浇带的施工,必須根据设计、规范及工程具体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施工后浇带位置,并从模板支设、结构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垂直施工缝的处理、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的保护、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等几方面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本文阐述了建筑结构中后浇带的功能和设计注意事项,探讨了建筑结构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2 建筑结构中后浇带的功能
后浇带能够克服因温度差引起的构建收缩,对于各种已经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如果是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施工建造的,那么随着季节的变化,一旦温度升高,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就会产生温度的应力,对构建形成向外的挤压力量。一旦超过限度,混凝土构建中就会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结构建成之前对温度应力的考虑能够事先进行裂缝的预留,再在一定的时间(混凝土内部硬结收缩完毕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就可以做到保护构建整体性的作用。
后浇带的设置能够解决因基础设计和裙房结构组成整体的问题。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和基础虽然在设计时是一个整体,但是考虑到建筑队地基的重力影响引起的沉降,必须设置后浇带。用后浇带将这两个部分分开,通过沉降量计算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后浇带的设计之前要对整个裙房结构和基础的强度进行核对和计算,对由于连接成为整体后的结构体的后期沉降引发的内部应力进行计算。一般的施工顺序是先对建筑的主楼施工,再进行裙房的施工,最后进行后浇带的浇筑。
3 建筑结构中后浇带设计注意事项
后落带的设置遵循的是“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后浇缝的设置就是把大部分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的应力。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方认可。后浇带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高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1000mm为宜。
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不许断开,必须贯通。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落带在未浇筑混凝土前不能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免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4 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后浇带不宜留成直槎。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涂刷界面剂,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一级,并且采用掺加了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宜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并应有专人负责。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注意做好养护工作。
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一般来讲,对于收缩后浇带,不宜少于两个月,通常认为这时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以上;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5 封闭后浇带
在封闭后浇带之前,结构设计者应在图纸上明确提出后浇带附近一定范围内不应允许施工堆放材料,限制施工荷载,并做好后浇带两侧的临时支护。特别是目前很多工程中,施工采用快拆体系的模板,这时候更要注意后浇带附近的支护质量,防止在拆除模板过程中,由于支撑松动、移位等造成结构开裂。
5.1 模板支设
根据分块图划分出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段支设模板(钢丝网模板),并严格按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
5.2 结构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厚度应严格按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以免因浇筑厚度较大钢丝网模板的侧压力增大而向外凸出,造成尺寸偏差: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采用50振捣器时不小于40cm;采用70振捣器时不小于50cm;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5.3 浇筑结构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的处理
对采用钢丝网模板的垂直施工缝,当混凝土达到初凝时(用手压混凝土表面能出现指纹),用压力水冲洗(水应呈雾状),清除浮浆、碎片并使冲洗部位露出骨料,同时将钢丝网片冲洗干净。混凝土终凝后将钢丝网拆除,立即用高压水再次冲洗施工缝表面;对木模板处的垂直施工缝,可用高压水冲毛:也可根据现场情况和规范要求,尽早拆模并及时用人工凿毛;对于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要使用凿毛机处理;对较严重的蜂窝或孔洞应进行修补;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应用喷枪(用水和空气)清理表面。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物后浇带的施工必须根据设计、规范及工程具体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施工后浇带位置,并从模板支设、结构混凝土浇筑、后浇带垂直施工缝的处理、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的保护、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等几方面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田崇德.浅谈结构建筑中的后浇带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