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如何破局?
2018-05-14李萌
李萌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生产了大量的动力电池,但是,面对电池报废问题,如何做到电池安全回收、环保处理,加强废旧动力电池的规范化循环利用,避免此类新型固体废物引发的环境后果,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017年11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具体而言,就是汽车生产厂在销售新能源汽车的时候,要对电池的回收利用负责。该制度的推出,将对电池的回收、有效利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3—4年内将迎来动力电池“报废潮”,到2020年报废量将超过24.8万吨,大约是2016年报废量的20倍。因此,从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角度来看,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和循环利用将成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
但是,全国正规回收企业电池回收总量仅约为报废量的60%,目前,很大一部分废旧动力电池去向不明,电池回收现状不容乐观。
技术难题需攻关
据记者了解,有不少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打着梯级利用的旗号从事电池回收拆解的业务,拆解得到的动力电池再直接进行倒卖,导致在回收过程中的安全环保风险极高。并且,由于部分报废的动力电池流入的二级市场无法追溯,最终很可能使得废旧动力電池无法回收。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处在爆发式增长阶段,但是对于在未来几年内迎来的动力电池“报废潮”,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并不是特别的成熟,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做到动力电池的有效利用,我国动力电池回收龙头企业邦普循环有关技术人员告诉《新能源汽车报》记者,将废旧动力电池进行回收拆解,对其中的有价金属进行定向回收,规定有价金属的最低回收率(98%),是目前实现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的最佳途径。
面对目前动力电池回收的技术难题,一方面不仅需要企业大量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邦普循环认为,目前,动力电池回收需要克服的难点是实现动力电池的物理循环技术和工程化应用能力,突破回收技术瓶颈的关键在于高安全性、高效率的高纯度基材的定向制备技术和装备应用系统。
据记者了解,邦普循环有自身独创的定向循环技术,使得有价金属回收率高达98.5%,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技术水平。同时,邦普正在扩大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在2017年上半年开工建设了“10万吨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化扩建项目”,不仅消除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将废旧电池再生为动力电池原材料,保证清洁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领会责任延伸制
目前,换电模式的提出缩短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那么,换电模式能否提高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动力电池回收的技术难题。对此,业内有关人士指出,动力电池的循环次数是有限度的,电池回收主要影响因素是电池电极材料和电池制造工艺。
换电模式只能减少电动汽车对充电时间的制约,对提高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的能力有限。因此,目前,提高动力电池使用寿命的关键仍是提高动力电池材料基体性能和发展先进的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的重要性在业界已达成共识,但其循环利用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无论是政策法规、工艺技术还是回收体系,都亟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规范。对建立生产责任延伸制度,邦普循环有关技术人员告诉《新能源汽车报》记者,生产责任延伸制度的提出,确定了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有利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将产生深远影响。但另一方面,生产者责任延伸的主体不宜分散和过多,否则主体性就没办法体现,就有可能产生责任的二次转移,生产者责任延伸就无法落地和实现有效的监管。同时,他认为,生产责任延伸制度的确立与实施,应该专注于减少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参与主体和储存、运输等中间环节,尽可能让废旧动力电池持有者直接将废旧动力电池转移至有资质、有技术基础、有产业化经验的回收利用企业,并集中示范,培育自主龙头企业,实现动力电的回收利用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以及民族品牌的世界引领性。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为了避免废旧动力电池发生安全事故、防止废旧动力电池引发环境污染、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实现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做好动力电池的收回利用,是健康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可缺少的一环,需提早进行技术的攻关和克服,以防造成环境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