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8-05-14张冬霞董莎莎张金辉左俊楠

知识文库 2018年1期
关键词:墙面研究者创设

张冬霞 董莎莎 张金辉 左俊楠

墙面环境创设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本文以张家口市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对张家口市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现状及其改进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作为幼儿园课程设置的一部分,其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的途径与手段。本研究主要选取了张家口市辖区内的8所幼儿园为调查对象,其中市级示范园2所,普通园2所,农村幼儿园4所。从幼儿园墙面环创内容、环创形式、环创材料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究当地墙面环创所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策略,以期对张家口市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此研究中的墙面包括班级活动室墙面、窗面、地面及走廊墙面等。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了“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问卷。随机向被研究园幼儿园教师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9份,回收率94.5%。在使用问卷调查法基础上辅之以观察法、访谈法。观察法指进幼儿园实地观察墙面环创过程、结果,收集视频、图片资料。访谈法主要是指对8所幼儿园中的16名幼儿园教师实施结构式访谈,以进一步探究教师环创理念。

三、研究结果

(一)张家口市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1. 部分幼儿园教师墙面环境创设理念有待提升

幼儿教师能否持有科学的环创理念直接影响教师能否创设有助于教学,适宜于幼儿成长的墙面环境。问卷调查发现,张家口市部分幼儿园教师墙面环创理念还有待提升,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墙面环创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是促进幼儿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是墙面环创的主体。如,在问到教师在墙面环创中的角色时,只有68.66%的教师选择引导者,而20.9%的教师认为是创设者,10.45%的教师选择主导者。在问及墙面与幼儿园环境之间的关系时,也有10.45%的教师认为仅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重要程度一般。在提及墙面环创的目的时,有85.07%的教师选择“促进幼儿与环境互动,促进幼儿发展”,但也有10.45%的教师选择“展示园所文化”,4.48%的教师选择“美化和装饰幼儿园”。在问及幼儿园墙面环境的组织形式时,虽然有83.58%的教师认为“教师应与幼儿合作”,但也有10.45%的教师认为“以教师为主”,对于“以幼儿为主”实施环创的教师比例仅仅为5.97%。看来,对于幼儿与环创之间的“主体”关系定位,很多教师理念意识上对幼儿存有不自信。访谈中,多数教师表示,幼儿环创能力缺乏、水平不高,更多需要教师的帮助及指导。

2. 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内容丰富,但主题性差

幼儿园墙面环境呈现的内容是教师环创理念、教育目标的直接展现。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分别选用健康、艺术、语言、社会、科学领域为墙面内容的比例为87.69%、86.15%、83.08%、80%、72.31%。以此分析,教师创设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内容是全面的。然而,进一步走进幼儿园实地观察发现其墙面内容随意、零散,无主题。同时,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在进行墙面环创时每次或偶尔会体现民族文化、家庭和社区文化的内容的教师比例高达90.86%、95.38%,然而,进一步实地观察幼儿园墙面内容的创设,却只能零星看到和民族、社区文化相关的环创。据此研究者分析,教师环创理念意识上的认知与教师教学实践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3. 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功能凸显教育性,但多以展示为主

墙面环境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方面,由于其特殊性,其在教学中所发挥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如记录,记录师幼开展活动的情况,幼儿在幼儿园的所思所想、所为所创;展示,用于展示幼儿作品;操作,将操作材料以恰当方式放到墙面,如儿童拨弄墙上的自制乐器、拿着墙上的稻草编辫子等;标记,用做活动区域规划、安全提示等;日常服务,设置家园联系栏、天气预报栏等。

问卷调查显示,有80%的教師认为墙面环境创设的首要功能是教育功能,13.85%的教师认为是审美功能,也有6.15%的教师则认为是娱乐功能。没有选择教育功能的20%的幼儿教师,其人数并不少,应值得关注。同时,走进幼儿园观察发现,墙面环创的功能发挥最多以“展示”为主,即教师更多是将儿童的作品借助墙面展示。访谈中,16位教师也都纷纷表示,其一可以美化班级;其二体现儿童参与,增强儿童自信心、积极性。其次为标记,次之为日常服务,对于记录、操作功能的发挥,幼儿园班级几乎没有体现。毋庸置疑,记录是和幼儿活动及其所思所想联系最为密切的功能;在操作中学习是幼儿最喜欢的的方式,最能体现墙面与儿童的互动,墙面内容只是让幼儿看看往往不能满足幼儿学习欲望。

对于如何实现墙面环创功能,50.77%的教师选择“引导幼儿在参与中得到快乐”,43.08%的教师选择“借助墙面促进幼儿认知发展”,6.15%的教师选择“创设色彩丰富的墙面环境”。据此分析,将近50%的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儿童参与、儿童与墙面互动在墙面环创、教学中的重要性。这也和研究者观察到的结果相吻合,墙面环创虽丰富,也耗费了教师大量时间,但观察发现,儿童活动、儿童兴趣往往与墙面产生互动的机会很少。同时,这也能够解释教师在墙面环创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困难。问卷显示,53.85%的教师认为墙面环创花费时间,43.08%的教师认为利用率低,30.77%的教师认为对幼儿影响不大。除此之外,也分别有43.08%、6.15%的教师认为资金缺乏、儿童不喜欢是教师墙面环创所遇到的问题。

4. 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材料多来源于幼儿,但多为儿童被动准备、收集、制作材料

环创材料是实现幼儿与墙面环境有效互动的重要媒介,隐含、承载着教师的教学目标。问卷调查显示,幼儿园墙面环创材料主要来源于幼儿的参与制作与收集,占比83.58%;其次为教师制作,占比58.21%;再次为幼儿园购买,占比28.36%。让幼儿参与制作与收集材料是值得肯定的。但通过实地观察发现,儿童准备、收集、制作材料存在被动性,即环创想法多来源于教师,儿童及家长根据教师安排被动准备材料,并不是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主动准备相应材料。同时,儿童或家长制作的材料往往用于班级“展示”,材料与儿童活动之间所发生关系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5. 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时间多以儿童休息时为主,更换周期长

问卷调查显示,教师选择在午休时间、晚上实施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比例均比较高,占比分别为46.67%、42%。48%的教师认为自己经常和幼儿一起实施墙面环创。通过访谈,研究者了解到,多数教师认为在此段时间才可以闲下来做环创,而一日生活中的其它时间教师总是无暇顾及。研究者认为,如果教师实施墙面环创目的在于“预设”,为幼儿活动做好前期准备,那选择在儿童休息时间实施环创是值得赞扬的。而除此之外,选择在幼儿休息时间实施环创,研究者认为其都没有将幼儿看做是环创之主体,会影响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另外,幼儿园墙面环创也存在更换周期长的问题。分别有32%、44%的教师认为自己一个学期、一个月会更换一次墙面环创。借助于访谈,研究者和幼儿教师探讨了关于更换墙面环境的问题,很少教师能够从根据幼儿兴趣、活动开展而不定时更换墙面环境,动态创设环境这个角度去认识墙面环境创设。

6. 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展现形式多以平面为主,颜色搭配和谐

问卷调查显示,50.77%的教师目前在实施墙面环创过程中,其展现形式以平面为主,38.46%的教师选用动静态结合的方式,10.77%的教师会选择采用动态开放的形式。就研究者看来,动态、开放的环创形式能够更好地发挥记录、操作等功能,更有利于吸引儿童的参与及互动。就此看来,幼儿园教师的环创意识、环创实践能力也是有待于提升的。借助于访谈,研究者也发现教师对于如何以动态、开放的形式实施环创,动态环创与幼儿活动之间的关系,动态环创与幼儿互动的关系等问题的认识也并不清楚。

在实施幼儿园墙面环创的过程中,教师对于颜色搭配的认识还是比较明确且正确的,高达81.54%的教师认为颜色搭配和谐是比较重要的。但也有18.46%的教师认为颜色鲜艳、种类多比较重要。

(二)改进策略及建议

1. 明确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墙面环境创设理念

学前教育之主体为幼儿。毋庸置疑,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之主体当为幼儿。之所以教师在实施墙面环创的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其根源还是在于没有树立以幼儿为主体的墙面环创观。过多的迎合园所检查、领导要求、家长需求(访谈中问及教师为什么要实施或更换墙面环创,很多教师的回答提及到园里要检查了,园所业务领导布置了相关活动主题),过分的强调墙面环境创设的美化功能而很少关注幼儿对于环境的需求,总是容易让幼儿教师迷失方向。如,教师总是会让幼儿及家长被动准备、收集、制作材料;教师总是会加班加点利用儿童休息的时间,高效率安静的自我完成墙面环创而不去顾及幼儿是否真正参与;班级墙面环创总是以“展示”为主等。而一旦教师将关注点放置于幼儿对环境创设的需求时,那教师就会更多考虑如,“墙面环创与儿童活动、兴趣之关系”、“墙面环创与幼儿园课程之关系”等问题。如果教师总是在教学中思考这些问题,那么离能创设以幼儿为主体,真正服务于幼儿成长的动态、适宜、开放、安全的墙面环境的目标就不远了。

2. 加强教师关于墙面环创的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环创能力

关于教师“是否参加过关于如何创设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培训”的问卷调查结果如图1。结果告诉我们经常参加培训的教师仅仅占17.39%,从来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的教师比例也高达30.43%。据研究者调查,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多数河北省师范类学校,虽一直都有关于“手工课”等课程的安排,而对于环境创设相关课程的设置也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教师既没有在师范学校学过相关课程,继续教育培训也没有帮助教师提升相关能力,那么很多教師在应对工作中的环创工作往往就是捉襟见肘,即使很多教师意识上明白环创的重要性。研究者认为借助于培训,对提升教师的环创理念,如正确认识“墙面环创与幼儿园环境之间的关系”、“墙面环创与幼儿园课程之间的关系”、“墙面环创与幼儿主体之间的关系”;对提升教师的实践环创能力,如深刻认识“墙面环创的功能”、“墙面环创的展现形式”等方面都是有很明显效果的。

3. 园所重视开展关于“墙面环境创设”的教研活动,关注教师的反思与成长

在杜威看来,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舒尔曼(1987)等研究者在其研究中均指出,教师对其自身的教学经验反思是提升其教学能力的重要来源。如何实施墙面环境创设,就其学科知识来讲,有其内部系统的规律性可寻,而这些规律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可以借助于教师培训在一定时间内帮助教师习得的,诸如策略2所提及到的相关问题。然而,墙面环境创设又是和每个幼儿的成长息息相关的,教师经历过教师教育之后,而不能和自己所在班级的儿童发展情况予以联系并进行反思,创设适宜于本班幼儿成长与发展的墙面环境创设,那么其所产生的作用往往是班门弄斧,而不可以深入其本质。这就是所谓很多教师在实施环创时,总是会参考、模仿优秀教师的做法,然而参考、模仿之后却不能达成同样的满意结果。教研活动是园所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因此研究者特别强调园所不仅要重视开展关于“墙面环境创设”的教研活动,更要关注每位教师对于实施班级墙面环境创设之后的反思与成长。这其中的反思可以包括:墙面环境创设是否真的是基于本班幼儿兴趣,以本班幼儿为主体;墙面环境创设是否真的隐含、承载着教师教学目标;墙面环境创设是否真的体现动态发展;墙面环境创设是否体现多方面的教育性功能;墙面环境创设形式是否科学、适宜等。

课题名称:2016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指导性项目(自筹经费项目)“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张家口市为例”SZ16051。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猜你喜欢

墙面研究者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超酷的智能绘画机器人
饿死的毛毛虫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开关的美丽衣裳
年轻瘦人糖尿病增多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促进物理思维训练的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