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天府文化魅力 建世界文化名城

2018-05-14王苹李洁

先锋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名城天府成都

王苹 李洁

随着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的召开,成都建世界文化名城,展天府文化魅力的“时间表”与“任务图”愈加清晰,那就是:力争到2020年,“三城三都”品牌行业价值凸现,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到2035年,“三城三都”闻名于世,建成世界新兴的文化名城;到本世纪中叶,天府文化享誉全球,建成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此次大会不仅明确了成都城市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具体路径,更深刻阐明了天府文化与世界文化名城之于成都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从理论底色上,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天府文化正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优势和根基,是贯穿在成都文化自信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核心理念表达。从实践创新上,把“三城三都”作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这是当前城市文化发展阶段的主要抓手。

面向未来: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全球视野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赋予世界文化丰富多元性,构成了人类文化审美的百花园。天府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存在,世界文明发展样态的重要组成,塑造了成都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的美学标识。以“天府文化”为灵魂的世界文化名城,既有历史性的纵深感,又极具全球化的广阔视野。

在成都迈向世界文化名城的路上,天府文化作为“鲜明旗帜”成为成都与世界进行文化对话的必然和必须。一方面要秉承开放包容精神,大胆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名城建设经验;另一方面,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要秉持交流互鉴和谐共进理念。“2018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指出,天府文化是一种以文化和美学为优先的生活方式,为创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独特的文化途径。天府文化是成都这座城市走向世界,展示蜀风雅韵的优势所在,也是彰显中国气派、巴蜀魅力、成都精神的独特标识。

美国著名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指出,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是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对成都而言,遵循城市文化的发生、发展以及成熟的历史规律,遵守城市文化的生活诉求、社会需求和审美需求等要素,探寻成都城市文化发展的健康持续之路,是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题中应有之义。因而,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顺应世界城市文化发展规律,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转型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成都既要遵循世界文化名城所具备的普遍性规律,又要突出地域文化特征的对比关系,以国际视野和高度确立城市文化战略定位。

立足昨天: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历史根基

历史每向前一步发展,往往伴随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对其历史传统和文化精神的主体性追本溯源,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天府文化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历史根基和不竭动力。从构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维度探讨成都的未来发展和走向、使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老城市重新焕发时代风采,是历史赋予成都义不容辞的责任。

成都得益于李冰父子泽被今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成都平原“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而余秋雨在《五城记》开篇指出,成都是“崇山峻岭之下的温柔之乡”“对整个中国版图来说,群山密布的西南躲藏着一个成都,真是一种大安慰”。成都从神秘的古蜀文明中延续至今,城址未变城名不改,文化传统一脉相承、贯通今古。

千百年来,成都平原文化在与中原文化、邻近少数民族文化以及遥远的异域文化交流碰撞中积极吸纳转化,形成了开放性、包容性、人文性并举的独特文化魅力。在植根历史文脉基础上,成都市提炼出天府文化16字,即“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天府文化”绝非封闭保守的概念,而是犹如水一般充满活力,包容汇聚,以开放发展、拥抱世界和未来的姿态赋予天府文化新时代的生命内涵。

成都平原既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也有着“四塞之国”的障碍,“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历代蜀人总在封闭困厄中寻求出路,表现出开拓进取、上下求索、沟通有无的强烈愿望。《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巴蜀亦沃野……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历史和现实证明,有了这种向外冲破桎梏,超越自我的勇气和智慧,成都平原不仅充盈着农耕社会的富足安定,也浇灌出以“蜀锦”为代表的工商贸易之花。

成都的文化气质当属“优雅时尚”,从汉赋诗词到今天新兴文创形态,成都从来不缺书卷气和文艺范儿。这跟成都“文翁兴学”开启的崇文重教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宗自古出西蜀”“天下诗人例到蜀”“自古蜀中多才女”是成都独特的文化风景。《后汉书》的班固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自文翁化蜀之时,成都人就表现出“好文学,好今文经学”的特点,以自己丰富的文化想象力解读儒经进而通经致用,形成浪漫主义、理想主义与重实用、重民生并举的文化传统。

历史上多次移民大潮以及抗戰大迁移、三线建设等人才输入重塑着成都人才结构,促进了经济、文化、语言、风俗的融合再生,为成都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养分。移民输入不仅没有构成对原有文化的挑战,反而和谐共生,转化为天府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彰显了历代天府成都的文化自信。

成都有着文质彬彬又温和友善的气度。流行歌曲《成都》《留在成都》唱出的正是成都在经济社会各个层面对“蓉漂”创业者们的包容和尊重。成都践行“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新人才观,让广大“蓉漂”“安得了家、扎得下根”,让身在成都奋斗的每个人都能在平等、友好、宽容的社会氛围中抒写今天和未来的美好篇章。成都地铁车厢“蓉漂人才日”的一张宣传图片写道:“成都有骨子里的包容,接纳所有为她奋斗的外乡人”,这是“乐观包容”天府文化的一个缩影。

马克思把个人的自由发展看作是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最终尺度。成都人很恰当的把高质量、快节奏的劳动、工作,与日常的休闲、身心的娱乐完美结合,一张一弛,在闲适中追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得生活的质量,这就是成都独特的境界。成都名副其实是一座充满激情而又闲适的城市。

这些优秀文化品质奠定了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和国际风范。天府文化所孕育的包容、乐观、合作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多元并蓄,使得成都在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过程中能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中华文明长河中不断创造奇迹。

把握今天: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时代诉求

文化创新力来自于传承城市文化传统,来自于学习借鉴优秀文化,更来自于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的生动实践。正如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指出,每一座世界文化名城,都有其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表达。当下,“三城三都”的品牌建设,即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构成了成都现阶段提升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重要维度。但从“三城三都”迈向“世界文化名城”中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以天府文化兴城,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融合发展,对于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发挥着重要作用。成都积极培育文创龙头企业,搭建“创意设计周”等国际性文创交流平台,积极进军世界文化创意产业高地。2018年,成都将定位从“西部文创中心”升级为“全国文创中心”,着力传媒影视业、创意设计业、现代时尚业、音乐艺术业、文体旅游业、信息服务业、会展广告业、教育咨询业八大产业的重点发展,提升成都文创产业核心竞争力。2018成都国际熊猫音乐节致力于打造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熊猫IP,正在向世界传播中国元素和“天府好声音”。成都崇州道明竹艺村传承千年竹编技艺,天府竹文化内涵与现代创意结合赋予传统文化全新魅力,其文创中心“竹里”作为代表性建筑受邀参加2018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受到了世界高规格展会的礼遇和关注。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体制机制正在形成。

二是以天府文化润城,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坚持以文化人,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打造“三馆一站”公共文化体系升级版,全力建设“书香成都”,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综合使用效率,形成一批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从物质层面创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从精神层面影响和推动全民文化素质培养,重塑以天府文化为内涵的城市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成都市公共文化设施和产品供给从相对紧缺迈入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代,从公共文化阵地“全覆盖”到打造“15分钟文化圈”,从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和“国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地区”,以及“公共文化服务超市”的创举,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使成都市民收获更多的文化幸福感和充实感。

成都多次获得“最佳时尚生活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7年中国书店之都”等城市美誉。源于成都人热爱生活美学的氛围,方所、言几又、散花书院等新兴实体书店集创意、颜值、多元业态于一体,迅速崛起蔚然成风,开启了以“书香成都”为代表的全新文化模式。

构建城市世界文化名城,离不开对城市精神、市民文化素质等无形文化的滋养培育,它们共同决定着城市的品质、活力,更决定着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最终面貌和成长质量。

三是以天府文化讲好成都故事,实现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统一。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带着蜀锦、川茶、金银等商品走进广阔的世界市场,唐宋时期经济交往频繁,天南海北货品聚出于市,苏轼称“成都,西南大都会也”,开成都“国际会展之都”之先风。而今它更是成都与世界文明良性互动的自信源泉,是讲好天府故事,推动成都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统一的历史源泉。

当前,成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設,国际友好城市“朋友圈”不断扩大,始发于成都青白江的蓉欧快铁,西达欧洲、中亚各国,北到俄罗斯,南抵东盟,打通了与世界进行经贸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为构建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成都力量。对成都而言,丝绸之路既是见证经济“硬实力”的商业贸易之路,也是彰显文化“软实力”的交流互鉴之路。

世界文化名城之路,非一蹴而就之易事,应是文化化育的长久之功。此次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既体现了成都持之以恒的决心,又印刻着成都从容稳健的行动脚步。发展天府文化,建设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天府盛景,期待你我共同的见证!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天府成都
穿过成都去看你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天府路 农村富 农民福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春游天府国
成都
鼎鼎大名“大名府”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梦想,从天府启航
在成都
邢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