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文明 发展天府文化 建设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2018-05-14范锐平

先锋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名城天府成都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主题,确定了建設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定位。召开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全面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提供持久动力源泉。

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增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历史方位和使命任务,清晰展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中国逻辑和中国方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要深学细悟、坚定贯彻。

一要深刻领会“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中华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成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全球视野、国家立场、成都表达”,主动肩负起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并走向世界前沿的重任,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力、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势,加快把成都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城。

二要深刻领会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寄予了成都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担负的重大使命。成都要坚定文化自信、发展天府文化,讲好成都故事,重塑精神标识,打造属于成都自己的经典文化符号。

三要深刻领会文化是城市发展动力的重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指明文化也是生产力,以文化创造为核心的增长方式已成为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成都要全面推动天府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变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四要深刻领会“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成都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把成都打造成为文化创新引领潮流、文化设施功能完备、文化服务普惠优质、文化传媒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充满活力、文化人才群英荟萃的人文之城。

五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天府之国灿烂文化的殷切期许。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的重要指示,既饱含着对天府之国灿烂文化的高度赞赏,又寄予着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的深切期许。成都要牢记嘱托,扬天府之神韵,放蜀都之异彩,让天府文化走向世界,成为彰显中国气派、巴蜀魅力、成都精神的独特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文化与城、文化与人的辩证关系,深刻阐释了城市的发展与崛起归根结底都是以文化的繁荣和引领为条件,深刻阐明了以文化人、以文化城,以文化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重要作用。成都要自觉肩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使命,弘扬核心价值,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为中华文明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书写绚丽的天府文化篇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人文成都的更大力量。

凝炼城市时代精神,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文化,历来是成都最厚重的底色,是成都人最骄傲的荣光。千百年来,成都既传承着灿烂辉煌、弦歌不辍的巴蜀文脉,又书写出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着眼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巴蜀悠久文明、创新发展天府文化作出重大部署,就是要充分发挥天府文化的精神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凝炼城市时代精神,塑造崇德尚善氛围,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努力提高天府文化影响力和城市文化软实力,引领成都走向世界。

(一)深入回溯天府文化的历史源流,丰富发展时代价值和现实表达。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天府文化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时代表达,是贯通历史、当下和未来,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的城市文化。成都必须站在历史和时代的方位,以远大的文化抱负、宽阔的文化境界进行文化自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天府文化在新时代花繁果硕,惠及当代、恩泽后人。

天府文化根源于中华文化。天府文化发源于岷江上游,得黄河、长江文化浸润,受汉、藏、羌、彝民族文化滋养,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成果在一代代成都人中的薪火传承,也是中华文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天府文化涵育于巴蜀文明。天府文化是依托天府之国优越秀冠的农耕文明、融合多元文化而逐渐升华的文化形态,既传承了巴蜀文明的精髓,又发展形成了具有成都印记、成都符号、成都特质的文化体系,既是巴蜀文化的亚文化系统,也是巴蜀文明的精彩展现。

天府文化与成都同成长共发展。天府文化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鼎盛于唐宋,复兴于当代,是活的文化、有生命力的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别是中华民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天府文化加快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丰富发展了新时代新内涵,开启了繁荣兴盛新征程。

创新创造,是成都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优雅时尚,是成都别样精彩的文化特质;乐观包容,是成都兼容并蓄的文化气度;友善公益,是成都外化于行的文化表达。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优越的自然条件、深厚的历史积淀、独特的文化底蕴,推动天府文化在自然与人文、封闭与开放、农耕文明与城市文明碰撞融合中传承发展,呈现出人文性、世界性、创新性、包容性文化特质,凝聚成“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时代价值和现实表达。

(二)准确把握文化与城的内在关系,着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文化对城市而言,既是实力和形象,更是内核和灵魂,塑造城市精神,决定城市品质,引领城市发展。当今,“文化立城”已成为众多新兴世界城市的战略选择。成都必须坚持用天府文化引领城市发展,塑造城市特色,彰显城市魅力,培育城市品牌,传扬城市美誉,用天府文化连接世界,加快建设成为“蜀风雅韵、中国气派、别样精彩”的世界文化名城,彰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国际识别度、美誉度。

世界文化名城,反映出城市由发达经济衍生高度文明的普遍规律,可以从文化发展愿景、文化资源丰度、文化创意经济、公众文化参与、文化辐射影响五个维度进行系统构建。文化发展愿景,体现了价值追求和功能定位;文化资源丰度,决定了底蕴构成和识别度;文化创意经济,代表了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公众文化参与,反映了文化生态活跃度和共享度;文化辐射影响,决定了声誉和势能。

文化高度决定城市高度,文化影响力决定城市影响力。成都把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作为城市未来的战略方向,是基于对当今世界文化发展大势和城市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文化自醒,基于自身拥有的厚重文化基础和独特人文资源的文化自信,基于登高谋远为中华文化繁荣主动担当的文化自觉。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成都蝶变之路、崛起之途,要从坚定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高度,准确把握天府文化走向世界与成都实现大城崛起城市梦的内在逻辑,深刻认识世界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和构建体系,深入挖掘天府文化历史源流、放大天府文化时代价值,让天府文化成为城市发展动力、贯穿于城市崛起宏大进程,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让天府文化享誉世界,让人文成都勇立潮头。

(三)理性透析文化与人的发展关系,坚持以文化人凝炼时代精神。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就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发展天府文化,绝不仅限于文化发展本身,更深刻的在于从精神层面凝结起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成风化俗、凝心聚力,凝结起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磅礴力量。

发展天府文化,核心在铸造时代精神价值。天府文化历经千年的淘洗、实践的萃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精髓高度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都表达。发展天府文化,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把天府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丰富市民精神世界、增强市民精神力量、展示市民精神风貌,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发展天府文化,关键在浸润市民生活方式。几千年的文化浸润,孕育了成都休闲之都的深厚底蕴,塑造了“生活城市”的鲜明特质。充满市井气息的优雅生活,让成都人与这座城市在发展中孕育出追求巴适安逸、热爱现实生活的动力。发展天府文化,就是要让市民深刻认识到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保持“休闲城市的慢生活”特性,必须努力坚守“现代都市的快节奏”追求,用高标准工作尺度、高质量经济发展、高效能社会治理为城市未来创造高品质生活。

发展天府文化,重点在重塑城市集体人格。天府文化高度浓缩了成都历史文化的精华、现实生活的风情、未来社会的期许,是孕育城市精神的母体。发展天府文化,要贯彻新思想新理念,顺应新时代新要求,注重培养全球思维、世界眼光;注重培养法治思维、规则意识;注重培养诚信思维、契约精神;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包容氛围;注重培养友善思维、公益自觉,让创新创造的时代精神、优雅时尚的生活美学、乐观包容的人生修养、友善公益的大爱情怀蔚然成风,塑造新时代新形象新风尚。

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努力创造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时代表达

每一座世界文化名城,都有其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表达。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塑造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国际标识,提升城市文化沟通力和全球传播力。“三城三都”既是现代表达也是历史传承,是历史积淀在现代生活中的深刻映射;既是成都的也是世界的,是成都魅力在世界舞台上的精彩呈现。要把“三城三都”作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力争到2020年,“三城三都”品牌行业价值凸现,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到2035年,“三城三都”闻名于世,建成世界新兴的文化名城;到本世纪中叶,天府文化享誉全球,建成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

一要高水平建设世界文创名城。文创不只是一个产业,也是一种发展理念和创意生活。一些世界城市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文创产业体系,拥有众多世界级文化场馆,引领全球文化创意生活潮流,而成为全球文创中心。自古以来,勤劳聪慧的成都人,巧妙把文化融入生活用品,蜀锦蜀绣等文创产品制作精美、声名远播。近年来,成都大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创优势,涌现出“文化+”科技、旅游、体育、商贸等新模式新业态,2017年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7%。建设世界文创名城,要坚持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坚持文创与城市文化传承、城市美学设计、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美好生活相融合,增强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功能,建成一批重大文化艺术地标项目,建设一批具有公益性兼商业性的文化公共服务设施,聚集一批文化名家和文创人才,培育一批国际型文化企业和文创品牌,使文化产业和文创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居民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超过20%,让生活因创意而美好,让城市因创意而精彩。

二要高起点建设世界旅游名城。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的桥梁。当前,世界城市纷纷以文化为引领,塑造全球旅游品牌,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成都既有底蕴深厚、璀璨夺目的名胜古迹,也有异彩纷呈、旖旎迷人的自然风光,日益成为全球旅游聚焦城市。建设世界旅游名城,要坚持以文化为魂,对标国际一流、聚焦世界品质,遵循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旅游+”思维,统筹城乡规划建强基础设施,持续放大旅游产業对城乡形态、就业结构、公服设施的带动效应。要以旅游视角塑造大美城市形态,重现“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塑造“城在园中、人在画中”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要以旅游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建立泛旅游产业生态圈,培育形成构建高质量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的新动能;要以旅游服务提升城市品质,让广大市民享受实惠、感受幸福,让成都因旅游而更加精致、更有品味;要以旅游营销打响城市品牌,打响“熊猫故乡”“公园城市”等品牌标识,让成都成为全球旅客“出游必选、途经必游”的世界旅游名城。

三要高标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体育是文化的一种独特表达。世界赛事名城均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IP赛事、高水平职业俱乐部、专业化赛事商业体系和大型体育设施。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成都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首届中国足球甲A联赛在成都开幕,“雄起”之声响彻大江南北,“金牌球市”声名远播。近年来,成都赛事规模结构体系不断优化,拥有一批自主IP赛事,在“2017年最具体育活力城市排行榜”中居全國第四。天府绿道体系建设中规划了2000多处体育场地设施,将成为成都未来最壮观的体育消费场景。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要大力培育城市体育文化,提升全民体育素养,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建设世界一流场馆,积极发展职业体育,瞄准世界品牌赛事,积极申办全国、洲际、国际高级别体育赛事和综合运动会,培育具有成都自主品牌和成都印记的国际体育赛事,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成都打造成具有承办亚运会、奥运会能力的赛事名城。

四要高品位建设国际美食之都。美食是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川菜、川茶、川酒不仅仅是味蕾的释放、味觉的满足,也是天府儿女寻香寻美的生活追求。今天的成都,是中国西部国际国内餐饮品牌入驻最多的城市,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美食之都”称号,在2016中国旅行口碑榜中被评为全球“最受吃货喜爱目的地”。建设国际美食之都,要以全球化视野打造国际美食产业高地和美食城市品牌,深度挖掘美食文化附加值,凸显以川菜文化为代表、中外美食荟萃的国际美食之都魅力。要在兼收并蓄中塑造独特美食文化,既保持麻辣味又具有国际范;要在保护传承中打响本土美食品牌,多用人文价值衡量餐饮“老字号”;要在革故鼎新中培育多元美食产业,在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基础上用美学和创意改造特色美食;要在开放赋能中打造世界美食高地,着力打造国际美食传播中心、国家美食文化交流创新中心、特色美食人才培养中心及全球川菜权威发布中心。

五要高品质建设国际音乐之都。音乐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改变市民的艺术气质。世界音乐之都通常具备大师、大作、大厅、大街、大团、大赛“六大要素”。成都自古就是中国的“音乐之都”“演艺之都”,历史上成都繁盛的音乐文化风尚,充分反映了成都人优雅时尚的文化格调。近年来,成都音乐产业持续快速增长,音乐人才辈出,音乐休闲娱乐氛围日渐浓厚,拥有12所音乐或设有音乐专业的院校,数量居全国第三,“东郊记忆音乐公园”是五个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之一。2017年成都音乐产业总产值突破320亿元,仅次于北上广。建设国际音乐之都,要传承音乐历史文化,塑造音乐品牌,培育音乐人才,孵化原创音乐,繁荣音乐消费,壮大音乐企业,着力打造中国原创音乐生产地、音乐设施设备和乐器集散地、音乐版权交易地、音乐展演汇聚地和城市音乐休闲旅游目的地,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音乐领军城市。

六要高质量建设国际会展之都。会展是城市的“名片”,被誉为“触摸世界的窗口”和“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国际会展名城的发展历程表明,重大会展和赛事的影响力就是生产力、主办权就是发展权。成都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北方丝绸之路的货源地,经年不衰的商业文明为建设国际会展之都奠定了深厚底蕴。近年来,成都会展品质、会展规模、会展影响力持续提升,成功举办了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会展活动,荣获“中国会展名城”“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等荣誉。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主席习近平给第十七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的贺信精神,坚持全球视野和国际标准,打造“名展”、培育“名企”、建设“名馆”、壮大“名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品牌展会的溢出、衍生和放大效应,提升服务中西部、服务全国乃至全球的能力,加快把成都打造成为“一带一路”会展门户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会展之都。

聚力开放创新,营造世界文化名城建设良好生态

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是一项事关成都长远发展的宏大事业,必须遵循规律、凝聚共识、扩大开放、创新机制,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营造尊崇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优越发展生态。

一要遵循文化建设发展规律。要深刻把握文化建设的人本性、时代性、融合性、长期性,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毅力,只争朝夕、抓铁有痕、锲而不舍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要加强党对文化建设领导,从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主动担当、自觉服务的高度,把文化名城建设摆在城市发展的全局位置,建立健全评价体系、考核体系和责任体系,切实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让党的旗帜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高飘扬。要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把市民现代文明素养的提高作为第一任务,自觉用新思想武装人,用新理念引导人,用新要求培养人,不断提高市民思想觉悟、法治意识、道德水准、社会责任、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要坚持与时俱进融合发展,大力弘扬反映时代特征的人文观念,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成都的奋斗目标”“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撸起袖子加油干”等成为共同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让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城市、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等思想理念和奋斗目标,转化为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驱动力,让人文成都别样精彩。

二要汇聚培育一批文化名家人才。要将培养一流文化人才作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战略任务,主动为优秀文化人才创造良好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和创作氛围。要汇聚一批文化领军人物,建立文化名人引进和支持政策体系,充分利用公园城市建设契机,吸引世界文化名家、文化大师和高层次领军人物聚集蓉城,讲出讲好成都故事。要培养一批本土文化专家,深入研究文化人才的成长特点和生活规律,量身定制支持扶持政策,引导文艺工作者提高学养、涵养、修养,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要发掘一批基层文化人才,全面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素质,建立基层文化人才激励机制,壮大基层文化骨干力量,注重培养民间文化传习人才,让乡土艺术家在民间“红”起来。要表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加大对有重大贡献的文化人才和优秀文艺作品奖励力度,激发文化人才的创新创造热情,形成文化人才辈出、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

三要支持文化创新创造创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化成就,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反映城市发展进步、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要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深度挖掘古蜀文明遗存和人文历史掌故的独特人文魅力,注重天府文化符号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创意融入,推進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城市形态相融共生、和谐共存。要支持文化创意创造,推动资源要素向文化创意创造领域成长型企业、优秀团队和优势产业聚集,逐步完善文商旅体融合新业态监管体系,充分释放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鼓励文艺创作,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大戏、大片、大作、大赛”,善于运用融媒体、短视频等新模式新技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打造有故事、有形象、有温度的“现象级”IP。

四要鼓励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文商旅体融合作为产业发展新趋势和城市转型新方向,是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以文化为引领,深入研究文创新理念新思路,推进天府文化内涵、元素、创意融入城乡空间和文商旅体设施、产品、服务,充分彰显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丰富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人文内涵和文化价值。要坚持以功能融合为基础,统筹文商旅体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提升,建强文博场馆、书店网络、演艺功能、运动设施、旅游服务五大专业设施体系,实现文商旅体设施配套、功能兼容、服务高效,形成共建共享的功能体系。要坚持以业态融合为核心,发挥原创IP在文商旅体融合过程中的“桥梁”和“中枢”作用,深入挖掘鲜活文化故事和文化符号,大力培育场景体验、时尚美学、文化体验、智慧智能等为特色的融合业态,满足个性化、定制化、高端化文商旅体消费需求。要坚持以产城融合为路径,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着力打造一批生态环境优美、功能有机兼容、建筑风貌独特、彰显生活美学的文商旅体融合发展产业功能区、特色街区、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形成绿色旅行、简约生活的消费、休闲场景。

五要加强文化国际交流合作。坚持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经贸往来相促进,大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建设中华文化传播和国际文化交流高地,着力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天府文化影响力。要大力推动天府文化走出去,把天府文化的精神标识、当代价值提炼出来,推动反映新时代成都发展进步、成都休闲生活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全球。要全面提高城市营销水平,建立面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宣媒介,充分利用友城资源,通过互动交流把彰显天府文化的城市形象、城市特质展示出来,努力提高成都的国际显示度、美誉度。要主动讲出讲好成都故事,善于运用国际化语言,主动讲好成都千万市民共同担当国家责任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传承天府文化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秉持开放理念建设国际门户枢纽的故事。

六要动员全社会共建共享。文化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激发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添砖加瓦。要引导社会参与,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参与的激励机制,制定扶持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体育事业领域。大力培育文化体育中介组织和民间协会,全面激发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强大合力。要激发市民力量,切实增强“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全市智慧力量。要从青少年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天府文化作为新生入学第一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评选各行各业道德模范。要突出文化惠民,坚持把服务市民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以高质量多层次的文化供给增强市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努力让每一个成都人真正成为天府文化的传承人、建设者。

(本文摘自2018年9月25日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在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大会上的讲话。)

猜你喜欢

文化名城天府成都
穿过成都去看你
蔚县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异彩
天府路 农村富 农民福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春游天府国
成都
鼎鼎大名“大名府”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梦想,从天府启航
在成都
邢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