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好课间十分钟的“音乐课”

2018-05-14孙琪欣

参花(下) 2018年10期
关键词:音乐课校园文化校园

摘要:校园课间音乐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调节情绪、舒缓压力、提升音乐审美。校园音乐文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人文情怀,实现学校管理上的美育与德育相结合。

关键词:校园 课间音乐 校园文化

一、什么是校园课间音乐

在繁忙的校园生活中,课间休息十分钟是学生用来休息调整的好时段,是做好准备进行下一堂课的基础。以前笔者学校的很多学生都反映,学校的课间音乐同学们不喜欢,歌曲没有共鸣,歌曲播放的时间点没有设置安排,课间音乐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二、校园课间音乐实施现状

(一)创编校歌

发动全校师生开展校园歌曲创作大赛,大赛作品中的前三名由师生走入录影棚,共同录制歌曲视频,放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并由师生共同投票选出学校校歌。每天清晨,伴着校歌,走入美好的校园。每天听到自己参与创作的校歌都会觉得亲切、活力满满。

(二)建立曲库

在学校选取部分学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确定课间音乐曲库。选择的歌曲主要分以下几类:校园歌曲、交响乐曲、民族乐曲、流行歌曲。还会根据一年四季、晴天雨天、节日、每天的不同时间段,选择适合的歌曲。曲库中的乐曲本着适合师生欣赏、营造温馨快乐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原则。

1.校园歌曲。曲库中的校园歌曲有《放轻松》《学习歌》等,这些歌曲旋律活泼、朗朗上口,并且大多都是音乐书本上的歌曲,学生能够产生共鸣并且更加有认同感,《儿童团放哨歌》等歌曲是爱国歌曲,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读唐诗》等是古诗新唱,旋律优美,歌词是智慧的结晶。

2.交响乐曲。交响乐曲有《微笑波尔卡》《惊愕交响曲》《野蜂飞舞》等,这些都是音乐课本中出现的要求欣赏的古典乐曲,平时潜移默化的欣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丰富音乐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综合艺术修养。

3.民族音乐。民族乐曲有《快乐的罗嗦》《春节序曲》《春江花月夜》《春到沂河》《步步高》《花儿与少年》等,选曲多为书本上要求欣赏的民族乐曲,为不同民族乐器主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4.流行音乐。曲库中的流行乐曲有《快乐的小青蛙》《童年》《中国话》《我是一只小小鸟》等,投票选出耳熟能详、积极向上、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其中有些歌曲也能够让教师回忆起自己的读书时光,时刻提醒自己要用一颗赤子之心热爱教育事业。

(三)分时播放

早晨播放《校園的早晨》《苗岭的早晨》等歌曲,歌曲阳光明媚积极向上,清晨的校园用动听的歌声欢迎师生,美好的一天从清晨开始。中午用餐时间播放《锄禾》,用餐的同时提醒孩子们要珍惜粮食,爱护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大课间选择《我是一只小小鸟》《快乐的小青蛙》《童年》《中国话》等节奏性强的音乐,用音乐来调整队伍。傍晚播放《明天会更好》《小星星变奏曲》《摇篮曲》等音乐,师生在悠扬的歌声中结束一天的学习生活。

(四)定时更换

曲库中的乐曲会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节日的不同,安排不同的校园课间音乐。比如春天播放《花之圆舞曲 》《嘀哩嘀哩》等,夏天播放《水乡歌儿多》《夏夜》等,秋天播放《丰收之歌》,冬天播放《铃儿响叮当》《春节序曲》等。每个季节更换一次,保持课间音乐的多样性与新鲜感。

三、课间音乐的实施效果

(一) 课间音乐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小学阶段每周开设两节音乐课程。课间音乐中选取了大量音乐教材中的作品,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交响乐作品和民族音乐作品篇幅很长,学生不愿意耐心听。更换了课间音乐后,每次音乐课上再播放难度比较大的作品,学生都很自豪地说:“我知道这个,这个是我们课间音乐放过的。”此时再次去细讲音乐,学生就像在谈论自己的好朋友一样。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经典音乐飘荡在课间十分钟,在享受音乐之美的过程中,师生共同体验,一同聆听,对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反复欣赏优秀作品,师生的艺术修养得到了共同进步。

(二) 课间音乐提升了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课间音乐能陶冶情操、舒缓情绪,缓解学校管理给学生带来的紧张压抑情绪。实现了美育与德育管理的完美结合,为学生营造了舒适的校园生活环境,体现了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

总之,校园课间音乐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独特的感染力。用好课间十分钟,润物也能细“有”声。

(作者简介:孙琪欣,女,本科,南京市六合区龙池中心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音乐课校园文化校园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喜欢的课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上音乐课能帮学生提高学业表现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众生相
今天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