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技能改练券”激发学生学练积极性

2018-05-14吴寅文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大满贯跳绳体育课

吴寅文

“技能改练券”是笔者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制的一种奖券,即在体育课上练习某项目时,如果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该项目的动作技术,并达到相应的发券标准时,学生就可以获得1张改练其他项目的奖券(表1)。巧妙地使用“技能改练券”,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在比较枯燥的体测项目上使用更加行之有效。

一、特例特办,结合记录表巧妙发券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在施行“改练券”后,学生们均以获得“技能改练券”为一种荣誉,练习积极性较之前大有改善。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四年级有1名体形较胖的男生,他的所有项目都处于及格以下的水平,在体育课上罕有成功的感觉,平时总是一副悲观沮丧的样子。对于他来说,要想获得“技能改练券”简直“难于登天”,尤其是50m跑,13"1的运动成绩全班垫底,其他学生都因此嘲笑他,他觉得特别沮丧,上课态度越发消极。针对他的特殊情况,笔者结合他个人的体育成绩记录表(表2),并根据《国家学生体测标准》,为他制订了1个力所能及的阶段目标:12"1(10分),并承诺达到阶段目标便当众奖励1张“技能改练券”给他。同时,笔者为他制订了一份简单的短跑训练计划(如,原地下蹲、原地快速跑、对镜子练习摆臂等),并在学生父亲的监督和帮助下,坚持完成了任务。事实证明,当一个人看到了希望便能激发他奋发向上的动力,一段时间下来,经过努力,他如愿达到阶段目标12s,笔者当众给他颁发了“50m改练券”,并为给他制订了下一阶段的目标:11"1(60分)。久而久之,在50m跑项目上体验了成功的感觉后,他大受鼓舞,以点及面,通过在50m跑上获得的自信,再经由教师适时地鼓励,后来该名学生不管练习什么项目都是斗志昂扬,多个项目都取得了较大的进 步。

二、合理安排,保证秩序促改练效率

改练的初衷是提高学生发展自己的动机和积极性,但是处于失控状态的“积极”不但不能提升学生的练习效率,而且容易滋生不良体育习惯,甚至产生安全隐患。在“技能改练券”实施的摸索阶段,笔者放开对学生改练项目的自由选择,以致一节课上最多出现了改练3个体测项目和2个趣味项目的现象,加上本课的主练项目,竟达6个之多。这给教学组织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场地铺得太大教师无法关注所有;没有如此之多的小助手帮助管理;参与趣味项目的学生容易处于失控状态,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教师及时调整策略,重新制订执行方案,规范教学秩序。如,1节课的改练项目不超过2个,1个体测项目和1个趣味项目;每1个改练项目的分区分别委派1名比较认真负責的学生协助管理;为保证纪律的维持,规定改练趣味项目的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且一般在取得“大满贯”荣誉的学生中选择;教师在上课前告知本课的改练项目及改练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执行,课堂秩序大有改观,练习效率也明显提升。

三、因势利导,创新评价以激发动力

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形成主观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体育动机的重要时期。体育教师合理的评价和引导,能够激发学生发展的动机,使他们能够主动且持之以恒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实践发现,“改练券大满贯”的评比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

如,1名三年级的学生,他的体育成绩几乎都是优秀,但唯独1min跳绳的成绩始终达不到优秀,在其他项目上他夺得多张“技能改练券”,他却一直“舍不得”用,以累积“改练券”作为个人成就,并总是逃避去练习跳绳项目。此时,笔者及时推出“改练券大满贯”的评比,所有项目都达到改练券领取标准便能获此殊荣。此后的体育课上,每逢教师通知本课改练项目为跳绳时,该名学生便主动使用“技能改练券”,去提高自己的跳绳水平。

优秀学生的“高原现象”在教学中也时有发生,如,1名学生运动员,取得“改练券大满贯”称号和奖状后,便产生了一些丧失动力、消极对待的情绪。此时,笔者及时创新评比方式——“改练券之王”:获得“大满贯”的学生中1学期取得改练券张数的前3名将在期末取得“改练券之王”奖状。从此,该名学生运动员又有了新的目标。

期末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技能改练券”的张数是一个重要指标,代表了学生平时体育课学练的勤奋度和达成度高低。“改练券之王”的评比有效地让优秀学生保持了学习动力,促使其不断攀登新的“台阶”,对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大满贯跳绳体育课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跳绳的起源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讨厌的理由
NO.10 跳绳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知道
宝宝鸭跳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