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轩 人是不会变的只会越来越像自己
2018-05-14蜜三刀
蜜三刀
“但是,我又是一个纠结又矛盾的人,我想独处,时间长了又怕孤独,期待生活中能有个陪伴。我老在这两者之间打转,就像身体里住着两个不同性格的人,今天这个出来说个话,明天那个出来说个话,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老在两者之间打转”
电视剧《创业时代》拍到最累的时候,黄轩从朋友家抱来一只小猫。灰色的英短,圆滚滚肥嘟嘟,气质有点像《妖猫传》里的黑色御猫。猫没来时,他日日惦记,期盼,欢喜。猫真来了,他又真实地犯了愁一精力旺盛的小猫,破坏力堪比未经世事的小孩,夜深人静不睡觉,在黄轩的房间里乱挠乱尿。黄轩气极,一通教育批评,奈何“人同猫讲”,没辙。
聊起猫的时候,黄轩正在《完美关系》剧组,每天清晨开工,过了饭点儿收工,日复一日。剧组酒店位于上海郊区,楼下是一条望不见尽头的人工河。最近半年,他在北京的家重新装修,回到北京,他也住酒店——反正,早都习惯了。
即使过了而立之年,黄轩当下的生活,还是“辗转”:年少时,一个人从甘肃去广州学舞蹈,又一个人从广州去北京学表演。做演员后,一个个剧组,一个个角色,把自己活成另一个人,纵情投入,再狠心剥离。
都说动荡和不安,成就演员。这种状态,一半是职业属性,一半是主动为之。
“你知道拍戏特别孤单,白天工作一天,晚上回到房间,一呆四个月,没人说话。我有天晚上就想,要是能有个什么动静,有只猫逗一逗,是不是也挺好?”黄轩聊起养猫的初衷,不怕暴露性格深处的犹疑反复:“但是,我又是一个纠结又矛盾的人,我想独处,时间长了又怕孤独,期待生活中能有个陪伴。我老在这两者之间打转,就像身体里住着两个不同性格的人,今天这个出来说个话,明天那个出来说个话,谁也说服不了谁。”
黄轩认定骨子里的“无常”和“不安”会伴随自己一生,即使作为演员达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还是无法解决自我认知的矛盾:“被挑选”和“被安排”的危机感,对于明天不确定性的恐惧和期待,享受敏感,痛恨敏感,享受孤独,对抗孤独……
“是时候拍一部快乐的戏了”
2017年末,黄轩在微博上传了一张黑白自拍,圆寸露出头皮。结束电影《芳华》、《妖猫传》的宣传后,他穿上上世纪90年代的工装外套,一头扎进曹保平导演的电影《她杀》剧组。
《她杀》遭遇了南京20年难遇的寒冬。温度最低的那一周,剧组连轴拍大夜戏。南京郊区的一幢废弃毛坯别墅,荒无人烟,北风卷地,暴雪倾盆,片场到处都吊着冰柱子。
别墅里有一个泳池,有一场重头戏,女演员在泳池里游泳,黄轩饰演的何正正找她对质。按照剧本,何正正需要尾随刘镁,偷偷跳进刺骨的冰水里,一把将刘镁的头按进水里,然后揪着她的头发把人提起来,再次按下去,两人发生激烈的肢体对抗。
这场戏,拍了整整三天。泳池里,演员从早泡到晚,被冰水连续呛几十遍;泳池外,工作人员陪着熬,冻得瑟瑟发抖。黄轩买了好几十套加热衣分发给全剧组,经常看到一个人,突然扒开肚子按一下,就知道他在用加热衣,还得省着用,因为电量熬一通宵还不够。实在冷得不行了,就按一下,热了一点,马上关掉,怕没电了。
《她杀》拍得黄轩非常“不快乐”——身体煎熬外,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和角色“共隋”:同宿舍四个女孩的一场蓄意谋害,何正正是事件的关键线索,因为这个案子,他在监狱里一呆就是十年。巨大的疑问在心里翻腾折磨,出狱后,他苦心孤诣地寻找真相,才发现,自己的青春连同四个女孩的青春,都被那场悬案彻底毁了。
影片里,何正正出狱后,再也没笑过。生活里,黄轩也被自己逼得快“抑郁”。
何正正的台词非常少,永远沉浸在徘徊、思虑、寻找中,再被摧毁、打击、崩溃。黄轩曾一度觉得角色没那么如意,因为台词少、感受多、压力大、想有发挥特别难,他多次去找导演曹保平商量,是否能把角色性格稍微调整一下,结果发现,真的调不了。“因为那件沉重的案子像一块石头压在何正正的胸口,他的内心负荷很大、很扭曲、很挣扎,到了那个程度。”
曹保平素以细节严苛著称,黄轩形容,那是“把演员往死里逼”。比如一场眼神戏,曹保平的评语是:我看到了你的慌张,很好,但是我希望在慌张的基础上又能看到一丝丝欣喜。拍完一条,他又发话:欣喜我看到了,慌张也有了,但是我觉得这个眼神里还要夹杂一点点的不可思议……
一个眼神,来来回回几十条,拍到闭上眼睛,眼珠转动都不对劲了。突然在某一刹那,曹保平叫住黄轩,激动道:“有了!轩儿你来看,不错吧?”但是,他立刻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这个眼神再多留那么不到一秒就完美了,再来一下吧?
《她杀》的内核是蝴蝶效应:纵使试图遗忘过去,但是,纠缠你的还是会继续纠缠,放不下的还是会放不下,无法摆脱,终成心魔。“人是不会变的,只会越来越像自己。”黄轩说。
黄轩初中毕业后一个人离家去广州学舞,青春期是标准的“坏男孩”,叛逆、压抑、沉默,一腔精力无处释放。曹保平觉得,黄轩自身的经历与天然散发的忧郁气息,正是何正正需要的
拍摄电视剧《你是我的幸福》时,导演姜凯阳回忆,剧中黄轩的父亲急病住院,黄轩联想到自己父亲生病亡故的经历,黄轩演得动情,拍完后对导演说:“其实我不喜欢大情绪的戏,不真用心去演,显得特别假,且二,但是用心去演了,就要去揭开傷疤,血还要自己去止”
黄轩自认不是“天才型”演员,无论是《推拿》里的盲人小马,《芳华》里的舞蹈演员刘峰,还是《妖猫传》里的狂浪诗人白居易,他的表演都是自我代入的“沉浸式”体验。在他看来,人戏不分,“把自己活成一个角色”是笨办法,但绝对不会错。
电视剧《创业时代》里,黄轩演一个屡次创业、有着非同寻常旺盛精力的“草创青年”郭鑫年。为了拿准人物状态,他特意拜访了徐小平,问他创业者有什么特点。徐小平说,他们最大的习惯就是不爱睡觉,凌晨三四点发一个朋友圈,噼里啪啦点赞的都是他们。“他们永远有不安全感,永远要奋斗,不停在焦虑、喜、狂喜、焦虑、欣喜、狂喜、焦虑……”
黄轩感到头疼,这种人格跟自己性恪差异太大了,简直是反面。但拍摄期间,他硬把自己调成了那个状态。拍摄到了后半期,他随手拉着人就能狂侃。有一天剧组聚会,演员们在一起喝酒。黄轩喝多了,鞋子一脱,跳到沙发上就是一通演讲。第二天有人偷偷跟导演说:真可怕,黄轩喝醉了跟郭鑫年说话的语气、节奏、手势都一模一样。
黄轩总结:“我是一个特别‘挂脸的人,跟我稍微熟一點的人都知道,我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我往镜头前一站,导演就知道我今天心情好不好,昨天怎么着了,是不是喝酒了。所以,我每演一个角色,那段时间,自然而然就跟这个角色愈发相近,如果这几天演比较烦燥、暴躁的戏,我的情绪就会被带起来,也跟着一直烦躁、暴躁。”
《她杀》黄轩演得痛快过瘾,却也是一场鲜血淋漓的“自毁”,黄轩明白“入戏”是演员的职业需求,也明白自己天生情绪易被环境左右。所以《她杀》后他潜意识把选戏的重心转换到自我调节上来:当《创业时代》的导演安建拿着《完美关系》的剧本找他时,黄轩看完剧本,如释重负地对自己说:“接下来我应该去拍一部真正快乐的戏了。”
“黄轩是个好人?那他一定出现幻觉了!”
2017年是黄轩丰收的一年,《非凡任务》、《海上牧云记》《芳华》《妖猫传》四部作品连续上映。其他演员赶匕这种机运,往往会趁热打铁多接几部戏,但黄轩这一年只拍了一部电视剧《创业时代》,理由是“状态不好,不想勉强”。
每年,黄轩必须从“艺人黄轩”的身份里出逃一段时间,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游荡。娄烨记得《春风沉醉的夜晚》后再见黄轩:一个少年,皮肤黝黑,风尘仆仆的,刚结束一段独自的背包旅行,健康而有些腼腆。冯小刚评价他:很好地控制了自己,没有让自己泛滥。
今年,黄轩把自己“往回拽了一把”: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整年无休。他用“人生无常”劝自己变得积极,“与其困惑,不如顺势”,多做点工作,多人世:“谁也不知道明年市场会怎样,演员永远是被选择的,我也时常在做准备有天没人找我拍戏了,我应该干点什么。”
他觉得缺乏安全感是因为青少年时辗转的经历。他几乎每天都在思考死亡和终极:“每天看朋友圈,今天谁又生娃了,明天谁又去世了。生命就这样一个过程,最终我们都要去到那个地方,我反复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当下的烦恼真的有意义吗?”
问题自然是无解的,但也让他想明白一件事:纵使无常,能紧握的,只能是一个“真”。
这种“真”,包括对“人设”的亲手摧毁。
拍摄电影《无人驾驶》时,黄轩自认和戏里一样,都带着一丝孩子般的痞气。而随着《红高粱》、《芈月传》等电视剧热播,他的形象成了温润如玉的国民初恋。“人设把‘我从‘我里孤立出来了,可是生活里,我有很多缺点,也要吃喝拉撒,也要谈恋爱,有各式各样的欲望和烦恼,要去维持一个美好形象,真的太难了。”他连说了两遍,再也不要演温文尔雅的公子了,再也不要了。
每次采访,黄轩都不避讳地主动谈起自己的无酒不欢。只要喝了酒,他就感觉能打开自己,既放松又自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一次他喝多了,发了一条微博说“一想到终极就倍感虚无”,结果却被媒体误读放大为“抑郁症想轻生”,有时候想真实表达自己,外界的理解却完全跑偏,他有些无奈。
导演徐昂形容,黄轩的性格单纯,“像一只小动物”;陈凯歌则认为,黄轩身上有和诗人白居易相似的部分:天真,直白,不设防。
朋友经常提醒黄轩,说话得稍微收敛一点,别什么都跟人家说,尤其喝了酒,赚了多少钱都恨不得跟别人交代。“但我偏偏想把自己最困惑的、最不可示人的东西拿出来。^来来往往这么点事儿,历史、文学、宗教早就说透了,我自己何必去遮掩?”黄轩说。
黄轩一直在自省,一旦有虚伪造作的东西,就在心里扇自己两个巴掌。他这几年愈发直率大胆:以前有人跟我客气,说我一个朋友刚跟你拍完戏,说黄轩人太好了,我会说谢谢。现在,再有人这么说,我会说,你快打住吧,黄轩是好人?你一定出现幻觉了!
斯文安静、敏感好胜,都属于同一个黄轩。他曾无比痛恨自己的性格,经常陷入某个隋绪和感受里,耿耿于怀,自尊心又强,让自己活得很累,视野局限。可是,演员所接受的所有职业训练,恰恰是让自己的敏感度更高、观察力更强:“这是我与生俱来的东西,不接受也没办法,它是不会变的。只能在修行中,感受自己的起心动念,让敏感成为工具而不是负累。”
他享受孤独。珍惜每天拍完戏独处的几个小时——看完剧本,11点了,赖着不想睡,开瓶酒,看个电影,听会儿歌,给朋友打个电话聊会儿天,磨蹭到一两点,只能睡四个小时,早上起来头疼,闭着眼睛刷牙,脑子里发誓今天晚上一定得早睡,永远这么周而复始。
但他也惧怕孤独。看到同龄人有家庭有孩子,拍戏的时候,对手演员的家属来探班,他也会暗暗羡慕,自己要是也有一个家庭会多好:“我会想象,我会找一个什么样的老婆?我拍戏的时候她来探班,给我做点吃的喝的,不拍戏休息时,我可以带着我们的孩子出去玩儿,我会如何教育我的下一代,如何用我知道的感受到的,带领他去看世界……”
然而,不管是养一只小猫,还是真正“定下来”,对现阶段的他还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既渴望陪伴,又惧怕责任,他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自我审视了一番,得出结论:一个人自由自在也挺好的。
对于家庭、对于亲密关系,黄轩矛盾着,也隐秘期待。他自我分析总结:“我现在没法演的角色应该就是父亲,没有过家庭,没当过父亲呢,这真的是演不出来的,让真当过父亲的人看了肯定会说——哎呀,他演的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