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微企业入局智能化痛点何在
2018-05-14彭婷婷
彭婷婷
“截至今年3月,我国在册的工商户已达1亿家,90%以上是小微企业。”由畅捷通发布的小微企业运营指数报告显示。小微企业如果能够完成智能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着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升级成功,但小微企业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却也有船小抗风浪能力低的劣势。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美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7年,而中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
“小微企业入局智能化还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考虑到当前的市场环境,智能化其实还未真正普及,未来的发展仍存在很多未知数;其次,想要真正建成完善的智能体系,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还需要很高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力量储备,这些都是其难以企及的门槛。”产业经济领域评论家洪仕斌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盈利能力低下、管理水平不完善、融资资质存疑和渠道不通等问题还制约着小微企业智能化之路。
缺乏清晰认知
“只有不足30%的受访中国企业表示已准备好应对变革。”来自埃森哲和麦肯锡等权威机构的调查研究显示。
智能商业正在到来,但多数小微企业对其还缺乏清晰的认知,仅知道这将是自身发展的一次机遇,同样也是一次挑战,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中小微企业面临着短期生存的压力,很多企业主的精力通常比较集中,如怎样实现融资、维护好与企业主管部门的关系,如何协调好产供销,如何协调好员工关系、如何能尽快挣钱等眼前的一些问题。只顾埋头拉车,缺少抬头看路的意识。”产业经济资深人士徐红兵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智能化的推广关键在于人才,目前许多小微企业的机制、人员结构较为固定,老技术人员对新技术的应用、认知稍显落后。
面对“人工智能+”等新概念的涌现,智能商业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企业势必要打破旧的经营理念。如在用户层面上,随着企业价值与个体价值连接到了一起,用户至上成了所有企业共同的口号,无论企业是以产品还是以运营为中心,它背后的逻辑都是用户驱动,和用户产生持续的关系。其中,消费升级无疑是当今社会的“热词”,80、90们成长为消费的主体,如何洞察它们的用户需求,描绘用户画像,实现真正的用户驱动型运营,这些都是小微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徐红兵表示,目下,一些小微企业存在对于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高科技的认知严重不足的情况。有人认为当前企业经营效益还不错,没有必要踏入陌生领域,增加未知风险。殊不知,智能商业浪潮已经席卷而来。
“对于可能影响到企业未来长远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问题,顾及不到;或者虽然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但没有精力和能力去解决;或者缺乏壮士断腕的毅力去牺牲眼前的短期利益让企业做智能化转型、入局智能商业领域。”徐红兵说道。
用友网络董事长王文京在日前举办的GICC2018全球小微企业创新大会上表示,当今所有的企业“要么就是数字化原生企业,要么是数字化重生的企业。”知难行易的道理到哪里都适用,在这样一个大的变革背景下,一切商业智能化的趋势都不可阻挡,而创新则是唯一的途径。
资金储备不足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三大压力,即融资压力、成本压力和管理压力。而融资压力首当其冲。
徐红兵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差,小微企业经营失败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缺乏充足的抵押物或担保公司担保,小微企业从银行融资的难度与大企业相比较高。资金不足一直都是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头号问题,本来在正常的经济环境下小微企业就面临融资困难的问题,而一遇到政策紧缩,融资就更是难上加难。
“小微企业要入局智能商业,需要企业领导者有智能商业意识、有长远发展的格局,但仅有意识和格局还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转型是一次变革,对现有管理团队和员工的工作思维、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对全员进行疏导与培训,增补、调配相应的人员。同时,由于入局智能商业必然会涉及到业务的网络化和数据化,所以在这些方面需要进行必要的投入。从短期来看,这样的变革必然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小微企业原本就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先天性问题,入局智能商业势必会增加资金的压力。这对于依靠传统的银行信贷和私人借贷模式的小微企业而言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难以承受之痛”。徐红兵说道。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当前,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确实存在不少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够获得融资的企业占小微企业总体比例偏低;二是获得资金的这部分企业融资综合成本整体偏高,有的企业融资成本甚至达到10%一20%,成为了制约其经营发展的瓶颈。
有调查显示,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加之规模小、管理不规范等原因,部分企业信用不良,极易引发坏账风险。因此,银行更愿意贷款给信用状况好、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随着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的日趋多元化,综合运用金融产品是丰富和创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的重点内容。事实上,自2011年起,国家就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与扶持政策,以实现中小微企业健康、良好发展。今年9月21日,银保监会表示,要整合内部资源,特别是资金资源,银行保险资金应尽量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倾斜。在量上倾斜就是增加占比;在成本上倾斜,就是银行内部转移定价(FTP),要给予优惠、压低成本,特别是压低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業的成本。
管理仍是粗放式
“中小微企业通常都是以个人创业起家,曾经或正在经历着家庭作坊式经营方式,或者是以家族参与和管理为主,管理手段简单粗暴,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意识。这部分企业主更多的是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很难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危机。”徐红兵表示。
徐红兵继续说道,智能商业需要具备网络化和数据化这两个先决条件,但不少小微企业目前的信息化程度还远远不够。从人力资源管理,到财务管理,到客户关系管理,到供应链管理,再到日常办公流程管理等,还部分或全部停留在纸张和手工维护的阶段,严重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导致管理效率和质量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
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天的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结合与迭代过程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状况:算法、算力与数据都处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小企业没有技术能力和成本去获取,二者存在不对称的问题。合乎逻辑的解决方案是在技术洪流与小店需求间搭建起一个中间层:将技术转化成具体的产品、服务与线下组织形式,让小店有通道进入到技术管理、数据操作、智能营销的新时代。而这个中间层的关键角色却很难做好,既要具备技术积累能力,又要有长期实体经济的业态服务,在当下就是一个非常稀缺的身位。
此外,与战略的匹配性较低。合理、清晰、高效的组织架构是实现企业未来战略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在部分小微企业的组织架构中,各部门职责均有待明晰,部门间的协同性和支持性相对较低,整体管理效能不高,较难对未来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当前,用户的消费理念正发生着变化,过去人们对消费的理解更多的是关注于产品及服务的实用价值。而如今,则会更加关注于一些能够体现个性化的体验感,比如參与感、幸福感、仪式感等等。消费升级带来的商业变革是企业管理经营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这些在阿里巴巴、腾讯对垒抢占新零售高地的行动中表现得极为明显,还有京东于全国各地遍布便民网点等都是迎合消费升级而做出的战略改变。
洪仕斌认为,其实不同的行业拥抱智能化都必须要同行业特点相契合。每个行业的使用场景首要解决的就是用户痛点问题,可能都会有不同的路径,这些不同的场景、不同的用户所形成的智能化消费体系就是小微企业需要着力挖掘的点。
技术缺位明显
传统小微企业的供应链能力非常薄弱,不管是在存量用户、行业资源还是在技术研发方面都体现很明显。因此,小微企业应当着重减弱供应链的负担,直插消费终端,让过去所谓的终端一“场”与消费者一“人”完成场景缝合。这样即使场景不确定,也可以实现“货”和“人”的直接对应,很好地完成交易。
“有的企业连官方网站都没有,或者形同虚设,更谈不上通过互联网拓展业务、通过大数据优化决策、通过数据积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了。信息化水平低下不仅会影响企业当前的经营效率和营收状况,更会导致企业在市场中缺乏长远的竞争力,形成恶性循环。”徐红兵说道。
那么,小微企业一定会是商业模式更新当中的牺牲品吗?不一定。在智能化的时代,小微企业妙手回春的关键就在于其能不能跟上“智能分析”的步伐。以美妆行业为例,年青一代的美妆交易越来越集中到网络上,已积累了大量可用的数据。如果企业能够建立起一个大数据采集、分析的智能模型,那么就抓住了“人”的消费逻辑:“人”为什么消费、如何消费、想要消费什么?对这些问题相关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随着消费者的需求而动,企业方能在变革当中逆风翻盘。
据悉,所谓精准有两层含义,一是精细。不仅要能做到个性化到每一个人,还能个性化到这个人在某个时间点的状态、情绪、行为。二是越来越准确,数据的来源越不同、数据的特征越有差异,机器学习产生新的洞见的可能性就越大,商业价值也就会越大。
洪仕斌表示,智能化的本质在于降本提效,最终的应用还是要落到消费者的体验上。小微企业要进行智能化只能从某些技术上进行突破,因为不管是在资金实力上还是在其他的板块,小微企业都没有过多的优势,不过,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不会变的,始终是服务品质至上。因此,小微企业如果能够通过在某一些细微领域进行智能化创新,或许才是真正提升他们自身竞争力的关键。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战略官曾鸣认为,商业智能化是未来最重要的一个趋势。核心是未来商业的决策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机器学习、依赖于人工智能,机器在很多商业决策上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工业时代标准化是标配,个性化是奢侈品。在新商业时代,个性化是起点,按需服务、精准服务才是王道。
另据了解,近年来,工信部多措并举,在推动中小微企业信息化、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和载体、引导中小企业发挥特色优势等方面持续发力。新修订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今年开始实施,明确提出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生产方式,提高生产经营效率,致力于为当前传统小微企业的商业智能化破局提供思维的火花,探索出一条全新的商业化道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