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探究
2018-05-14王艳
王艳
【摘 要】幼儿正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阶段,他们喜欢问问题,特别是在科学活动中很多奇妙有趣的现象都能吸引他们。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科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和鼓励幼儿的探索,引导他们获得完整的体验过程,同时要注重活动材料的合理提供,从而可以让幼儿充满兴趣地积极探索,开发思维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索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科学活动 幼儿 探索能力 培养 策略
面对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社会,孩子们需要的并不是学会多少知识,而是需要将来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帮助影响的获得知识途径和方法。正如新《纲要》中科学教育的目标提出,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以往传授式的科学教育中,儿童的学习以听和看为主,他们的操作也大多是为了验证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对科学活动的开展进行改革创新,引导幼儿直接动手操作,直接感知和体验,这更有助于探索能力的培养。
一、注重观察幼儿表现,注重给予鼓励和支持
教师如果过多的注重探索学习的结果,就会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反之在幼儿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挖掘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无论幼儿的想法、做法是否正确,教师都表示支持和认可,幼儿就会得到很大的心理满足,就会更加喜欢并主动地探索学习。如在“会变的颜色”活动中,可以请幼儿将红色与蓝色混在一起,看看会变成什么颜色。老师预设的目标是让幼儿知道红色和蓝色在一起会变为紫色,然而有的幼儿却变出了棕色。如果老师过多的注重结果,难免会指责幼儿的探索方式不正确。此时老师如果请他们描述其探索过程,会欣喜的看到他们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了红色里加入一点蓝色会变成紫色,再加入一些就变成咖啡色,再加入一些就变成深棕色。沿着幼儿的探索思路,让他们继续尝试,他们会看到颜色更多的变化,他们探索学习的欲望会更加的强烈。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孩子们感到老师关注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价值,关注他们每一个人的探索和发现,对每一个人的观点和想法都接纳和支持。尤其是那些表面上看来“失败”了的幼儿,更要给予支持和鼓励,使他们产生认同感,培植他们乐于探索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营造宽松、安全、鼓励的心理氛围,这是培养幼儿探索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
二、尊重幼儿的科学探索,获得完整的体验过程
在日常的活动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是玩兴正浓的幼儿,一边是教师坐在前面招呼着:“一、二、三,请坐好 !”或者用柔中带刚的语气提醒着:“我们下次再玩,好吗?”其实,探索、发现、思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管你是硬性阻止还是软性引导,都是以打断幼儿的探索过程为代价的,中断了孩子的探索也就中断了发现和思考。因此在科学性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支持幼儿,尽可能让每个幼儿获得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以培养幼儿执着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兴趣。比如一次在区域活动中,石明和张亮在一起研究潜望镜的问题。当他们发现秘密后,马上拉着老师来看,并说道:“胡老师,潜望镜里的两面镜子是斜放的。“是吗? 那么奇怪啊!这两面镜子一定要斜放吗 ?” “是的,不斜放不行,因为两面镜子要对照的。”看来,他们还研究得挺仔细的。于是,我有意地抛了个难题给他们:“对照吗? 两面镜子平放也行的呀 !”果然被问倒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呆在那里,而是不断地拿着潜望镜摆弄着,一会儿拆开看看,一会儿又拼起来看看。此时他们真正的沉浸于探索中,这是孩子们自觉的而非成人压制的探索。果然最后又发现了秘密,张亮说:“这两面镜子不光要对照,上面的镜子还要照外面了。你看,上面的镜子要比下面的镜子大。”石明也马上附和着:“上面的镜子如果平放的话,它就不能照外面了。”这样,教师为幼儿创造表达交流的机会,幼儿作为交流者本身能澄清自己的思想、观点、方法和结果,并逐渐获得交流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在交流中获得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幼儿可以分享同伴的经验,了解同伴看问题的角度和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学着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提供有结构的研究材料,创造探究活动条件
在科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适合幼儿园、水平和兴趣的玩具材料,是激发幼儿园、科学探索的前提,教师中只有为幼儿提供能引导他们探索欲望并与实现科学目标相适应的材料,才能使操作活动在科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直观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使幼儿一步步主动探索,在探索中构建知识,获取科学知识经验。例如在开展“沉与浮”的科学探究中,可以将材料进行分层投放。第一次的材料是很容易确定沉下去和浮上来的物体,如:石子、木制积木等;第二次投放先浮后沉的有变化过程的材料,如各种不同的纸,通过试验孩子们发现不同的纸沉下去的时间不同;第三次投放的材料是经过操作可以从浮变为沉或从沉变为浮的物体,如:孩子们把浮在水面的空塑料瓶中装上石子或其他重的物体,瓶子沉下去了,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潜水艇的原理。不同层次的材料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原来沉和浮是可以变化的,并且将科学知识和我们的生活有机联系在了一起。
四、结语
总之,新的科学教育观强调让孩子们面对真实,向真实发问,与真实接触,逐渐懂得真理不容置疑地独立于我们而存在。因此,幼儿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活动时,要为幼儿创设探索的氛围,让幼儿有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才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培养探索学习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曉丽 . 科学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索能力的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17(02):58-59.
[2]李坤 . 科学活动: 提升幼儿探究能力的“脚手架”[J].小学生(中旬刊),2017(09):124.
[3]赵洪峰 .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2):22-24.
[4]田梅芳 . 浅谈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J].华夏教师,2014(08):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