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医养结合
2018-05-14张乔姝张芳芳
张乔姝 张芳芳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就了中国奇迹的同时快速的城镇化、大规模人口流动、人均寿命的延长、计划生育政策、市场化医疗改革等历史改革,留下了“未富先老”的巨大风险。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并且老龄化进程迅速,2017年4月,渣打银行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用“前所未有”来形容中国老龄化的速度,这样的的速度显然给传统的养老模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医养结合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政府在破解养老难题过程中着力推进的养老政策。”
按照我国“9073”的养老格局——约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7%的老人在社区养老,3%的老人在养老机构中养老,机构养老只能满足3%的老年人在机构中养老,剩余大部分老人还是要在家中或社区来进行养老。然而随着老年医护需求日益增加,家庭照料功能正在大幅减弱,实施长达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目前人口结构呈现出“倒三角”形。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起,中国平均家庭人口规模不断下降,自1982年每户家庭人数4.41人减少至2012年的3.02人,“421”的家庭结构成为主流。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家庭结构的简化意味着能够承担老年人照料服务的成员在减少,随着50后、60后逐渐步入老年,独生子女将面临巨大的居家养老照护压力。因此,在医养结合的基础上,引入互联网思维,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实时的信息采集和分析,从而形成大数据系统,提升养老服务总体能力和水平。
1 相关概念及政策支持
(1)互联网+。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于发展,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2)医养结合。2016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1981年的67.9岁提高到了76.5岁。人均寿命的延长,也让老年人的医护需求迅速上升。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该报告中指出中国老年人口低龄老龄化特征逐渐显现,超过75%的老年人自报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10.54%的老年人为轻度和中度失能;23.8%的老年人存在明显认知衰退的问题。世界银行有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的慢性病负担将会因老龄化增长40%。因此老年人对医疗的需求十分旺盛,推动养老与医疗的结合成为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互联网+”与“医养结合”的结合方式
(1)推动大数据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掌握老年人基础信息,实现老年人健康管理,是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9073”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政府应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建设区域老龄基本信息库,整合民政、公安、卫生、社保等各归口数据,绘制区域养老信息电子地图。养老院应建立大数据健康管理系统,掌握老人的基础数值,把握老人的即时情况,过滤老人的健康值和不健康值,反馈给养老院医师和家属,对老人的健康状况做到提前预知,進而让老人享受到小病不离院,大病不离床的便捷服务。
医院应建立老年人医疗服务专科医院,具备预防保健、慢性病康复、诊疗检查等功能。建立老年电子档案和卫生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大力推进远程诊疗、移动巡诊、双向转诊等功能,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社区应借助物联网技术对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如饮食习惯、服药习惯等进行实时信息采集和分析,通过评估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实现信息汇聚与共享。比如在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配备能联网的电子血压仪、血糖仪、心电图仪等,与智能医疗后台数据直接对接,检测数据通过云平台实时上传至后台系统,并记录在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中,社区医生可以随时调整用药,健康数据出现异常时,警报信息同步传输到社区医生和家属手机上,报告老人的身体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极端事件发生,同时也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可靠的健康大数据。
(2)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足不出户享受诊疗服务。未来远程医疗将广泛应用于老年人的养老保健,可以利用远程医疗创新慢性病管理模式,控制慢性病发病率,降低重大疾病的发生概率。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多半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老人就医难、住院难、看护难始终困扰着养老院,对于设有医务室的养老院只能满足日常门诊需求,对于危重病人只能采取医院急救的方式。通过接入远程医疗技术,就可以为老人们提供远程会诊、预约挂号、绿色通道等医疗资源和服务。社区可以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老人在仪器设备前扫描身份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如云视频,对老人的后期康复、慢性病治疗进行远程体检和远程问诊医疗服务。政府应致力于制定远程医疗的操作规范、责任认定、收费标准和医疗费用报销等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标准,建立面向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远程医疗发展的长效机制。
(3)以虚拟通信平台为桥梁,建立居家养老网络。以失能、独居、空巢老人为重点,依托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向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基础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可以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智能终端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平台、信息系统、APP应用、微信公众号等为居家老人提供远程服务。
3 政策建议
(1)打通养老系统和医疗系统,实现医养数据共享。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医疗资源在平台上进行信息共享,改变“信息孤岛”、“信息割据”等现象,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无缝对接”。
(2)提高政府参与度,加强顶层设计。政府层面必须要加大扶植力度,制定“互联网+”和“医养结合”相融合的具体政策和办法。从指导思想、计划措施等方面为“互联网+”与“医养结合”的相互融合提供发展框架。建立健全政府、机构、社区、企业以及非营利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3)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破解养老难题。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以线上医养打破时间和地理上的限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线下逐步实现各个主体之间的联通,提高供给主体的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养老服务中的医和养深度融合,打开“虚拟养老”的大门。
我们要坚决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把实现广大老年人及时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疗养老服务作为目标,开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新局面,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