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专业社工力量 增强基层团组织活力
2018-05-14
长期以来,各地基层共青团力量都较为薄弱,这是共青团改革的一大难题。在县(区)团委以下的街道(镇)、社区(村)团组织都是兼职团干,且身兼数职,投身团务的时间、精力有限,导致基层团组织缺乏活力,各项工作都难以开展。为破解难题,团青云谱区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7名专职青少年事务社工(均持有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在全省率先组建了一支专职从事青少年服务工作的社工队伍, 为破解基层团组织工作力量薄弱这一共性难题开辟了新路子。
聚焦專业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服务青少年的本领水平。为更好地协助政府管理青少年社会事务,进一步充实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团青云谱区委联合区民政局按照“6+1”的模式(1个留在团区委工作、另外6个分别对接负责6个街道、镇的青少年事务)在全省率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7名专职青少年事务社工。区财政每年投入23.6万元予以保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有人干事”;通过定岗定责定酬,实现“能干成事”。上岗之初,为开拓青少年社工工作视野,团青云谱区委组织新招聘的青少年社工到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中心和省民政学校进行系统理论和实务培训。2017年10月成立青云谱区青少年事务发展中心,以7名专职青少年事务社工为依托,先后开展了青云行动—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试点公益项目、青云行动—社区青少年益成长项目等,得到了受助对象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这一做法在《江西改革动态》刊登并呈送省委主要领导批阅。
聚合服务青年主旨,搭建有黏性有温度的共青团门店。积极推动组织创新和工作创新,按照“旗舰店+分店”的布局模式,在全区各街道、镇、园打造了9个活动持续、各具特色的基层团建店。其中,三家团建店的街道青年空间在全省率先探索运用“团干部+青年社会组织+青少年事务社工+青年志愿者”的“四青”工作模式开展活动,既丰富了活动内容,也创新了活动形式,被团中央评为第二批全国示范性“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全市唯一,全省仅3个)。近3年来,9个青年空间累计开展活动400余场,直接服务青少年6000多人,间接影响2万余人。此外,积极延伸团建阵地形式,拓展服务功能,联合中影银河银城打造了全市县区首个“共青团影院”,并先后组织留守儿童、环卫工人、单身青年以及机关青年干部等5个专场,400余人参与观影活动;挖掘梅汝璈故居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作用,积极推报梅汝璈故居获评为全省第一批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全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以共青团助力乡村振兴为抓手,推报青云谱镇城南聂村获评为全省生态文明示范村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