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计划”:打造西南大学“青马工程”培育高地
2018-05-14张潇楠
张潇楠
2018年5月5日,西南大學田家炳教育书院涵慧厅。
纪录片《马克思是对的》刚刚播放完毕,王景宇又朗诵起《共产党宣言》。随后,郭思敏、马鹏鹏、李德、李鑫、王鹏辉、储锦铖6名学生分别就《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法兰西内战》等马克思经典篇目展开了分享。这场题为“信仰,为青春引航”的专题学习,是西南大学“香樟计划”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团日的一部分。
“香樟计划”育新人
“滔滔嘉陵江,巍巍缙云山,泱泱大学城,其名曰西南。”西南大学是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在郁郁葱葱的校园中,香樟随处可见。每年春天,新叶长成之后,老叶开始脱落,香樟一年四季始终绿意盎然,充满了勃勃生机,香樟也因此而成为西南大学的校树。借用这一寓意,西南大学团委于2016年10月正式启动实施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香樟计划”。
“香樟计划”,取名自校树香樟,意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香樟计划”每期培训为一年,立足于打造西南大学“青马工程”的培育高地、建设青年学生骨干健康成长的红色园地、搭建青年团校的示范阵地、拓展党建带团建的生动载体、推进学校共青团深化改革的实践探索的总体定位,旨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学生骨干,着力培养有价值理性、有家国担当、有人民情怀、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切实为党凝聚和培养青年人才,为青年学生树立榜样。
“四个注重”建机制
围绕着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学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西南大学团委坚持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围绕“香樟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专题集中培训、学习沙龙、素质拓展、社会实践与观察、对外学习交流、成果实践转化、跟踪协同培养7个模块,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四个注重”的工作机制。
注重问题导向、定位把握,激发工作活力。聚焦青年骨干成长和培养的问题和痛点,把准工作定位。一是总体定位:打造学校“青马工程”的培育高地,建设青年学生骨干健康成长的红色园地,搭建青年团校的示范阵地,拓展党建带团建的生动载体,推进学校共青团深化改革的实践探索,切实为党凝聚和培养青年人才,为青年学生树立榜样。二是对象定位:学员选拔坚持五湖四海、不拘一格,有主要学生干部、学霸、创业先锋等来自各个方面的优秀青年学生代表。三是培养目标定位:以“价值理性、家国担当、人民情怀、人文悲悯、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在各类优秀青年内心深处种下红色基因。
注重本真本位、凝练特色,强化工作效力。一是坚持本真本位。设计了专题培训、素质拓展、“青春派”沙龙、社会观察与实践、对外学习交流、社会实践成果转化、跟踪协同培养等7个培训模块,每项培训都坚持“少而精”和“真而实”,树立学生本真需求导向的内容供给准则。二是坚持分类分层。采取集中与分组相结合,以相近学科、相同兴趣为基础,分组开展学习分享、调研实践,同时配备一名专职团干作为指导教师。三是坚持实践体认。组织学员完成“四个深入”实践体认活动:即深入农村开展社会调查与生产劳动,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体验,深入革命老区开展“红色之旅”实践锻炼。四是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精心安排社会实践成果转化环节,要求每个学员为所在团学组织撰写一份改革方案、一篇社会调查报告,每年至少参与60小时志愿服务活动。
注重协同整合、交融渗透,拓展工作张力。一是注重协同整合。协同学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等部门,用好政策、资金、服务等资源支撑,构建“青马工程”的良好组织生态。二是注重交融渗透。注重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学习型团学组织构建、学生海外交流等工作协同整合、交融渗透,拓展工作张力。两年来,共选派35名学员参加台湾“孔子行脚”活动、30名学员参加“井冈情·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35名学员赴美国、日本和台湾参加“全球领导力与创新力培训”等。依托城乡社区市民学校集中开展“三点半课堂”“爱心储蓄银行”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学员撰写的调研报告荣获第十五届“挑战杯”重庆市赛区特等奖两项,其中一项获全国一等奖,该项研究成果也被重庆市扶贫办采纳。
注重系统推进、跟踪培养,沉潜工作定力。力争在学员能力素质提升、就业考研推荐、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有效帮助和扶持,积极拓宽学员们的成长成才渠道。一是在各级团学组织干部选拔培养和评优评奖上优先推荐,两年来,获评学生标兵4名,标兵候选人4名,国家奖学金14名,国家励志奖学金22名。二是在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生推免中,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目前已有5名学员入选。三是在研究生支教团推选上,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目前已有10名学员入选。四是推荐优秀学员参加出国(境)访问交流项目,目前已达到近100人次。
“四个融入”增实效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香樟计划”的重要遵循。为不断增强“香樟计划”的实效性,西南大学团委还以政治理论学习、社会实践锻炼、国际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积极推动“香樟计划”与青年学生成长需要有机结合的“四个融入”,广泛开展“青年大学习、践行新思想”主题学习活动、“走进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调研活动、“身边好青年”青春故事分享会、“弘扬主旋律、传播好声音”网络主题教育活动、“青春建功新时代”创新创业沙龙、“我眼中的马克思主义”主题征文比赛等系列活动,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有效增强了“香樟计划”的内生动力。
“香樟计划”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四个融入”至关重要。自该计划实施以来,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叶荫、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显良、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王志章,以及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东方鑫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龚大兴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先后加盟“香樟计划”,不仅满足了青年学生的内在要求,还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既体现了传统的“红岩精神”,又增强了青年大学生的获得感。校团委书记孙楚航认为,只有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不断拓宽工作视野,创新工作方式,才能为“香樟计划”不断注入活力,使这项工程真正像校园里的香樟一样,郁郁葱葱,不畏风雨,充满生机与活力,帮助青年大学生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与信念,将青春的精彩书写在脚踏实地、滴水穿石的行动之中。
(作者系西南大学团委组织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