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高考地理全国卷看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

2018-05-14林成辉

考试与评价 2018年10期
关键词:要素考查区域

林成辉

【摘 要】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式。本文从2017年全国高考地理乙卷中“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分析地理综合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关键词】综合思维素养 地理概念 区域地理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综合思维即综合性的分析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式。地理学不仅限于研究地球表面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对其进行要素的综合分析,地方的综合分析,以及时空的综合分析。基于全国卷对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本文主要从高中地理教学角度探讨如何落实综合素养的培养。

一、全国乙卷中“综合思维”素养的考查

全国卷乙卷地理学科命题以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为依据,彰显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对于“综合思维”素养考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以2017年全国卷乙卷为例)

第一,地理要素的综合,从多个方面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考查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第6~8题,该题组以“水循环”为主题,考查内陆地区理论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的关系及区域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作为命题线索,考查考生对地质地貌、植被、水循环、河流水文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与理解。

第二,地方的综合。全国卷乙卷注重区域的考查,试题往往以区域为背景,突出区域分析与研究,引导学生在知地、析因、究理中展现思维过程,考查空间认知能力、地理因果关系推理能力、区域特征分析能力和人地关系的评价能力。如第7题考查实际蒸发量大小的影响因素,通过比较流域内坡向、洪积扇、河谷和湖盆等不同部位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区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三,关注地理事象在时空维度的发展变化特点。第1~3题,以“城市绿化问题”为主题,主要考查植物分布与城市管理。在时空维度上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我国东部地区”“时间为3月25日”“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以判断当地的春季树木发芽,由此推断当地的地理位置,在此运用了最能反映地理环境特点的植物进行区域定位。

第四,依托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融入新情境”解决现实的地理问题。试题出现的许多中学地理教学少见的专业名词:如常绿灌木、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等,学生需通过文字、图像信息先理解这些专业名词,并将其与已有知识重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然后运用新建构的知识结构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这重点考查了学生考试现场的学习能力,以及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地理综合素养下的地理教学策略

1.以思维导图为载体,构建知识体系

地理概念不仅是地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地理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运用的过程。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地理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有助于地理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例如:大气环流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和原理,其主要与近地面冷热不均有关,进而引导学生根据引发近地面冷热不均的原因角度分析说明全球性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局部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

高中地理教材的地理知识间存在不同联系,依据地理之间的各种联系,围绕地理概念设计主题,将不同学段、教材不同章节的同一主题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核心知识的联系线索,把某一地理知识放到与其他地理知识相互联系的整体上去认识,指导和帮助学生积极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有理解力和可迁移的知识结构,进行横向、纵向的知识联系,尤其是纵向探究。例如围绕工业发展这一主题,可以将必修2第四单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必修3第四单元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必修3第五单元产业转移等知识点进行知识整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拓宽思路和开阔眼界。

2.创设情境,以问题探究为主线

综合思维并不能自然而然地在教学过程中自发产生的,只有具备概念解构、迁移和应用的情景需求才能触发综合性思维活动。地理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学过程中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关注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

因而教学时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即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思维素材,进行跨学科思维素材的整合,搜集日常生產生活中、时事新闻等媒体中的思维素材,并将素材与教材有机结合,把主干知识、重点知识考点化和问题化。通过创设试题情境,多角度剖析与设问,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知识,以构建解决问题的灵活知识网络,培养思维的敏锐性和流畅性。

三、以地理特征描述为载体认识要素的有机组成

以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关联、区域演变等对任意区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构建对区域的本质理解,逐渐建立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类活动作用于地理环境时产生的有利、不利影响,学会运用地理原理、规律,以实现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教学中按“区域+主题+人地关系”的思路进行教学。例如西北地区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西北地区总体的自然环境特征,让学生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特征的形成原因,从而明确这些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在分析西北区域特征基础上,归纳西北地区突出区域特征为干旱,这样的教学过程可让学生在分析地理问题时自觉养成综合思维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汤国荣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0)4—6

[2]吴岱峰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0)6—10

[3]皋万莉 基于探究性学习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要素考查区域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分割区域
擦桌子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区域发展篇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