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年报业绩比拼保险公司领跑,券商、公募紧追
2018-05-14惠凯
惠凯
进入3月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发布了2017年年报。作为上证指数权重第二大的板块(非银金融占上证综指权重的9.46%),非银金融板块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在细分板块中,保险板块利润规模最大、增速最高,仅中国平安等4只险资A股去年就实现净利润1413亿元;已披露年报的30家券商去年共实现利润787亿元,其中大型券商整体表现较好;上市公司参股的22家公募基金去年录得净利润108亿元。
券商板块中,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大型券商优势尽显,其中中信证券净利润过百亿。中小型券商则喜忧参半,其中东吴证券利润率下滑47%,跌幅较大。有券商研究员指出,在市场交投清淡、监管从严的背景下,大型券商的客户储备和风控优势更加突出,大型券商的优势还将延续到场外衍生品市场,该业务有望成为券商的新利润增长点。
而保险公司业绩增长喜人,已公布业绩的4家险企均实现正增长,其中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过40%。但A股走势不涨反跌。多位机构人士向记者表示,保险股的估值修复已基本完成,由于拥挤效应和高基数效应,机构投资者集中调仓导致保险股行情走坏。
另外,根据参股公募的上市公司年报披露,22家公募基金业绩得以曝光,其中大部分在2017年取得正收益。工银瑞信以超过18亿元的净利润总量领跑,易方达等4家大型公募的净利润增幅均在20%以上。但华泰柏瑞净利润同比下滑达12%,国金基金更是成为唯一的亏损公募。
券商的2017:中信净利过百亿,
东吴业绩接近腰斩
券商行业中,Wind数据显示,目前公布年报的30家券商2017年实现净利润总计787亿元。其中中信证券2017年实现营收433亿元、同比增加14%,归母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加10%,领跑行业。其他大型券商如海通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等业绩也都实现正增长。
大型券商之所以表现更优异,东北证券非银金融行业研究员葛玉翔向《红周刊》记者表示:“由于2017市场交投清淡,优质客户储备的差距加速放大;监管从严,合规风控完善的大型券商有望获得相对的竞争优势。此外,A+H两地上市的券商由于在2018年初实施了IFRS9(《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部分券商在2017年末兑现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浮盈(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对营收和净利的贡献得到大幅提振。”记者发现,在盈利增长的券商中,投资收益贡献颇多。东方证券称,公司2017年“加大绩优蓝筹股和境外优质股票的配置力度”。广发证券2017年自营业务收益达94亿、同比增39%,收入占比从10%至42%,是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
相比大型券商,中小型券商的日子则有好有坏。东方证券20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35亿元,较上年增长53.57%;浙商证券2017年营收基本未变,净利润为10.64亿元、同比跌14%。
最惨的是东吴证券,2017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8亿元。公司解释称“主要因为其他业务成本上升116%”,尤其是投资交易业务和信用交易业务的成本增幅均超过40%。以信用交易业务为例,Wind数据显示,从2016-2017年,东吴证券两融和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排名分别从23下滑至31、11下滑至14,规模缩水明显。尤其是质押业务,交易股份市值从715亿元降至486亿元,将导致利息收入锐减。
“大型券商以股票质押为代表的资本中介业务之所以在2017年获得快速增长,是因为大券商自有资金更充足,资金成本较低的优势得以显现。”葛玉翔还表示,在监管层要求资管去通道的号召下,大型券商的主动管理能力优势更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面临传统业务的监管压力,不少券商选择了衍生品作为业绩突破口。浙商证券旗下的浙商期货去年营收18.5亿元、同比增长41%,在各项业务中增速最大,录得净利润约2亿元;中信证券则押宝场外期权业务,据东北证券研报统计,2017年末中信证券衍生金融工具规模名义本金590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1%。葛玉翔分析称,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对公司的客户储备、资金实力、人才培养、风控实力和定价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大型券商在这方面的优势更明显,以去年11月为例,场外期权+收益互换市场上的CR5(业务规模前五的机构市占比总和)分别为93%和83%,未来该业务有望成为大型券商的新利润增长点。
记者还注意到,券商板块在过去两年中大幅跑输金融板块,有越来越多的分析师关注到这一板块。东吴证券研究员丁文韬表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作为券商龙头有望实现强者恒强,且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上调至买入评级。
4家A股险资业绩均正增长,
為何股市不买账?
相比券商股,保险股在2017年的行情中引人瞩目,投资者均对保险公司的业绩给出看多预期。近期A股上市的4家大型险企公布年报(剔除天茂集团、西水股份),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等4家险企2017年共实现净利润1413亿元,且均实现正增长。作为保险板块的龙头公司,中国平安201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91亿元,同比增长43%;中国人寿净利润增速达69%。
“中国平安2017年年报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尤其是寿险的一年新业务价值(NBV)增速达到32.6%(此前预期30%),EV增速29.4%(此前预期25%),另外净利润达到891亿元还与平安好医生一次性确认重组收益108.5亿元有关。”葛玉翔指出,中国平安报表的核心新亮点在于:首次披露营运利润,体现了未来利润稳步释放的动能;金融科技成为提升公司未来业绩与估值的有力保障;4家“独角兽”企业有望打开未来估值新的想象空间。
但优秀的业绩未能提振股价。今年以来,保险板块跌幅13%。据记者了解,买方和卖方年前对保险股整体上以看多为主,这一波杀跌也让重仓保险的基金损失惨重。以华安基金杨明管理的华安策略优选为例,去年4季度报显示,前五大重仓股里第1/3/5均为保险股,自1月下旬以来,净值回撤12%。
从风光无限到跌跌不休,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预期差呢?葛玉翔指出,客观来看新华保险,年报有两处不及市场预期:一年新业务价值(NBV)增速为15.4%(此前预期为20%+);全年82.82亿元的责任准备金补提让市场略感莫名其妙。同时,公司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开门红”不及预期,使得代理人春节前后的举绩率水平仍处于中枢下方,市场对2018年公司代理人增速目标(增长29%至45万人)、留存情况和健康险新单增速目标(增长30%至150亿元)是否能实现产生担忧。至于中国平安,他认为,由于公募机构超配该股,3月以来中小创个股表现活跃,吸引部分资金调仓换股,此外由于去年同期保费增速较高、部分“不坚定”资金趁利好兑现利润,拥挤效应和高基数效应造成了股价的下跌。
就市场整体估值来说,一位上海的私募基金经理向《红周刊》记者表示,目前上证50整体的估值虽然还谈不上高估,但也不再便宜。“茅台的总市值8000多亿、市盈率超过30倍,中国平安总市值超过1.2万亿元,出现幅度较大的回调是很正常的。”他认为,2017年按照“估值修复”买入保险股的逻辑目前已不成立。就板块而言,“目前上证50重心下移,最大的风险来自于银行股。近期数据显示,银行坏账率有抬头趋势,叠加市场对宏观经济的谨慎预期,银行缩表、房地产去杠杆,保险投资收益下降将成为趋势,投资者风险偏好就会降低”。
葛玉翔估算,2018年在“保险姓保”+“监管姓监”的背景下,各家险企渠道实力、代理人销售能力、客户储备差距加速放大,预计上市险企2018年全年的保费收入增速为10%。
公募基金强弱分明,
华泰柏瑞、国金下滑明显
除券商、保险外,随着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进程的深入,上市公司参股公募基金公司的业绩也呈现出来。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28日,已有24家公募基金间接“披露”了2017年业绩。去年实现总利润127亿元。整体来看,大部分公司净利润都有明显的增长,尤其是大型老牌公募。在上述公募中,工银瑞信净利润最丰厚,达18.39亿元、同比2016年增长12%;易方达基金增速最快,2017年录得净利润14.02亿元,博时基金全年录得净利润9.39亿元,同比增长34%,招商基金、广发基金的增幅分别为28%、22%。
在已公布业绩的公募中,永赢基金成为业界黑马。2017年公司录得净利润7724万元,同比增幅为103%,利润率提高4%。2017年,永赢基金管理规模从43亿元扩张至867亿元,不过以债券型/货币型基金为主;Wind显示,永赢基金的管理规模目前行业第33,但在监管层剔除规模排名中的货基因素后,考虑到未来对货基监管愈加严格,永赢基金的黑马态势能否延续还需观察。
比较来看,华泰柏瑞2017年业绩滑坡幅度较大。去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1.76亿元,同比下滑约12%。国金基金业绩最惨,2016年尚盈利5000万元,2017年却亏损2249万元。Wind数据显示,国金基金2017年末管理资产规模为354亿元,但几乎全部为货币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基金规模仅有15.6亿元。
对此,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向《红周刊》记者解释,货基、债基、股票/混基的管理费不同,本质上体现了管理难度的高下。“货基管理难度低,年化管理费一般在0.5%左右,股基在1.5%左右。”而且2017年是债券小年,年中时债基赎回情况比较普遍,尤其是委外资金的赎回诉求很强烈,或许是导致以货基/债基为主的公募基金业绩不佳的原因。
对于公募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曾令华认为,美国股市证明主动管理型基金长期很难跑赢市场的平均收益,随着市场有效性的增强,A股也会向美国市场靠拢。“未来工具型产品有望成为中国公募基金的发行主流,公募基金专注于指数型基金、ETF基金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