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红霉素分散片工艺和质量控制研究

2018-05-14张敏

科技风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工艺质量控制

张敏

摘要:目的:探究罗红霉素分散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式。方法:试验制备罗红梅素微囊,筛选辅料,确定最佳处方、制备工艺。结果:罗红霉素微囊制备,实现常规交联聚乙烯呲咯烷酮、新型羟丙基纤维素与羧甲基淀粉钠崩解剂间的转换,同时采用新型硬脂酸镁润滑剂,新型乳糖、微晶纤维素润滑剂。结论:改进后的生产工艺合理,且生产的罗红霉素分散片质量符合相标准,对此值得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罗红霉素;分散片;工艺;质量控制

罗红霉素分散片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类药物,适用于上下呼吸道、皮肤组织等感染病灶治疗。药物使用不仅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利于自身利用价值提升。随着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广泛应用,自身制备工艺繁琐性等弊端也逐渐暴露,为改善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口感、药性,不得不围绕质量第一的原则对其制备工艺进行改进。本文主要对罗红霉素分散片制备中润滑剂、填充剂、崩解剂等物质的应用与质控展开分析,如下所示。

1 仪器与试药

实验中涉及到的设备包括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捷呈实验仪器有限公司DHG9035AE型)、旋转式压片机(上海天祺制药机械有限公司ZP19型)、智能溶出度试验仪(天津天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ZRS8GD型)、分光光度仪(I:1本岛津UV1601型)等。

试药包括罗红霉索(安阳九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乳糖(河南万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美国ISP公司)、聚丙烯酸树脂1V(连云港万泰医药材料有限公司)、微晶纤维素(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等。

2 方法与结果

2.1 制备微囊

取适量罗红霉素原料,完成粉碎后,过100目筛;加入聚丙烯酸树脂Ⅳ乙醇溶液制软材,待干湿适宜,过60目筛后制粒,干燥温度60℃,水分不超过2%。

2.2 处方工艺优选

取各处方辅料过100目筛,均匀混合原料、硬脂酸镁后压片。各处方生产样品,必须按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以及本品原质量标准展开质检。微囊罗红霉素苦味比原工艺弱,在微囊工艺上,利用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作片剂的崩解剂,介于压片粘冲,但不添加分散时间不达标,对此可用羟丙基纤维素(低取代)、羧甲基淀粉钠做崩解剂,虽分散时间较长,但片面光滑达标。

2.3 工艺验证

新工艺罗红霉索分散片片面光滑,质量较好,且其他指标无影响,说明新处方工艺有效、可靠,可完全代替常规处方工艺。

3 讨论

随着医学研究不断推进,衍生药物的临床应用、疗效逐渐被开发。罗红霉素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衍生药物,药性直接关乎医疗服务质量及患者生命安全,对临床治疗有着现实意义。介于原料配方因素,药物会有一定苦味,通过处方工艺优化,可以弱化药物自身苦味,为临床医疗更新换代奠定了良好发展[1]。

通过研究发现罗红霉素有四种试剂形式,如干混悬剂、片剂、颗粒剂、囊剂等。其中片剂罗红霉素应用最为广泛,原因在于药物本身苦味相对较弱,且临床疗效显著。介于片剂罗红霉素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性,对此临床推广认可度较高。。但实际上,片剂罗红霉素制备工艺不仅繁琐,且药物苦味只能弱化不能全部掩盖、消除,对片剂罗红霉素的现代化发展形成了局限性。对此就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处方工艺消除其苦味,同时大规模生产苦味最小的片剂药物。

剂药物制取环节,可以采取微囊化技术,将片剂罗红霉素的苦味降到最小,实现药物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但在实践中,虽然药物苦味有所弱化,介于制备方法因素,致使药物储存期限缩短,极易出现变潮问题,与其他药物结合会出现粘冲,药物质量急剧下降。药物制备必须围绕质量第一的原则,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最大程度弱化外界因素对其质量的干扰。对此低取代烃丙基纤维素粘合剂应运而生,药剂在片剂制作环节对罗红霉素原料起保护效果,将药性干扰降到最小。同时提升罗红霉素片剂质量、硬度的同时,对药物其他指标无干扰。介于药物制备缺陷,在本次实验中,采用了羟丙基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两种试剂,使药物得到质的飞跃[2]。

药物制备环节,还需明确掌握药物材料,为制备流程的规范化奠定良好基础。同时需明确掌握试剂应用的可行性,为药物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是罗红霉素原料的微粉化处理。主要目的是加速药物溶出,促使分散片崩解均匀,也是分散片制备必不可少的环节。微粉化处理标准,是指原料药、辅料达到粒径指标,可通过100 目筛网检验,确保分散体均匀。

其次共同研磨药物、亲水性辅料。单独研磨小剂量药物会产生黏连情况,且研磨精密度、均匀度不能保证。亲水性辅料的存在,可避免药物聚集,增强了其润湿性,对药物溶出其帮助性作用。崩解剂的加入直观重要,加入方法不限,可外加或内加一种崩解剂,或内加外加不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崩解剂。基于分散时间角度分析,加入羟丙纤维素时,内加法分散时间最长,依次是内外加法、外加法。

最后优化制粒。可采取一步造粒,或是真空制粒,利用的设备也不同。但造粒结果都为球形颗粒,均匀且富有气孔,致使其具有一定的可压性、流动性。当然颗粒粒径也必须规范,因为粒径越大,主药溶出越慢,对此要求分散片湿粒不超过1 ㎜;干颗粒粒径不超过0.305ram,最大不超过0.6ram,与常规制备工艺的颗粒要细。颗粒越细,药物的流动性越高,符合高速压片标准。为确保压片质量,还需加入一定的气相微粉硅胶,借助助流剂达到理想压片效果[3]。

为优化制备工艺,可适当加入新型辅料,通过助悬剂等溶剂的加入,制备富有良好口感,以及制备工艺简捷的罗红霉素分散片,确保分散片服用口感的同时,促进药物在体内的迅速吸收,减少对胃刺激的同时,确保药性稳定与持久。患者服用可直接吞服,或是置于温水内呈混悬液后服用,同时药物口感的优化,对婴幼儿或是吞咽障碍的患者来说效果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分散片處方工艺的优化,主要在于药物口感及压片整体质量的提升。微囊化的新制备工艺,提升了罗红霉素分散片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改进后的工艺科学且合理,值得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于莉萍.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合成方法及质量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7(35).

[2]董文刚.罗红霉素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改进[J].科学与财富, 2017(11).

[3]李红艳.罗红霉素分散片的研制[J].中国科技投资,2016(30).

猜你喜欢

工艺质量控制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穿在身上的火箭工艺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北美武器公司工艺转轮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