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念好“乡土经”象山打造魅力竹乡

2018-05-14刘君航

浙江林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象山县象山根雕

刘君航

在“两山”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及“两山”发展百强县名单中,浙江7地跻身全国“十强”,宁波市象山县位列其中。在“生态梦”圆梦征程上,象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绿色发展的探索,踏出了一串坚实有力的绿色足迹。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9.1%,空气質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每立方厘米大气负氧离子含量1.47万个,农村环境整治由点到面、成片连线推进,半岛大地满眼绿色、郁郁葱葱,犹如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被誉为“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和“天然氧吧”。

发展竹林复合经营

竹林是宁波市主要林业资源,象山现有竹林13.8万亩,全年产笋量仅3420吨,这与周边县(市、区)相比,产量较低,冬笋产量更低,直接影响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为此,象山县于2012年在潘家桥村建立基地,实施了“毛竹笋用林高产高效示范与推广”项目。2017年,引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科技力量、国家级和宁波市科技项目,在此建立了中国林学会林下经济象山示范基地,进行毛竹林下竹荪、姬松茸等食用菌仿野生栽培技术和毛竹林下黄精、三叶青等中药材栽培技术示范。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一亩山万元钱”的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竹林经济效益,为全市、全省、全国建立可复制的样板。

潘家桥村黄泥头山毛竹林场正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林场积极与省、市、县农林部门合作发展林下经济,不断探索生态种植。从最初的春笋冬出,到竹荪、三叶青和黄精培育,2017年开始试种林下大球盖菇,获得了初步成功。爬上黄泥头山上,但见竹林深处搭建着许多棚屋,而通往棚屋的小路则都铺着竹片垫子,两边用毛竹压着,走上去不沾泥,很干爽,仿佛进入了古老的原始竹林村。在这里,每一块土地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走在竹林里,不时能看到白色鲜嫩的竹荪、清新怡人的药草,有的区域还圈养起了鸡鸭和山羊。竹林下放羊不仅让林下的杂木叶子变成了养羊的上好饲料,而且羊的粪便又养肥了竹林,如此循环,可谓一举两得,竹林生产出的竹笋产量明显提高,在竹林下放养的羊也肉质鲜美,价钱比市价高出许多。这种竹林复合的经营模式,不仅提高了毛竹林土地资源利用率和经营效益,而且能有效调动竹农经营毛竹林的积极性,对进一步发挥区域竹产业发展潜力,促进竹产业健康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融合竹业三产

象山县西周镇竹林面积达6.7万亩,占全县竹林面积的55%以上,山海竹林分布有序、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形成了人山竹海有机融合的独特风景。近年来,象山县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西周镇以竹乡之美、古村之韵,成为全县发展的重要引擎。全镇以儒雅洋山区竹林资源为依托,建成竹业重点村20余个,竹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超过70%,竹旅游康养达到5.3万人次。西周儒雅洋山区山峦起伏,北面港畔涟漪,拥港揽湖,山海相望,“一步一景、处处入画”。近年来,西周镇以竹笋节为契机,开发“深山竹食寻觅之旅”,目前已有“溪上人家”“竹林人家”“儒雅山居”三大品牌30余家精品农家乐挂牌经营。厨娘们精心研发与竹笋相关联的上百道菜肴,吸引央视7套“美丽中国乡村行”摄制组来西周进行专题拍摄。西周竹笋节至今已举办了10届,在宁波市乃至全省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主会场隔溪张村是竹乡民俗文化特色村,以竹乡民俗文化长廊为载体,以体验竹农生活、品尝美味笋宴、制作竹工艺品为主要内容,让游客体验西周竹文化的丰富多彩、古色古香,仅2018年竹笋节期间就吸引游客2.8万人次。

西周镇的竹产业发展并不满足于竹子简单的使用价值,更是深度挖掘竹子的工业禀赋。随着市场对汽车配件轻量化、环保化要求的日益提高,西周企业家早就将发展目光放到竹材料上。竹子经过加工处理成竹纤维,再将竹纤维作为汽车配件的制作原材料,具有轻量化、可环保降解、安全稳定、异味少等优点,再结合西周丰富的竹林资源,2016年,国内汽配行业的龙头企业华翔集团与西周镇达成合作意向,计划投资2亿元在西周建立华翔竹纤维加工企业,将西周的大片竹资源转化成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汽车配件。目前,华翔竹纤维项目已基本在西周落地,竹纤维生产线1.0已进入试运行阶段,生产线的再优化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2019年华翔竹纤维项目将正式投产,届时西周竹产业年产值将上升至2亿元,迎来竹产业新纪元。

打造竹雕特色之乡

象山是天台山余脉向东延伸入海的地方,地处浙东中部沿海,境内山岭起伏,盛产毛竹。郁郁葱葱的竹海绵延达10万余亩;每年砍伐的原竹200万支,留下同样数目的竹根。千百年来,象山人栖居竹乡,食竹之笋,用竹之器,成为竹刻艺术的滥觞。在20世纪70年代前,象山的竹根雕多为散户个体行为,且未形成产业。1978年后,西周镇张苍竹带头,何幼真、郑宝根、张德和三人继之,共同创办西周工艺美术厂,生产“竹根通体圆雕”的寿星、石榴小孩等作品。此后,何幼真创办了象山县工艺美术公司,张德和创办“德和根艺坊”(后改德和堂),郑宝根创办“宝根阁”,张秉益创办“秉益堂”,陈春荣创办“荣艺堂”。特别是张德和在实践上创造局部雕和写意法,开辟了竹根雕艺术的新天地。2006年,张德和根艺美术馆成立,成为象山竹根雕创作的基地和中心,并带徒授艺。通过几代人集体的努力,象山竹根雕艺术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浙江新三雕之一。象山竹根雕在继承中国明清时期传统竹根雕刻工艺及其风格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艺术,充分利用竹根天然形状,雕刻成各种人物、佛像、动物等,形象生动,形态逼真。在造型艺术上,突破传统的用料规范,连根带须,一并应用,再现返璞归真妙趣。

象山竹根雕艺术就这样得以传承并发展,涌现出大批以竹根雕大师张德和为代表的根雕手艺人,他们的作品多次获全国、省级金奖。张德和、郑宝根、周秉益等还被文化部派赴法国、希腊、以色列考察访问,进行文化交流。目前,后起之秀不断崛起,其中陈春荣继承发扬留青刻竹传统工艺,精雕细琢,清雅至极,深受中外客商喜爱。截至目前,象山广大竹根雕工作者共开发产品500多种,创企业30多家,涉及10多个乡镇(街道),从业人员300多人,年销售1000多万元。为了传承好宝贵的文化遗产,象山还将西岙郑村的老年活动中心改造成竹工艺活态传承基地,内设各种竹编制品1000余件,供游客游览参观,并定期举办一些活动,教习竹编、竹刻等工艺。在2018中国(上海)国际竹产业博览会期间,象山县西周镇还荣获竹雕之乡称号。象山郁郁苍苍的山涧竹林,孕育出一群聪慧的民间艺人,他们雕竹根、品竹韵,以艺术的手法展现了竹子的品格和特性,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象山县象山根雕
象山无象
天下无敌手
再访陆象山先生讲学堂
浅谈幼儿园大班根雕活动的研发与实施
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有趣的根雕》
叫醒太阳公公
象山
象山县教师作品选登
根雕艺术品正逐步进入收藏领域
刘勇根雕艺术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