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强,则少年强

2018-05-14沈红梅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以色列利益内心

沈红梅

原《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全一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三框“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第二目“维护国家安全”,在现《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扩展成一整个单元——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原本的一目内容,教师在教学处理中已经比较为难,这个问题在曾经的优质课评比活动中十分明显。那么,困境究竟由何而起?

一、困境的缘起

所谓“国家安全”,据百度百科参考国际关系学院编著的《国家安全学》解释,是指国家的基本利益,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也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第2条指出:“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对比中西方青少年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中国起步晚且尚未健全,中国青少年甚至成年公民国家安全意识薄弱,教育内容也是相对比较滞后且不甚完善。诸多国家分阶段系统地进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比如美国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从幼儿园到中学分阶段有重点展开,从国防素质教育到法治意识教育、从权利与责任意识教育到国际合作意识教育等,渗透在中小学的公民教育当中;甚至还建立起国家安全教育的“立体网络”,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大众传媒整合起来,有效地促进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的落实。虽然中国也有仿效和努力,但仍然缺乏规范和持续,以至于收效不显著。原思想品德“维护国家安全”这一目内容之所以不好处理,便是我国国家安全教育困境的一个缩影。

记得在前两年市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诸多的参赛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的处理方式都只是选择呈现一些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对这些行为的处理。那些举例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尽管案例丰富,有视频新闻,有文字报道,但学生只是浅识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略知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最终不但没有理解国家安全的深刻内涵,而且更无法引起情感的有效共鸣。

那么,處于如此教育形势背景之下,如何才能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我们的课堂更具情感和实效呢?

二、策略的偶得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个“我是演说家”节目的演讲链接,演讲者是美国哈佛大学的一名中国留学生。笔者饶有兴致地点击链接听了她《国强,则少年强》的那段演讲,结果受益匪浅。

在演讲中,演说者许吉如介绍自己所学专业是国际政治,班级同学来自世界各地,包括叙利亚、以色列等国。留学期间,她曾经去以色列进行实地考察,正是这次考察,她才有了不寻常的经历和感受。

首先,机场特殊严格的安检搞得她觉得自己被当成恐怖分子一样,令她十分不安和不解,但是许吉如的以色列同学十分平静地告诉她,这是他们多年的航空常态。因为自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以色列国民一直受到各种恐怖力量的敌对和侵袭,因此他们就只能用这样最保险也是最笨拙的途径去降低危害。其次,当飞机安全降落在特拉维夫时,机舱内全体鼓掌,以色列同学又解释道,每一趟航班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只要飞机能够安全降落,他们便会用掌声互相鼓舞,因为他们对安全有一种执念。据说这种执念是从二战时期开始的,由于纳粹对犹太民族的残忍屠杀,他们的父辈不是在逃难就是在逃难中遇难,自从那个时候起他们就成了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民族。那位以色列同学感叹道:“国家太小,袭击太多,我们输不起!”

听到这里时,笔者的脑海思绪飞驰,许吉如的亲历所闻让我这个局外人也强烈地感受到不安全感对于一个国家和他的国民而言,是一种多么可怕的体验。如今的以色列,其实在国防、军事、科技、农业、商业、金融等诸多领域都是世界强国,然而这样的一种不安全感,让众多的以色列国民失去了一份内心的安定。这样的不安全感,让他们时刻背负外界潜在的威胁,时刻在担心又会国破家亡而逃难流落。而此时的我更是万分庆幸,在我的国度,在我的周边,不会有人时有如此之担忧惧怕,更多的反而是国家强大、国家安全带给我们内心似乎不太会经常意识得到的那份心安理得,不必担心战乱,不会惧怕漂泊。

还有一个情节,是许吉如描述另一个叙利亚同学的感慨。当叙利亚同学得知她毕业之后就要回到中国的时候,他说很羡慕,因为他的国家长年在内战之中。虽然留学期间他们都叫“哈佛留学生”,但是除此之外他们各自都还有另一个身份,一个叫“叙利亚难民”,另一个叫“中国国民”。难民与国民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区别在于你是否拥有选择的权利,你是要面临一纸异常冰冷的移民法案,还是说你可以来去随意,回到那个安全温暖的国度家园。

听到这里,我的眼泪不自觉地流溢而出,突然有一种莫名的从来没有过的感动,因为我是“中国国民”,因为我有一个强大和安全的国家。这种感动深深地嵌入我的身体、我的大脑、我的每一个细胞,以至于当我再遇见“国家安全”“国家利益”这些以往生疏的概念时,内心充满了激动,我知道我可以怎样去教我的学生这些内容了。我就要借用许吉如的亲身经历,去感染感动那些沉寂的内心。

三、实践的检验

又一年市优质课评比,比赛内容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一课。我校参赛教师在笔者建议下,在设计该内容的教学策略时,引用《国强,则少年强》演讲视频片段插入教学,并且对比课本第86页活动题中“如何理解‘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使学生在近现代中国学子的感慨中深切体会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这样的设计策略得当,反响甚好。因为当时笔者坐在学生后排担任评委,便听到其他评委都在感慨演讲的魔力,甚至有老师忍不住立即发信息给我,感叹这个视频内容用得太精彩、很有效。最为收获的是学生听完演讲后发表感想的时刻,他们饱含热泪激动陈词,庆幸如今祖国的强大,感恩祖国带给人民的安全感。后面听课的教师被孩子们的表现所触动,不由自主地纷纷鼓起掌来。那时那刻,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应该都在自豪,自豪我们都是中国公民。

都说德育课堂的核心必定是体验,没有体验的德育课堂是失败的,有效体验的德育课堂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以前教学简单的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例,虽然有视频支撑,也确实真实,但学生即使能有粗浅认识,却往往缺乏内心深处的有效共鸣和体验。而像许吉如这样的每一位中国公民,在活着的每一天里,不必惧怕恐怖势力的威胁,无须担心明天的生活是否依旧太平,我们都过着衣食无忧、太平安康的生活。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对比以色列、叙利亚,以至更多处于战乱动荡的地区,我们才更加深切地感到国家利益和安全对于我们民众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当笔者执教“维护国家利益”的时候,看到单元课题和具体课框内容的那一刻,脑海中又马上闪现许吉如的那段触动心弦的演讲。于是,在稍稍提及“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概念后,我随即让学生观看这段演讲。只见一张张稚嫩的脸庞随着演讲的深入而显得越来越严肃认真,我似乎看见此时此刻学生的内心正在产生一股强大的力量,那股力量似乎在他们的心中无数次地涌动着:我们是中国人,我有安全感!有了这样的深刻体验,国家利益、国家安全这样生疏的词语肯定能够深深融入学生内心,而“维护国家利益”的伟大使命也肯定能够深深镌刻在学生内心。如此教学,应当算是有效策略。

正如许吉如在演讲中所说的,在哈佛读书的时候,她会经常被老师安排向同学们解释中国的“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等新政策和新动向。她说她的语言有很多瑕疵,她的观点可能也很平凡,但是她能在课堂上永远有一丝话语权,那是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很重要,所以中国学生的话一定要听。一百多年前,梁启超曾经呐喊少年强则中国强。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少年也应该感知中国强则少年强。因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才会赋予一个少年强大的安全感。相信在这样的教学策略实施中,孩子们的内心必有深刻感受感知和感悟感想。

猜你喜欢

以色列利益内心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I Love You, Dear China
任意门
以色列IWI公司ACE SAR步枪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一块生锈的铁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