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思政教材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策略

2018-05-14陆焱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策略

陆焱

摘    要:目前高中生思政教材文本阅读能力普遍低下,而这一能力却是学生学好高中思想政治的极其重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明晰文本阅读要领、掌握文本阅读方法、梳理文本逻辑关系等策略来提升高中生思政教材文本阅读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文本阅读能力;策略

教材文本阅读能力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生思政教材文本阅读能力的策略谈谈粗浅认识,祈盼同行专家指导。

一、高中生思政教材文本阅读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学生教材文本阅读能力培养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不同程度地存在“三不”现象。

(一)阅读基础不扎实

高中生在理解文本内涵,特别是以文言文形式出现的谚语、格言、诗歌等文本时,由于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以无法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无法把握文本的关键信息,更难以充分挖掘文本的隐形信息。

(二)阅读方法不科学

高中生阅读思政教材文本缺少科学的方法作指导,只是一味肤浅地“读”。这种“读”不是全神贯注的,而是一种散漫的、敷衍式的阅读,对知识理解一知半解,对有效信息获取以偏概全,甚至主次颠倒等,阅读效率低下。

(三)阅读能力不够强

由于学生没有经受过专门有效的阅读训练,缺乏对教材文本逻辑体系的科学梳理,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导致阅读教材文本的能力总是在低层次重复。[1]

二、培养高中生思政教材文本阅读能力的基本策略与具体要求

鉴于思政教材文本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当前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近几年在如何提高高中生思政教材文本阅读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明晰文本阅读要领

1.引导学生通读教材

(1)重视教材导语。教材导语是学生阅读教材、学习知识的“指南针”,是学生学好教材知识的最便捷的途径。认真做好开学第一课的全书导语的教学工作,是引领学生把握教材阅读的基本路径。

高中思政课教材导语包括全书导语、单元导语和课导语等三个层面。全书导语(“致同学们”)介绍某一模块(如人教版《生活与哲学》)全书的基本内容、功能作用、学习方法;单元导语(如人教版《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是对这一单元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提示;课导语(如人教版《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导语)主要是简要介绍本课学习的核心知识、基本理论。

在导语中,教材编写者往往会叙述教材相应层面的知识点、知识脉络和重点问题,学生通過阅读导语则会对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提前了解。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政治教材文本阅读能力,教师就一定要重视教材导语的阅读指导。

例如,在全书导语中,介绍了现行高中政治课教材的编排体例特征,总体分为四个层次:单元、课、框、目。每一目的内容,又由正文和辅文两部分构成。正文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辅文包括了专家点评、相关链接、名言等。其中,专家点评是对正文中所阐述的观点和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和点评;相关链接是为了拓展课本中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在指导学生阅读全书导语时,既要让他们学会区别各个部分的作用,又要把各个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让学生熟悉教材的框架体系、编排特征。

(2)善于标记教材。在对教材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种种的疑问和不解,及时地标记出发现的问题,将有助于对教材的通读与理解。

例如,《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的导语部分,当学生阅读时,一定会有所疑惑,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等,这时就需要学生对此进行标记,在阅读结束后进一步和教师或同学交流。

通过“阅读—标记—交流”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对相关的文本内容会理解得更加透彻和清晰,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材文本的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跳读教材

跳读是通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跳读能够使学生有重点地阅读,又快又准地抓到重点知识,掌握知识脉络,提高学生通读能力。[2]

例如,《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本课中有两个框标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每一个框标题下面都有若干目标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一框标题下的两个目标题。在本课的开始阶段,教师通过让学生运用跳读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哲学的基本问题将是本课学习中的重点。

3.引导学生精读教材

(1)精读重点段落。精读重点段落是学生研读教材,克难攻坚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3]

例如,《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之前跳读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本框的基本内容和框架有了了解,因此对于重点段落,教师就要要求学生进行精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学生通过对本段文字的精读,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别是如何定义的、二者的区别以及侧重点。

(2)研究典型案例。教材中有众多的案例、名言等内容,它们都是教材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典型案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教材文本阅读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于教材的理解。

例如,《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第37页中的“相关链接”“专家点评”部分,分别对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些论点进行了补充或拓展说明。学生研读它能够更好地理解意识的本质。

(3)结合教师讲解。学生在研读教材文本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结合教师的讲解,因为教材文本和教师讲解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教材文本是教师讲解的理论基础,而教师的讲解则会促进学生对于教材文本的理解。学生结合教师讲解研读教材文本,可以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更加全面、清晰和准确。

例如,《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的“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中涉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两大原理的阐述。作为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学生研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讲解,帮助学生从“内涵、外延、作用、运用、标志性词语”等方面进一步区分两大原理,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二)掌握文本阅读方法

1.反思质疑法

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文本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和真理,只有敢于打破常规,大胆质疑,才能使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由于学生实践经验、知识储备有限,难免会遇到不能理解或者超出其能力所及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将自己的疑惑讲出来,与教师和同学讨论,以提高阅读效率。大胆质疑能够使学生对于相关的问题和观点理解得更加精准和透彻,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例如,《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的课标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学生在阅读本课的过程中会提出质疑: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而不是联系、发展?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先阅读爱因斯坦的故事,从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中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所谓对立就是指相互斗争,所谓统一就是指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情形是怎样的?接下来可通过引用老子的名言引出:“善恶、有无、难易、高低等为什么可以相互依存?”“治乱、强弱、祸福、荣辱等为什么可以相互转化?”课堂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与反思,让学生搞清楚事物间最根本的联系是矛盾,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归纳总结法

要有效提高学生的教材文本阅读能力,还要做到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只有及时归纳和总结,才能够有效掌握和理解知识。

例如,学习完《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重新阅读教材文本,通过归纳的方式,总结出矛盾观的主要内容,这样对于“矛盾分析法”的理解也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合作探究法

在课堂阅读教材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政治课学习是一个思想碰撞的过程,汲取知识同样可以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完成,需要让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形成兼收并蓄、思想开放的课堂气氛。这就要防止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变成“一言堂”,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更好地把握教材文本,对一个单元或者一课的内容掌握得更加扎实。

(三)梳理文本逻辑关系

1.宏观重视教材目录

训练学生掌握一节课、一个单元以及一本书的知識体系的能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材文本阅读能力。知识体系是对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考量,在教材文本的阅读过程中如何看到无形中的知识体系,如何掌握知识体系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让学生掌握宏观的知识体系,首先就要重视教材的目录。教材的目录是一本书最基本、最直接的脉络体系和知识结构,通过让学生阅读目录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对哲学知识和原理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图。

例如,《生活与哲学》的目录就是一张简单的知识体系图,每一个单元的标题之间都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其中,第二单元主要探究世界的本质问题,第三单元主要探究世界的状态问题,第四单元主要探究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每一单元之间,每一课之间都是处在一种互相影响的辩证关系之中,共同完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介绍。

学生通过阅读目录,能够有效地掌握本书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宏观的知识脉络,进而促进教材阅读能力的提高。

2.中观把握内在逻辑

《生活与哲学》教材内容的编写总体逻辑是:具体情景—哲理呈现—哲理运用。教材每一课每一框都先从具体情景出发,即把社会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事例作为依据来引出哲学基本观点,再对基本观点进行分析,形成基本原理(世界观层面),最后从基本哲理上升到对哲理的运用(方法论层面),从感性到理性。大体框架就是:情景作引子,引出哲理,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论证,最后引到方法论层面——如何运用。

例如,《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中“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目内容,先通过人类发现并制造出新元素这一具体事例,引出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这一观点,然后再对这一哲理进行分析、论证,即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最后再引出方法论: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微观善用复习提纲

为了增强阅读效率,增强学生掌握知识体系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复习提纲。在一节课、一个单元或者整本书的学习后,都伴随着相应的复习,如何使复习更高效一直是困扰高中政治教学的难题。

例如,学习完《生活与哲学》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回忆的方式列出本课的提纲,然后再次阅读教材文本,通过对照教材找出自己所列提纲中的漏洞和缺陷,从而做到查漏补缺。

在阅读中建构知识体系,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统览全书知识,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既复习了知识,又对教材文本进行了更深一步的阅读,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材文本阅读能力。[4]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培养高中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意义,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一个人的阅读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教学发展要求。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科学高效的教材文本阅读方法,多做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性引导。开拓提升学生思政教材文本阅读能力的新境界,让每一位学生都用心阅读,并学会分享阅读过程中的信息、创意及成果,这是我们思政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尹福春.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刘海伟. 如何提高高中生政治教材的阅读能力[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85.

[3]高艇. 指导高中生阅读政治教材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中学),2014:99.

[4] 朱明军. 高中思想政治课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