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情管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2018-05-14周倩

知识文库 2018年13期
关键词:舆情思政大学生

周倩

在科学技术日益完善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取得了快速发展,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甚至是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通过微博、微信发表的观点通过互联网得到迅速传播,进而产生网络舆情,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力军,但他们存在思想不稳定、自控力相对薄弱等特征,易受网络舆情的影响,所以如何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发挥网络舆情管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是当前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地提高。要想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使之与现代教学要求和学生心理需求更相适应,需要基于网络管理构建舆情管理机制,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创新与规范,因此,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时,除了要重视理念转变、内容更新、方式创新,还要强化网络舆情管理。本文主要针对网络舆情管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1 网络舆情的相关概述

1.1 定义

网络舆情与互联网存在密切联系,即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网络舆情的形成,简单来说,网络舆情指的是公众在特定时期内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针对相关事件进行情绪、观点的表达和传播,主要核心在于公众针对政府行为与表现所提出的意见和持有的态度。作为人才培養重要场所的高等学校不仅聚集着大量社会信息,还是信息中转站,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带来的影响,而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存在性格活泼、社会事务参与度较高、社会责任心较强等特征,将网络融入学习与生活中,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面,还是锻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渠道,所以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网络存在平等性、开放性、便利性的特征,大学生在提升民主意识的同时利用网络针对相关事件进行情绪、意见表达,这就势必会导致网络舆情的形成。

1.2 特征

要想提高网络舆情管理合理性与有效性,首先需要了解网络舆情特征,通过分析与探究,可以发现网络舆情存在以下六个特征:第一,网络舆情存在即时性、便捷性与互动性特征;第二,网络舆情传播相对自由,掌控难度较大;第三,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思想与自控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络舆情的群体盲目性特征;第四,网络舆情存在开放性、丰富性特征;第五,网络舆情事件逐年增多,参与者也越来越越广泛,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第六,网络舆情相较于其他社会舆论表现方式而言在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1.3 产生原因

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现代大学对各类思想给予了极大的包容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校园环境对于不良舆论妥协。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现代大学生日益呈现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现象,但是,由于其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信息辨别能力,易被错误信息误导,出现不良舆论快速发展的情况,进而形成舆论危机。据了解,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与道德对网络信息起着一定的约束作用,只有少数大学生在利用网络传播信息、发表言论时会忽视相应的法律与道德,这也从侧面说明部分高等学校存在监管技术有待提高、管理制度体系有待完善的问题,加上网络存在开放性、虚拟性特征,很多行为无需承担责任,学生越来越享受这种不受约束的滋味,促进了网络舆情,甚至是消极网络舆情的形成。

2 网络舆情管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网络在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延伸大学生思政教育渠道的同时为大学生交流提供了便利,这里所提及的交流既包括学习交流又涉及思想交流,大学生可以多渠道发表观点,使封闭教育空间转为开放教育空间,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舆情管理在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1 有利于净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环境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通过网络获取学习资料与社会信息,在延伸大学生思想教育空间的同时促进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环境的净化,转实体空间为虚拟空间。需要注意的是,海量的网络信息中具有大量的不道德因素,如网络谣言等,加上大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良好的知识分辨能力,对网络空间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基本处于自我释放的状态,所以很多大学生易被错误信息引导,享受犯罪滋味。针对这种情况,大学生思想教育除了要将网络视作教育工具,还要将网络视作教育环境,对思政教育环境进行净化是当前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网络舆情管理在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对大学生学习能力、行为标准、价值观等起着关键性影响,只有树立正确的舆情引导方向,重视环境变化,避免负面舆情肆意发展,才能端正大学生政治态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净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环境,使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符合。由此可见,强化网络舆情管理是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一大的关键点。

2.2 是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局限性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大量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依旧延用灌输式教育模式,对学生个体需求有所忽视,学生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期以往,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思政教育丧失兴趣。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存在一定的约束性与限制性,认为好学生理应完全接受教师教授内容,不应产生不同的看法或意见,这无疑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甚至增加了学生学习压力,为了缓解压力,很多学生通过网络传播情绪,发泄情绪。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对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了依赖,沉溺于自我世界之中,不愿与他人交流沟通,在网络舆情中扮演着聆听者、沉默者的角色,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总得来说,在信息技术日益完善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学习交流、信息获取、情感宣泄的良好空间,课堂教授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学习技能的唯一途径,师生处于平等地位,所以思政教师只有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好的相处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政教育发展。可见网络舆情管理有利于转变思政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局限性。

2.3 对思想教育体系创新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网络信息存在实效性强、便于存储的特征,极易吸引大学生注意力,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网络教育,利用网络获取所学信息与资源,课堂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既存在交互性、便捷性等特征,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自由性,无法完全避免消极言论,甚至存在一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资源,影响了学生价值观培养与信息分辨能力提升,事实上,这些信息资源理应经过分析与处理,才能得以传播。针对这起情况,高等学校应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力度,将网络舆情管理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结合。就目前来说,大部分高等学校都认识到网络舆情管理的重要性,并付诸相关行动,比如分析网络舆情定义与特征,探索网络舆情管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与教学方式,研发新技术,以微信、微博等方式传递正面信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凝聚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网络舆情管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全面发挥,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专业人才,网络大学生思政教育平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长期以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管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持反对态度,影响了思政教育质量。所以,要想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管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在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力度的同时还要保障网络舆情管理与时代发展相适宜,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

3 结论

综上所述,网络舆情管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有利于优化思政教育环境、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还是转变思政教育理念、创新思政教育体系的有效渠道,因此,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对网络舆情传播与管理的重视,在了解网络舆情对思政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网络舆情分析,构建舆情管理机制,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提高。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亚非语学院办公室)

猜你喜欢

舆情思政大学生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消费舆情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