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思政课第二课堂建设研究
2018-05-14赵艳
赵艳
本文力图以思政课为例研究构建适宜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思想政治第二课堂是与第一课堂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以“实践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主要是通过第二课堂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第一部分在引入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建设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部分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二课堂开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重点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第二课堂的路径及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调整,我国新时代现代化建设中对人才结构的需求也在调整。企业对大学生应用性、适用性、实践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用人向效益最大化转变。伴随着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出台,不少大学毕业生走自主创业型道路。而这一切都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重点是要培养大学生面向实际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由重点通过第一课堂学习知识向以第二课堂为主培养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转化。构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理念。
1 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
1.1 第二课堂的概念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从字面意义看,第二课堂是与第一课堂相对应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课外活动为主的教育方式。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
1.2 开展第二课堂建设的必要性
大学生通过开展各种有效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不仅巩固和加深理解第一课堂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探索各种形式的小组任务,依据个性需求特长研发各项素质型的活动。在第二课堂,小组同学们团结协作、自主创新,老师抑或面对面参与到第二课堂指导、抑或通过互联网形式答疑解惑。总之,高校开展思政课第二课堂建设,不仅能够实现对其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有效引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而且大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进而契合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2 思政课第二课堂开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1 当前我校思政课第二课堂开展状况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建设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这一以“两个课堂”为主要特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新模式,旨在引发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机制、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变化。当前第二课堂构建主要在一定的教材体系和教学目标下,解决如何更为合理有效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第二课堂,使学生通过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深化认识,知行一致,提高能力。如何更为合理有效地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的优化。
当前我校第二课堂研究的主要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分析四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方式及学生思想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以实践养成为导向,从教与学、知与行结合的角度,探寻第二课堂建设的有效形态。第二,确立第二课堂总体设计,设立项目实施角色,推进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化、课程化、学分化建设。第三,设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2.2 我校思政课第二课堂的形式和内容
2.2.1主题活动教育
结合四门课程教学大纲设置主题教育,充分的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思想性,时效性和延续性。
2.2.2社会实践教育
每一门课程组织相应的学生实践小分队,让学生通过开展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增强以下社会责任感。
2.2.3 志愿服务教育
第二课堂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引导志愿者在服务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综合素质和个人多项能力。
2.2.4 科技创新教育
思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大赛等项目,了解接触学生,反思教学思想、理念和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中希望广大青年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做到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扎根中国大地,确立远大理想,这也为提高思政课有效性、亲和力指明了方向。
2.2.5 校园文化建设
思政课要深入到校园传统的学生品牌活动项目中,体现在学生艺术舞台和校园媒体上。
2.3 我校思政课第二课堂实施情况
本文以落实课程实践性大作业为例,了解我校思政课第二课堂实施情况。我们首先预设作业任务单,要求学生将课程的核心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让活动促成知识的内化,达成知行的统一。
3 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现有问题及原因分析
3.1思政课第二课堂中社团组织架构需要规范
思政课程下设专业社团(我校在教改后成立了思政课程下的“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设置社团主题,指导教师在社团的发展过程中要指导社团的队伍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让社团发展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
3.2 思政第二课堂缺乏教师有效指导。
当前第二课堂活动多为学生自发地开展,缺乏专职教师指导,导致第二课堂质量较低,难以影响学生的思想层面。
3.3 第二课堂活动的硬件条件不足。
第二课堂活动的场地、经费等硬件设施的匮乏影响了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降低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 髙校思政课第二课堂形态构建的路径和对策
4.1建设“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建设不仅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也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动手、应用、分析、管理、沟通、合作等综合能力。为更好地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在教学中推行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建设“课堂教学、教学实践、校园文化活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4.2 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我们应通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建设与第二课堂活动相匹配的校园环境,把第二课堂活动与实践教学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4.3 加强学生专业性社团建设
通过专业性社团的建设,如成立马克思主义实践小分队,立德树人,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4.4推進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化、课程化、学分化建设
当今高校第二课堂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育人环节,第二课堂的内容及实施效果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独特效应,其功能和效果已经通过某些高校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展现出来。所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牢牢结合自己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立足于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实践能力,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思政课第二课堂建设方案,使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起来,做到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本文属于2017年西安培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知行合一视阈下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建设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PHY1716。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