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如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2018-05-14郑惠燕
郑惠燕
随着我国的教育不断深入的改革,在义务教学中的教育思想应全面塑造学生的德智体美。而音乐教学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是影响学生哦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内容。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需的重要科目,初中音乐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陶冶、鉴赏、情操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正确的价值观。但在音乐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导致无法实际的满足学生的需求。本文主要分析音乐教育在初中阶段的不足,并提出解决策略,从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1 完善音乐教学系统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的音乐教学也是如此,忽略了个体的价值需求,而一味地采取灌输式的方式传授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迫充当接受知识的容易,接受知识的成果也仅仅是由考试的分数进行反馈,这种以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传统教育模式显然是不满足当前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求的,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因材施教。首先,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应当参照现代教育对音乐艺术的要求,根据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个人兴趣为动力,注重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注重艺术实践,鼓励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弘扬民族音乐,促进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除了正确的教学观念,音乐教师作为艺术从业者,还应当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提高领悟能力。在从事音乐教学之余,不忘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勤学苦练,广泛学习,丰富自身的音乐知识,开拓艺术视野。在讲解音乐作品时,应当先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讲解生动有趣即成为必要,因此,音乐教师除了深入研究音乐领域的知识外,对文学、美术、历史等其他学科也应当有所涉猎,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2 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习积极性重要的条件。俗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建立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传统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素质教育模式下,音乐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演,展示自我,激发创作灵感,既满足了学生内心的表现欲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对增强信心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有研究表明,学生在某些行为表现下受到他人的称赞与肯定后,就会产生快乐、愉悦等情绪,同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热爱之情,给予相应的尊重,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应当以激励为主,而不是一味地责备与批评。艺术化的语言、丰富生动的肢体语言能够带动学生展现自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音乐教学是通过师生情感的投入和心灵的感悟来达到目标的,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发令者,而是置身其中的参与者和服务者。在学生投身学习时,教师应当扮演好领路人或同行伙伴的角色,积极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主动创新,用饱满的热情和赤诚的爱心建立起师生之间情感的桥梁。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个体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倘若采取相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势必会磨掉学生的个性。基于此,音乐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应当因材施教,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其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学习,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喜好去选择。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寓教于乐、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早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运用于教学之中,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如较为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它由联邦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卡尔·奥尔夫创建,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学体系,赋予了音乐教育以全新的观念和方法,强调综合式、即兴式学习法,提倡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反思我国的音乐教学,长期采用歌唱、教学乐理知识的方法,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激发。在卡尔·奥尔夫的观点中,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是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樂当成一种功利或负担,而是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用其肢体、语言、乐器自由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创设一种情景,去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在学习的同时喜欢上音乐,同时让学生将自己的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善于把握时机,激发学生捕捉灵感,积极进入创作状态,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引导和开发。
4 结束语
当前教育模式的改革浪潮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基础,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是目标。创新作为民族的灵魂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学生作为实现民族复兴与祖国富强的生力军,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以激发学生为动力,注重对学生的关爱和鼓励,同时应当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下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