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探究性学习品质

2018-05-14陆玉峰

知识文库 2018年13期
关键词:海绵小班科学

陆玉峰

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喜欢探索未知的世界,好奇、好问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我们要明确幼兒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属于自己的“新大陆”。

1 选择适宜的科学活动内容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通常不知道如何在活动中进行探究,目的性也不明确。过难的题材会让小班幼儿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在选择时要选择一些内容简单、现象明显的科学活动供幼儿探索。

如我们在小班下学期开展了《海绵宝宝》科学活动,这是一节感知物体特性的探索类活动,使用的材料是生活中废旧的海绵。海绵有柔软、吸水、有弹性等主要特性,当海绵被挤压、松开时,我们感知的是海绵的柔软、有弹性;把海绵放进水里,我们感知的是海绵的吸水性。小班幼儿的思维处于直觉阶段,通过直接经验来认识世界。当幼儿用手抓、揉海绵、把海绵放进水里时,他们会对海绵的柔软性、弹性、吸水性有直接的体验与感受,从而获得对海绵特性的粗浅认识。当幼儿亲身感知和欣赏生活中的海绵制品时,他们又会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本次活动对于的小班孩子来说,能操作,也有挑战,趣味性也很足。

还有一成不变的活动形式也会让幼儿感觉到无趣,所以对小班幼儿来说有趣是十分重要的。在主题活动《百变瓶瓶乐》中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瓶子》和《瓶中取球》,先是通过观察、触摸不同种类、材质的瓶子,从而对瓶子的构造以及总类有所了解,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而瓶中取球是一节探究式科学活动,以故事中的小朋友取皮球这一情境引出浮力的科学原理,这一现象适合小班幼儿去探索、发现。

2 不断提出新问题,让幼儿勇于探索

在开展小班幼儿科学活动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可以有效的增加幼儿探究的持续性。比如在科学小游戏《糖果消失了》活动中,教师会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观察水的变化,糖果的变化,并积极思考为什么水会变颜色?糖果又去哪里了?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也是引导幼儿继续探索下去的兴趣点。

3 一切以兴趣使然

(1)首先在内容选择上,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发展的需要,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幼儿易于理解和熟悉的内容,而且实验的现象也是需要特别明显的、一目了然的。例如科学活动《海绵宝宝》中的操作材料海绵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又容易被忽视的物品,实验中幼儿能通过用手抓、揉海绵、把海绵放进水里来感知到海绵的特性,操作性强,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其次内容的选择也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例如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老师为幼儿准备了红色、黄色、绿色三原色的颜料,让幼儿把其中两种颜料混合在一起,从实验现象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红色和黄色混在一起是什么颜色,红色和绿色混在一起是什么颜色,黄色和绿色混在一起又是什么颜色。实验现象一目了然,而且小班幼儿本身对于颜料就毫无招架之力,兴趣点很强。

(2)在实验操作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天生好动,精力旺盛,让幼儿亲自操作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感官体验,发现事物的奥秘。

例如科学小实验:植物吸水。老师可以发给孩子每人一棵芹菜,事先准备好装有红墨水的饮料瓶,引导幼儿观察芹菜放入装有红墨水的饮料瓶中根茎变红的现象。或者也可以准备装有红墨水和蓝墨水的两个饮料瓶,把相同的芹菜分别放入其中,对比观察芹菜吸入不同颜色的水后的现象。

(3)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兴趣。游戏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是以游戏为主。试想如果科学活动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例如科学活动《瓶中取球》,就是用一个取球的游戏贯穿始终,让幼儿通过玩取球的游戏探索不同的材料是否能够从瓶中取球成功。

4 提供丰富的、适宜的材料

《纲要》对科学教育提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这就提示我们教师在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应合理、科学有序地位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

例如科学小实验《变了变了》,教师提供了许多易泡发的材料,如黑木耳干、紫菜和银耳,种类以三种适应,但数量较多,让幼儿可以尝试每一种材料,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还可以提供一些记录表给幼儿记录实验的现象。但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表格是十分抽象的,不容易理解,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把表格做得简单、让记录者一目了然。还有表格中应该分为猜想和实验环节,因为小班幼儿不识字,所以可以用幼儿能够看懂的图案分别来表示猜想和实验环节,先得让幼儿理解猜想是在操作前就要完成的,而操作的记录是在实验时一边操作一边记录的,要让幼儿从最初的记录环节就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变了变了》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打钩打叉的形式让幼儿在相应的格子里打钩打叉,成功的打钩,不成功的打叉,在分享记录表的时候,不仅自己看得明白,也能够让其他小朋友一下子就能看明白,这也可以培养孩子在科学活动中的严谨性。当然教师在设计活动的表格时也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必要时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录,同时也让大家学会相互合作。

5 教师适时、恰当地指导

(1)启发式的提问,激发孩子的探究思维。

例如在科学活动《瓶中取球》,教师抛出的问题是“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准备用什么工具?用这个工具怎么样把球取出来呢?”这个问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给予幼儿广阔思维的空间,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生活中的工具很多很多,孩子们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想象,只要你想出取球的办法,不管对错。

(2)鼓励、引导幼儿的探索行为。当幼儿在实验时遇到瓶颈,想进行下去却无能为力时,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的指导,指导他们去深入探究,往更深层次的方向继续探究,不要中途放弃,这也是对幼儿坚持的科学品质的培养。有时候老师及时的引导和鼓励会给幼儿带来非常大的成就感。

例如在科学活动《白盐和白糖》中,教师提供白盐、白糖和少量的水给幼儿,让幼儿通过各种方式比较出哪杯是白盐,哪杯是白糖?孩子可以通过看一看、闻一闻以及尝一尝等方式,运用身体的不同感官来比较,教师并不过多干预,给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

(3)欣赏、分享幼儿的探索成果。

当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发现了一些线索或者实验成功时,他们会迫不及待得想要找人分享,这时老师就会成为最好的倾听者,我们应当要享受这份荣耀,分享他们的思维过程,激励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探索活动中。在这里记录表的作用得到了体现,尝试把自己的想法转换成大家都能看懂的信息尤为重要。

例如在科学小游戏《小鱼游游》,记录表的运用,是为了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记录,了解到蜡不溶于水的奇妙现象。教师给幼儿提供了颜料、水彩笔和蜡笔,请幼儿给小鱼穿上不同的衣服,到水里游一游之后辨别出哪件衣服不怕水。本身小鱼这样的形象就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给小鱼穿衣服,让小鱼游泳的游戏形式也很有趣。通过这样的操作,幼儿就能够发现只有穿有蜡笔衣服的小鱼能够游得很好,从而证明蜡是不怕水的,而我们老师就可以揭示:原理蜡不溶于水的道理。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就让幼儿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

在小班科学探究活动中还有许多可以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比如,如何提高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探究活动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专注能力等等,这都值得我们老师去深入挖掘。还有我们老师要立刻转变教育理念,从原来的教、传授、言传身教转变为学,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去主动学习。我们老师只要为幼儿提供操作、实验、分享的机会,并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细微的科学现象,让幼儿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经验,由此培养幼儿的探究性学习品质。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新桥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海绵小班科学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再去小班看看
竖琴海绵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