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版“鸦片战争”为何没打响
2018-05-14
从文明的发达程度讲,中国不同于当时的美洲,不存在被火枪和刀剑吓到崩溃的情况。从战斗意志上讲,被中华文化浸染了千年的普通老百姓不会向这些西洋人臣服。所以,想用80人征服明朝,西班牙人显然打错了算盘。
征服中国,2艘船和80个人就够了?
我们通常认定,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进入近代史阶段的时间节点。实际上,总是会有人设想,假如类似的战争提前两百多年发生,在已经具备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朝,结果该会如何? 那么,在明代,有没有西方国家想征服中国呢?当然有,比如西班牙。
1586年4月20日,在菲律宾新近成立的西班牙马尼拉殖民地,教会、军队、西班牙国王和公民的代表举行会议,讨论征服中国的情况。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异议,出席的每个人都认为应该这样做。需要讨论的是如何做。
尽管在今天看来,这个行动有点匪夷所思,但当时的西班牙人有这个想法并不奇怪。自哥伦布登陆美洲以来,西班牙帝国在过去的九十多年里,凭借巨大的代差优势,连打带吓,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印第安人,大片美洲土地尽收囊中,这等事情如此便宜好做,自然极大地鼓舞了这个新兴帝国继续扩张的野心。
当时,来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日子并不好过,有来自葡萄牙的竞争,有海盗的骚扰,离自己的国家又很远,来一趟菲律宾需要两年,再加上,当地的土著生产力堪忧,养不了那么多殖民者。于是,在1569年致墨西哥总督的一封信中,菲律宾的一个西班牙修道士写道:菲律宾殖民地不顺利,以至于人们快要饿死了。
所以,打中国的主意就很正常了,毕竟,根据当时西班牙的认知,比起蛮荒的菲律宾,北边的大明王朝非常大、富有、高度文明化,可以试图去征服。
几年后,一个名叫迭戈·德·阿蒂埃达的船长直接上书腓力二世,重申了修道士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提出,他只需要两艘250吨的船只和80个人就能达到目的。
1576年,第三任菲律宾总督精心制定了一个入侵方案——四到六千名装备精良的西班牙士兵,再招募一些日本和中国的海盗,杀向中国。该总督在写给国王的信中表示,“行动会很容易”,因为中国人“一般没有武器,也不使用任何武器……他们的枪术和马术都不行,两百人的海盗就可以洗劫一个有三万居民的城市……从吕宋岛出发只需两天就能到达中国南部海岸,两到三千的部队一旦上岸就能占领一个省”。根据从传教士那里得到的信息,这位总督还做了如下估计——“中国人普遍受到压迫,他们会借着西班牙的征服行动来反抗明朝……只要我们展示出仁慈、权力和宗教,他们就将被牢牢掌握”。
考虑到距离本土遥远和行动成本,该总督向国王保证,不需要国王为此付出太多——“西班牙人不会耗费太多国家财力,我们会自备武装,唯一需要花钱的地方是招募舰长、炮兵、工匠、工程师,以及造炮和弹药,食物可以就地解决”……
1579年5月30日,这位总督在离任的前一年,给腓力二世写了最后一封信,建议立刻采取行动,因为这个行动“向国王陛下提供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机会和最宏伟的开端”。可腓力二世在两年后收到信件时却在信件上写道:“已阅,无需答复”——计划被否决了。
“征服中国”为何被西班牙国王否决
为什么腓力二世會否决这个计划呢?其一是距离遥远,他很难在一封信都要走两年的情况下掌控前线的动向。其二是钱不够,这位国王看起来很富有,实际上背了很多债务,许多从殖民地搜刮的财富甚至都是直接运给了欧洲各地的债权人,政府收入的四成经常要用于支付债务利息。
但接下来的两任菲律宾总督仍然在积极地做着“征服中国”的准备,高潮就是前面提到的1586年马尼拉会议,这次会议敲定了一个规模更大更详细的计划——几百名殖民者,本土派来一万到一万两千军队,再招募五到六千名印第安人和同等数量的日本人,兵力可达两万多,因为此时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暂时实现了合并,所以还可以得到葡萄牙的增援。
总督向国王开列了一份清单——需要从本土运来500支火枪、4000支长矛、1000幅盔甲、服装、毛毯等等,还需要二十万比索来支付日本人的雇佣和其他杂项费用,不需要准备火药和子弹,因为这些可以“以战养战”,从中国获得。
按照计划,“远征军”将从卡加扬河口出发,前往福建和广东,然后由居住于澳门的传教士担任向导和翻译,兵分两路向北京进发,攻下北京后建立起政权,然后尽量利用明朝的官吏来管理广大的地区,因为根据情报,明朝整个政府的运行效率还是不错的。
这份野心勃勃的计划由与会的五十名代表签署,由倡导者之一,耶稣会士阿隆佐·桑切斯带回马德里。桑切斯紧赶慢赶,用了一年半的时间终于把信送到。这一次,腓力二世还是有些动心的,但由于客观条件并无本质变化,这位国王仍然有些犹豫。
很快,来自两方面的压力就彻底打消了腓力二世仅有的一点扩张念头。首先是罗马耶稣会领袖发表了一个书面声明,公开谴责了这项计划;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1588年的夏天,西班牙(包括被合并的葡萄牙)的“无敌舰队”被英国击败,这是西班牙由盛转衰的拐点,海上霸主的地位从此被英国取代,后来连本土的直布罗陀都被英国占了。于是,西班牙扮演不了鸦片战争中的英国角色,西班牙版的“鸦片战争”也就最终没有打响。
明朝水师完全有大败西班牙舰队的能力
元气大伤的西班牙自然也就无力再实施入侵中国的计划了,哪怕国王真的想干,而新兴的英国还要再等两百多年才会再次把战舰开到中国的海岸。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有很多可供遐想的空间——这份很有“创意”的计划,假如真的付诸实施,又会如何呢?
可以确定,西班牙军在东南沿海登陆,然后“北伐”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事实上,明朝水师与西班牙的邻居葡萄牙发生过两次海战,只是时间要早几十年,分别是发生在1521年(正德十六年)的屯门海战和1522年的西草湾海战。最终结果是明朝取胜。
屯门海战中的明朝水师指挥官为广东海道副使汪鋐,在首战败于葡萄牙人的坚船利炮后,这位海道副使马上派人刺探情报,通过葡萄牙船上的中国水手,摸清了对方战船的情况,还搞到了“佛朗机炮”(明代将葡萄牙称为佛朗机)。汪鋐马上下令仿制船炮,在一个月后率四千兵士,50艘战船,以佛朗机炮和火攻战法再攻葡萄牙舰队,大获全胜,葡萄牙船只仅存三艘逃回马六甲,这是中国首次与欧洲国家的交锋。
西葡两国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非常相似。以葡萄牙的表现来料想一下,明朝水师完全有大败西班牙舰队的能力。
退一步讲,假使西班牙有一多半人马登陆成功,也难逃在内陆被聚歼的命运。从文明的发达程度讲,中国不同于美洲,见识没那么差,不存在被火枪和刀剑吓到崩溃的情况。从战斗意志上讲,哪怕是在明朝灭亡之时,中国南方对清军的抵抗都很激烈,更别说在明朝尚且有力的时代了。从群众基础上讲,被中华文化浸染了千年的普通老百姓不会向这些西洋人臣服。
事实上,明朝确实没把当时的西洋人太当回事,在海上击败葡萄牙人之后,广东的地方官仍然准许这些“佛朗机人”居住于澳门以便通商,中国与西葡两国的正常贸易也未受影响。
(人民网2018.2.4 杨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