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作文写作中的运用

2018-05-14张新颖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育儿审题传统

张新颖

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习中国传统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作文写作应重视传统文化,提升文章的格局,丰富作文的思想。

作文写作适当、巧妙地运用传统文化,可使我们的作文立意正确、思想深刻、文采斐然、思维严密。为使传统文化能够更合理、更有效地运用到我们的作文写作中,我试着对之做小小的探究:

一、借助传统文化审题立意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曾经发生、发展、积累、传承下来的文化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比如美食文化、茶文化、科举文化、诸子百家思想等,审题时熟悉相关的传统文化可帮助我们准确地审题立意。

比如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时要紧扣“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考生审题时要看到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是深层文化因素。作文中不能一味谈中外育儿理念的的对错,更要挖掘育儿理念背后的文化因素的异同。在谈“文化因素”不能天马行空,要紧扣与“育儿”“孩子教育”等相关的传统文化来思考。审题立意方面,评分细则中要达到良好层级,文章首先就要从“育儿”“孩子教育”等相关的文化因素角度来思考;要达到优秀等级对“育儿”“孩子教育”等相关的文化因素要有独到见解,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作文审题有积极、必要的作用。

类似的新材料作文(包括任务驱动型),要完成写作任务,仅仅对传统文化有皮毛的认识是不行的,要有较深刻的认识,我们的作文才能有思想深度,才能成为较高等级的考场作文。传统文化,无论作文题型怎样变化,它对于我们的作文的审题立意都意义非凡。

二、妙用传统文化,让作文文采飞扬

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文章也一样,巧妙地运用传统文化素材,可以增加我们作文的文化意蕴,让我们的作文文采飞扬,闪现智慧的光芒,让阅卷者读之眼睛为之一亮。

作为优秀的高考考场作文,深刻的思想和出彩的语言必不可少。这些往往取决于传统文化的运用,比如引用或化用古诗词、谚语俗语等拟定一个靓丽的标题;写一个文采斐然的题记;开头引用诗句名句,有一个“凤头”;引用意蕴丰富的诗词歌赋等作为有力证的论据……打造一篇思想丰富、文采斐然的文章。比如我们在论证“孝敬父母要及时”的论点时可以引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等不得;我们在论证“大国情怀”时可以引用“达则兼济天下”、“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见四方”等经典,瞬间为文章增色不少。

另外我们也可以模仿先辈的经典,学习他们的写作构思、语言风格、文体特征、文章脉络等,增强我们文章的吸引力。比如我们可以模仿苏洵的《六国论》的论证结构,学习《过秦论》的论证思路;学习《拿来主义》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取舍的态度、方法……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传统文化的一遍遍的模仿、学习,我们也能写出有自己风采的好文章。

三、借助传统文化,剖析社会生活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可以让我们的分析更深刻,能够让我们通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2015年高考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開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小陈为何被质疑?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一是“亲亲相隐”的文化传统“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二是“谏亲有度”的行为准则,如《弟子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有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道作文题正体现了亲与理的矛盾对立,这是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的。

老陈,他为何会无视交通法规,本质上正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糟粕部分的体现:对规则的藐视,追求权变;缺少对生命的敬畏等,这些也影响着国人。

将传统文化运用于作文的教学与写作中去,让我们用传统文化的神奇来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丰富我们的写作经验。

猜你喜欢

育儿审题传统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少年力斗传统
育儿神器
育儿Q&A
育儿Q&A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