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8-05-14梁言
梁言
高中语文教学中,小说阅读教学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与其他体裁相比,小说感情复杂,人物关系复杂,为此,很多学生并不喜欢小说阅读课,甚至有部分特别爱看课外小说的学生,也提不起对小说阅读课的兴趣。
小说阅读教学中,学生本是阅读主体。如果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那么学生的兴趣并不浓厚,更别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相组合而成的。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小说阅读中去,活跃小说阅读课的氛围,在宽松的氛围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1 丰富教師文学素养,揭示小说的思维过程
一直以来,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以“陈述”为主,他们一一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人物性格特征、小说写作手法等,整个过程中,都没有学生参与的“身影”,这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也无法激发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情节、具体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每篇小说都刻画了人物,在特定的情节下,作者赋予了人物不同的性格,在小说阅读中,教师笼统的讲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不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尽管部分学生对人物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却没有机会阐述他们的见解。
老师要有丰富的文学素养,深入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多层面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品析小说的主题,并多方位品析小说的写作视角和写作技巧。比如《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的部分,每个人的视角不同,观察的侧重点也不同。从而体现人物的性格也不同,教师要熟练掌握文学知识和技巧,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教师的思维开阔了,教学思路多样而清晰,才能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时的思维能力。
小说阅读的目的在于教会学生阅读方法。通常要求教师具备浓厚的文学素养,逐步揭示小说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学生要提示自身阅读过程中的心理层次和思维过程,掌握阅读技巧。当阅读同一类型的小说时,学生能利用阅读技巧,准确的剖析人物特征,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
2 尊重学生思维特点,开展有效的思维活动
小说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慢慢提高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需要教师具备浓厚的文学素养,还需要具备教育心理学知识,掌握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日趋成熟,他们开始从感性认识慢慢上升到理性认识。思考问题时,他们能站在多个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随着高中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初步具备创造思维、发散思维,为此,教师要以此为出发点,开展有效的思维活动,着重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小说的能力。
以《祝福》为例子,阅读本篇小说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充足的资料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祥林嫂”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结局是怎样的?这篇小说时按照时间顺序叙述,还是另有安排呢?文章中描写“祥林嫂”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呢?“祥林嫂”悲惨的命运揭露了什么呢?你们是否能分析“祥林嫂”、“鲁四老爷”和“我”的形象呢?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不断追问,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了小说,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学生阅读《祝福》这篇小说,在反复阅读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那么他们自然也掌握小说的写作意图,也深刻感受到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 重视课外小说阅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按照题材划分,可分为武侠小说、恐怖小说、言情小说、悬疑小说、推理小说、历史小说、军事小说、网游小说、玄幻小说等。按照主义流派,小说分为古典主义小说、讽刺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自然主义小说、形式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等。由于受教学大纲的影响,语文教材中的小说通常是节选某一著名小说的片段,因此,教师仅仅让学生分析节选情节中的人物特征以及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等,学生却不了解写作背景,无法从整体思考这部小说。针对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小说,感知小说的写作特点。
阅读课外小说,便于学生掌握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通过分析人物,掌握小说想要表达的感情。课外小说的阅读,还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对思维大有裨益。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子,《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3回,原题为:“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本文描写林黛玉首次进入贾府的情景,借黛玉之眼描写贾家的一干人等与贾府的建筑结构,房屋摆设,人们之间的关系。本节选是全书进一步展开故事的精华之笔。而语文教材中仅仅选取了《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片段,虽然学生掌握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但是对于小说《红楼梦》的写作意义并不了解。所以,课下要鼓励学生阅读小说《红楼梦》,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曹雪芹对当时社会批判的态度。此过程中,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结合当时写作背景,感知小说背后的深刻含义,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了高中生的思维能力。
4 总结
“套路化”的小说阅读课,剥夺了学生阅读的思维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对阅读的独特感受,阅读教学的开展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阅读效率较低。要想提高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转变教学方法,开展思维活动,重视课外小说阅读,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商丘市回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