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廊同城对接背景下廊坊涉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18-05-14吴艳红
针对京廊同城对接背景下廊坊涉外人才培养策略分析,首先从京廊同城对接协同发展概述入手,然后阐述了基于英语能力培养视角论述廊坊涉外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其次,结合基于英语能力培养视角论述廊坊涉外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阐述了国内外先进的涉外人才培养案例分析,最后对基于英语能力培养视角为廊坊涉外人才培养提出建议和策略。
引言: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来讲,加强京廊同城对接背景下廊坊涉外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其是推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也是加强我国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基于此,相关部门需给予廊坊涉外人才培养高度重视,促使其存在的价值与效用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充分的发挥出,为推动我国在繁杂的国际市场中立足提供有利条件。本文主要研究京廊同城对接背景下廊坊涉外人才培养策略,具体如下。
1京廊同城对接协同发展概述
1.1含义
京廊同城指的是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战略。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展开的提出,使人们的目光都聚集到了廊坊的身上。这不仅仅是因为在廊坊召开会议,还在圈定的市县中,大部分的地方都属于廊坊。而且最主要的是,廊坊在全省对接京津中站在最前沿的陣地上,经过长时间的服务首都和对接北京,通过“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同城一体、互补双赢”的思路,京廊同城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的核心是在京津冀三个地方合为一个整体一同发展,通过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出发点,完善城市布局与空间结构,创建现代化的交通网络系统,并且扩大环境容量的生态空间,还需要推进产业升级的转移,共享公共服务建设,使市场一体化进行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从而创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向京津冀目标同向和措施一体以及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的新格局发展。
1.2原则
1.2.1统一规划,科学布局
在京津冀都市圈的建设过程中,交通、生态、产业等需要进行统一规划,实现区域空间布局的最优化。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要从国家大局的角度,确立空间上的总体部署,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1.2.2整体运作,互利互惠
京津冀都市圈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中心城市、周边城市的协调发展,充分兼顾经济体内各城市的利益,尽可能做到一体化运作。在政策制定、市场布局、产业整合等方面要统筹兼顾,力图实现“双赢”和“多赢”的效果。
1.2.3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客观上,京津冀都市圈内各城市拥有的资源存在较大的差异,应当根据都市圈内各个城市的比较优势对经济圈内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生产要素互补,合理配置资源,搞好产业配套,形成集群效应,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的整体优势、最大化资源的利用效率。
2基于英语能力培养视角论述廊坊涉外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京廊同城的政策实施为廊坊的发展带了重要的机遇。廊坊和北京两个城市之间的产业融合和城市功能互补以及生态系统的一体化协同发展。在北京大兴与廊坊的万庄交界处,有一个首都第二机场,其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廊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廊坊需要更多的高质量涉外人才,但是目前廊坊市涉外人才的英语能力不佳,这严重的阻碍了廊坊市的经济发展。想要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廊坊市必须加强对涉外人才的培养。我国针对涉外人员英语能力培养的研究比较少,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ESP(高校学生英语专业化、社会性、实用性教学)方面。复旦大学教授蔡基刚(2011)提出:ESP是专业技能与英语能力的结合,利用专业英语学习提高高校学生专业能力,蔡基刚教授的观点对于涉外人才英语能力培养同样适用。因此廊坊市需要加大对涉外人才的培养,培养出更多可以满足廊坊市发展需求的涉外人才。
3国内外先进的涉外人才培养案例分析
目前,实施京廊同城以后,廊坊的经济发生了迅猛的增长,这有助于产业的结构优化与大项目的支撑,这些主要是由于和北京进行密切的合作。通过调查得知,在廊坊市中引进的域外资金中,大部分的域外资金都来自于背景,而且基本上所有的科技企业和背景高校院所都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且调查显示,每年廊坊市引进的技术项目与科技成果高达500多项,从而使廊坊市转化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在规划和基础设施全面对接以后,更加促进了京廊同城化,廊坊市通过北京启动的“城南行动计划”与通州新城建设的机会,全方位的和北京的“十二五”计划进行衔接。穿过廊坊的京泸高铁在2011年通车以后,廊坊市去往北京只需要20分钟,在提出环首都经济圈以后,廊坊的对接战略变得更加快速。
廊坊市作为我国国家级的开发区,通过中国片区总部和国瑞电子以及鑫谷光电子等龙头企业的支持,正在快速的建设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核心区域。廊坊市通过对准京津和国外的企业,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开放力度,创建了以首都科技集团和高校产业化促进中心以及中国博士后管委会还有背景科技协作中心为资源引进途径,然后对高新科技项目发布会和科技项目对接会进行定期开展,而且有超过500多名专家学者和廊坊市进行合作,并且以企业为主体,创建国外智力资源的集聚平台。此外,还创建了新奥集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四十五所微电子装备国际合作基地,然后引进了50名海外的博士进入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新奥集团当中,创建了新奥的技术创新团队,其在煤基清洁能源研发利用等多个行业都是领先的地位。
4基于英语能力培养视角下廊坊涉外人才培养的建议和策略
基于英语能力培养视角下廊坊涉外人才培养是打造廊坊市人才优势的基础工作,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在廊坊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注重人才科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从而忽略了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产业的结构与技术结构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廊坊市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出新的人才培养策略,注重对涉外人才进行实践训练,激励与促进涉外人才的个性发展,使廊坊市可以创新出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4.1注重对涉外人才的在职培训,为涉外人才提供成才的环境与平台
在基于英语能力培养视角下,廊坊涉外人才培养需要全面的规划并实施在职培训计划、域外进修计划、学历提升计划、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计划。结合涉外人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实施目标与策略,从而为涉外人才提供成才的环境与平台,完善在职培训的管理和机制。
4.2继续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廊坊市涉外人才资源供给能力与涉外人才战略保障能力
加强教育体制与办学体制创新力度,推动社会终身教育机制构建。建设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究新兴的英语教育路径。运用英语教育同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构建相对較优质的现代教育体系。
4.3构建新兴的英语课程结构,优化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该课程包含以下两方面:第一,基础课程,如专业英语、学科英语等;第二,思维训练课程,此类课程具体包含人才的创造力开发、逻辑思维培养等;第三,合理利用方法类课程,如布设问题情境等活动,加强英语人才培养力度,为现代化社会输送优质人才做铺垫。
4.4充分发挥政府对英语人才的导向性,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做铺垫
由政府设立专项基金、人才培训基金,运用到专业人才、紧缺人才、领军人才的培养上。通过增强人才的主体地位,促使用人单位加大人才培养教育力度,鼓励用人单位设置人才开发资金,大力发挥社会投资的实效性,鼓励社会机构办学,加强人才资源开发投资水平。
4.5积极开展涉外人才柔性流动,完善涉外人才与人才智力引进体系
想要培养出更多的涉外人才,需要积极开展涉外人才柔性流动,完善涉外人才与人才智力引进体系。在京廊同城背景下,廊坊市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引进涉外人才。坚持引进才能和智能相结合的人才、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人才、长期聘用和短期服务相结合的人才,针对高层次人才和廊坊市急缺的涉外人才需要加大引进力度,还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以及培训等等。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及时完善涉外人才与人才智力引进体系。廊坊市需要大力支持与鼓励廊坊市的高科技企业创办研究所,吸收和引进高级涉外人才,使廊坊市可以成为培养和吸收涉外人才的基地。通过不断的借鉴先进策略,引进高新技术,使廊坊市的涉外人才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此外,还需要加强涉外人才的载体建设,创建海外留学人员的创业园等等,然后可以结合实际的经济发展需求,对创业园的规模与数量进行扩大,从而使廊坊市可以成为涉外人才的聚集地。廊坊市还需要注重高校的英语培养,可以促进校企合作,使高校培养出更多的涉外人才。
总而言之,京廊同城对接背景下廊坊涉外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实施京廊同城政策,可以有效的促进北京和廊坊市的经济发展,但是目前廊坊市的涉外人才较少,因此廊坊市需要注重对涉外人才的培养。廊坊市需要注重对涉外人才的在职培训,为涉外人才提供成才的环境与平台,继续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廊坊市涉外人才资源供给能力与涉外人才战略保障能力。廊坊市还需要构建新兴的英语课程结构,优化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对英语人才的导向性,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做铺垫,积极开展涉外人才柔性流动,完善涉外人才与人才智力引进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更多的涉外人才,从而促进廊坊市的经济发展。
本文系2018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京廊同城对接背景下廊坊涉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基于英语能力培养的视角》(课题编号:2018077)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吴艳红,王钟锐,艾欣竹,高燕梅。
(作者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