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8-05-14高霞陈淼
高霞 陈淼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在上海交通大学抽取165名在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作为被试者,共发放问卷165份,收回有效问卷156份,有效回收率为94.55%。同时对被试者的性别、生源地和专业类型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具体分布如下:农村53人、城镇103人;文科30人、理科40人、工科43人、经管类43人。
1.1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总体状况
通过对156名学生在专业认同及各维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统计,以了解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基本状况。其中,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中等临界值为3分,具体结果见表一: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总平均分M=3.3381,略高于中等临界值(3分),所以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各因子平均分大小排序分别是:认知性>情感性 >行动性>适切性,符合专业从了解——情感依附——行为投入——匹配的过程。
1.2 大学生专业认同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多元方差分析
以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总分及其四个因子为因变量,以生源地、专业类型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以检验自变量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否显著。多因素方差分析所得P值都不显著,不存在任何交互作用,因此需要对这两个变量单独进行主效应分析。
1.2.1 生源地与专业认同。对生源地单独进行主效应分析。具体见表二: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专业认同的情感性、行为性、适切性三个维度以及认同总分上都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P<0.05)。通过比较发现:四个维度以及认同总分上农村学生得分均高于城镇学生。可能因为农村孩子深刻明白只有认真掌握专业知识,才能走出大山,走向梦寐以求的大城市,同时他们背负更多父母和亲人的期盼,所以对专业学习也更加投入。
1.2.2 专业类型与专业认同。对专业类型单独进行主效应分析。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专业认同的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三个维度以及認同总分上都存在显著的专业类型差异,在四个维度以及认同总分的得分情况是文科>工科>经管类>理科。可能因为文科专业比理工科专业更容易入门,更愿意投入一定精力进行专业学习。
2 研究建议
2.1 加强高中与大学的衔接教育
笔者建议,在高考填报志愿期间,高中学校聘请职业指导专家或者本校有经验的教师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志愿填报的教育。重点介绍专业情况,积极回答学生的提问,解决学生的困惑。同时通过高中生人格测评研究,找到自身兴趣、特长、能力和专业的最佳结合。
2.2 加强生涯规划教育
笔者建议,在新生进校初期各个教学单位都应该积极组织专业讲座,如由系领导或教研室负责人进行专业介绍,或者请高年级的学生做有关专业学习的经验交流报告,或者安排毕业班学生讲述找工作的心得体会,激发同学们对所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3 专业招生模式的改革
笔者提倡,院校按照大类专业招生模式给学生们一次重新选择自己感兴趣专业的机会,这种做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填报志愿时的盲目性。大学生在入校l~2年后,专业兴趣己基本明晰,这时确立专业对今后的学习非常有利,更容易产生较高的专业满意度。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