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策略
2018-05-14张言顺
张言顺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参加师生座谈会时的讲话就指出了“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于青年一代的不懈努力,而青年一代肩负着有理想、有本领和有担当的使命。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分子,是民族的希望与国家的未来。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养,让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切实加强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文明修身教育是大学生生成和实现自身目标的过程,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文明修身教育。
1 “文明修身”思想的文化起源
在中国,“文明”一词最早出自于《周易》中的“天下文明”之说。在现代汉语中,“文明”一般是指人类社会所处在的一种进步状态。邓小平在《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也提到,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可见,“文明”已成为中国人始终崇尚的精神价值。
“修身”一词最早出现在《墨子·非儒》篇里:“远施周偏,近以修身。”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修身是古代德育思想的核心命题。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了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而修身是基础和起点。中国优秀文化中认为只有通过个人的修身,才能融入国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融入自然,进而治国济世。因此,中国古代的君王、大臣、圣贤、教育家、诗人以及小说家等十分重视“修身”的重要性。坚持“修身为本”的伦理思想,注重道德主体“自我”、“自觉”、“自德”,将个人道德修养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紧密联系,这一思想不仅为我国古代道德建设和传统道德精神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于实现文化自信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具有现实意义。
文明修身是当代大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文明是一种状态,修身是一种过程,文明与修身两者的二者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修身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个人的文明,而个人文明的聚合体就是形成中华文明。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健康成才和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素质接班人,就要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文明修身教育。文明修身教育是国家安定和谐、社会发展进步的有力保障,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升社会公众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努力成为高素质人才,实现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新时代下,加强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现实意义
文明修身教育是国家稳定、社会进步和家庭和谐的重要基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不只是决定个人的生活和行为习惯,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其周围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文明状况。大學生作为未来社会生活中的精英,直接关系到良好社会文明道德风气的树立。因此,抓好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应把传统个人修身观中的精髓与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思想相结合,形成和谐有机的统一体。
2.1 通过文明修身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素养,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开展与文明行为和礼仪规范的相关教育,开展一系列的文明修身活动,促使学生在仪容、仪态语言、行为和礼仪等方面的规范性行为得到不断提高。通过开展文明修身活动教育,能够让一些同学感受到:在过去,由于自己成长在温室里的花朵,个别家长们溺爱自己的儿女,从而导致自己在社会上对一些很普通的礼节都不知道,通过开展文明修身活动和加强文明修身教育,自己也学会了接待客人的礼仪、打电话或接电话的办公礼仪,学会尊老爱幼、奉行孝道的礼仪,以及商务、涉外礼仪等,培养了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还有些同学感慨说:“文明修身不仅仅使我们的教室、寝室和校园变得干净而美丽,更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培养了我们的良好品德,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学会怎样做一个具有‘爱国、敬业、诚信、正义、奉献、孝道的人”。大学生的文明修身,文明素养的提高,不仅学生要参与,积极投入,而且也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支持。教师应教书育人,应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中的育人作用,以自己的人格去感召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素养养成的软环境。
2.2 通过文明修身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在当代中国,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既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党的最高纲领的需要。文明修身教育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和道德水平,而且帮助大学生构建高尚的精神家园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文明修身作为大学生提高文明素养和道德品格的重要途径,主要是靠学生的自觉自为,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基本标志。但全面发展的人首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这在全面发展的人中是属于灵魂和核心的内容。从而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3 新时代下,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主要对策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同时,虽然大学生文明修身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在文明修身方面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例如:在公交场合大声喧哗、食堂浪费饭菜、随手乱扔垃圾、图书馆长期放书占座、在公共场合以及境外旅游说粗脏话、不遵守课堂纪律、迟到早退旷课、在寝室使用违章电器与明火等现象,这些问题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和有关部门领导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文明素质和道德行为。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和走向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只有始终坚持学生 “以修身为本,以学业为重”,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加强文明修身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事关重大,具体对策有以下三个方面:
3.1 在文明修身教育指引下,注重思政理论课程教学
党的十九大召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应积极向教育部申请开设特定的文明教育、文明修身的思政理论课程,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教育的重要任务。它既对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又对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决定了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公共理论必修课,它是培育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主阵地。加强主阵地建设,可以从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注重言传身教;转变教育理念,完善育德育人。所谓德才兼备应以德为先,培养德行良好的学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承担的首要责任。高校要切实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文明修身教育内化为大学生自觉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内在需求,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使大学生群体成为我国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3.2 在文明修身教育指引下,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文明修身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启迪和激发大学生良好的道德认知和自觉追求美的道德情感。校园制度文化既是自觉纪律和法制教育的结果,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手段。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同时,应激励师生举办与文明修身教育的相关活动:其一,开展“文明礼仪”系列讲座活动。从“言”、“行”、“举”、“止”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理解“礼”的内涵,使广大学生意识到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倡导“细节展示文明,礼仪决定成败。”其二,开展校园不文明行为图片、漫画展活动。以学校的各个学院(系)为单位征集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图片,根据事实,创作与有关不文明行为漫画,并将通过适当方式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予以展示,通过图片和漫画展感染大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其三,开展“净化校园”活动。根据学校的现实发展状况,鼓励和支持学院的学生会干部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清理教室桌椅及其他公共场所的乱写乱画、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在图书馆随意占座、在食堂浪费饭菜等教育活动,杜绝“课桌文化”“墙壁文化”“浪费食物”等现象,切实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在教育中体会文明的内涵。
3.3 在文明修身教育指引下,积极践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文明修身教育的实践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也包括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从操作层面看,文明修身教育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践活动,其活动的目标指向与高等学校的德育目标高度契合。良好的道德结构是知、情、意、行的完整统一。不论道德认知,还是道德情感,其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外化为道德行为,这也是大学生修身教育的實践性所要求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恰恰是引导大学生由道德认知到道德实践,进而内化为道德品质的桥梁。大学生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点不断的判断和实践,能够深化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和认同。通过对祖国和社会发展变化的了解,能够激发大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在艰苦的地方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加强与当地群众的交流,培育大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树立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服务社会,可以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协作精神;通过深入基层和接触人民群众,可以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通过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实践,不但强调了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而且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总之,在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可以了解自我、实现自我,进而提升自我,达到文明修身的目的。
4 结语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有梦有追求,国家、民族才有希望。开展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大学生在新时代的前进下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抵制不文明行为,重塑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这要求教育者要把文明修身教育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大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加强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归根结底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只有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才能成为真正的德才兼备之人。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