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资源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优化应用
2018-05-14李大琪
李大琪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得到了越来越完善的发展,各种教学设备也更加先进,趋于完善,为高校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但是高校美术的教育模式依旧显现出单一的特点,为改变现状,面对新形势,充分发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多样形式与丰富内容,我们的传统美术教育观念必须要有所转变,提高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我认为将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美术教育中,进行课堂的优化,对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事业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我国高等院校美术传统教育不足之处
1.1 注重学科本身,缺乏与其他科目的融合
传统的美术教育因受当时代的影响,并未对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分析,大部分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不密切,甚至鲜有交集。所以在美术教育这一方面的教学时,通常只把重心放在了本身的知识上,并没有与其他学科的文化相融合。而且传统教学方法还不像现在这样多样化,缺少創新,教学方式还很呆板。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限制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了解,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同时也限制了学生们的拓展面。由于传统美术教学方式不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所以,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但使得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枯燥无味,教学的知识面比较窄,而且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对美术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1.2 注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传统的美术教学多半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了很重要的实践教育。传统美术教学方式多半在课堂上进行,重点在理论学习,把实践活动放在了最不起眼的边缘。此外,老师们以前不是很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使得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借鉴和团队协作的经验少之又少。在面对一些团体活动时缺乏一定的合作及处理能力。这不利于学生自身的综合发展。在如此情况之下,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也会缺乏更多对艺术的审美观念。因此,学生的一些能力会得不到提升。
1.3 注重硬件,忽视‘软件
我们知道各个高校的经费都是有限的,所以大部分的高校都把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对硬件设施的改善上来,提高硬件设备。但是,高校却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还很淡薄,除此之外,各高校教育队伍的素质不是同一个水平,以至于很多的高校课程资源差距相差太大,有的停滞不前,有的就只集中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使得各高校资源发展参差不齐,这对学生的学习是有一些阻碍作用的,不利于今后学校的良好的发展,而且时间越长各高校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1.4 部分传统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随着经济社会,快餐式的生活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艺术即将没落,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境地,迫切需要新生代的青年们来传承。但是如今的社会,西方的传统文化正迅速蔓延开来,各种西方文化以充斥了很多在校学生的头脑。他们对我国的本土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同时他们逐渐也失去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哈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兴趣。我们的传统文化正面临这种惨淡的局面,不能让这种局面继续下去。
1.5 部分传统景点功利化
我们若想要充分了解传统文化就需要通过相关的物质载体去认识,通过直观感受增强我们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景点来了解。然而放眼望去,我们国家的很多景点都过于功利化、商业化,逐渐沦为挣钱的工具。为了赢取更多的利润,而忽视了传统景观的真正魅力,其中的内涵也无法得到完美的诠释。这就无法为美术教育课程提供资源,其实在实质上也属于传统文化资源的浪费。无法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2 传统文化在高等院校美术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在我国高等院校教育的初始阶段,大多数学校比较注重对西方艺术传统的借鉴,而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重视程度却比较低。随着近些年的发展,很多院校都逐渐加强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传统的一元化美术教学方式的重要地位也逐渐受到动摇,利于开拓更多模式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加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因此,将传统文化优化应用于美术教育课程中是大势所趋,这个模式有很多的优点,对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产生良好的作用。运用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美术学习的能力,增强青年对家乡艺术的热爱之情,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逐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3 传统文化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优化运用
3.1 建立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研究室
为了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增加对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需要建立专门的研究室。但各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有较大差异,所以,各大高校就需要互相合作,联合各校师资力量,努力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研究室。建立之后,有规律的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校园之外的艺术景点和传统文化作品。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度和活力,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度。利于对本土优秀文化的传承。
3.2 编制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美术教育教材
要将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院校的美术教育中,就应编制相关的教育书籍,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若要成为一本好的教材,这本教材就要容纳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同时也要容纳能够引导教师教学的要求,通过对此的学习,影响学生更新旧的思想观念。所以,能够编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可是还有地区发展具有差异性的问题存在,所以我们可以在优化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在各地成立教材编制小组,让各地的编制人员编制具有本地区传统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教书。这对当地学校学生对美术文化的学习是很有利的。但其实也不需要设置过多的编制点,我认为以省为编制单位是比较合理的。这样有助于当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不同省份的文化特色,更利于促进学生形成对本地区文化的认同感。
3.3 构建学生实践学习的平台
各大高校把教育只放在课堂上是不合理的,纸上谈兵没有办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实践才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时间经验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各学校可以经常性的收集各种各样的地方特色的艺术品,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观赏临摹。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价值的艺术品,并且跟其他收集者进行交流分享所收集的艺术品的引人之处和价值。与此同时,各大高校也应定期举办相应的讲座,丰富学生对传统艺术的了解,比如邀请民间艺人到学校讲座,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最真实的民间艺术和记忆,是学生萌发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增添学生的学习乐趣。最后,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去到民间实地考察,让学生真实的感受民间文化的底蕴。
4 高校美术教育观念改变的意义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是知识经济和教育发展和社会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文化活动。改变教育观念可以对培育新一代人才产生重要作用。这也可以促使高校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完善教育体系,使教育成果注重质的飞跃。也加强了对美术教育的素养,可以为美术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还可以促进我国教育的长远发展。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各个学科的融合,可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
5 小结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高校美术的教学之中,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这不但可以使大学生在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学生青年逐渐形成强烈的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更全面的艺术创新力,同时也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的精神。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考虑的内容很全面,有利于农耕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美术教育事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它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以我的理解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是值得我国各高校进行运用的,并且学校应对这种教育模式加以重视。
本文为伊犁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我院美术学专业油画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究》(JGYB201518)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