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创新推动《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教学改革
2018-05-14苏婧琼
苏婧琼
《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课程教学主流趋势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战略对基础教学提出的重大要求。以此为契机,2010 年,西安交通大学等 9 所高校推出《九校联盟(C9)科学技术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其核心议题是呼唤教育的转型。2011年,陈国良院士撰文《思维创新与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教育》,指出基础教学中“狭义工具论”的危害,阐述了思维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2012 年,教育部启动了“以思维为切入点的大学科学技术课程改革项目”,专为一门课程的改革而设置了研究课题,足见《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课程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2013 年 5 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深圳发布了《思维创新教学改革宣言》,主旨有“必要性:为什么要推进以思维创新为切入点的教学改革;紧迫性:为什么要强调思维创新培养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系统性:如何进行思维创新教学改革;操作性:在什么范围和程度上进行教学改革。”
1 《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课程的调查分析
1.1 授课对象的知识技能
目前,《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授课对象是 2017级的学生,他们生活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智能电子产品(如手机、IPad 等),上网成为他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了“90 后”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一些看法。从48问卷中选择两个代表性问题:“你会使用哪些软件,喜欢哪类游戏”,“谈谈 QQ、微博、微信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关于“你会使用哪些软件,喜欢哪类游戏”问题,学生的回答引起了承担《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课教师们的反思与自省;针对第二个问题“谈谈 QQ、微博、微信对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学生们的回复令我们很多老师不得不思考“自己与信息时代同步的能力是否有待加强”。上述调查结果,反映了我校 40%~60%学生的基本情况。任课教师应当认识到:首先,授课对象(“90 后”学生)的科学技术技能已经发生本质的飞跃。他们基本掌握了传统的《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课程体系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对科学技术的了解高于现有传统课程中的知识训练点。其次,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学生们在信息获取、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迅速提升。通过自学,他们能够驾驭服务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各种社交、游戏、娱乐类工具软件。最后,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代码编写、平面设计、动画制作、影音编辑等技巧。学生们的这些能力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课程的实验内容。
1.2 课程内容及教师能力与学生需要的差距
《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是按照教学校的课程方案,开设的课程。近几年,省内很多高校的《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都存在以下问题。
(1)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对科学技术知识阐述的系统性和连通性,忽视了对学生使用科学技术解决领域问题的思维方法与能力的培养。
(2)与学生在中学所学知识大面积重合,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程考核内容与考试绑定,把考试作为任课教师的业绩考核方式。这种模式,使得课程教学内容长期被考试束缚,无法及时吸取科学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
(4)现有《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任课教师,由于长期从事基础课、通识课的教学工作,绝大多数教师不承担科学技术类专业课程,导致他们对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专业领域的发展缺乏跟踪。在知识、技能、教学模式、思维理念方面与“90 后”学生的知识诉求逐步脱节,从而严重影响到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技术应用与科学思维培养间的内在联系在人才培养中科学的思维培养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方面,它不仅教会人们如何进行劳动,还教会人们怎样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思维。思维伴随人们并指导人们进行活 动,即使看似简单的吃饭活动也有思维进行 指导。基本上每个领域都存在着与该领域相关的思维存在,例如创造性思维、开放性思维、批判性思维 等等,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研究与分类,并对科学思维给予倡导。
2 突出思维创新与创新能力的课程“变革”
2.1 课程内容的调整
以“思维创新”为导向的《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教学,弱化对科学技术操作技能的训练,突出对计算科学的全方位展示,让学生对科学技术科学领域的知识和用途有相对完整的认识和了解,以便他们在今后自己专业中进行应用。
2.2 师资能力的提升
从教学工作的源头——师资水平着手,加强师资建设,优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师自身能力与教学理念。以课程管理和教学运行方式的不断改革、优化,保障和推动思维创新。只有教师的知识学精学透,对“思维创新”的理解到位,才能处理好非科学技术专业的《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课程“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1)管理模式创新。为了加强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融合、交流,对现有师资与课程条块化分割管理模式实施改革创新。调整教学系室结构,倡导从事科学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师进入专业系室,逐步融入专业教学,拓展自身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思维方式、业务水平。通过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为教师创造换角色、换视角、换位思考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课程调整之后,驾驭教材、分解知识点的能力得到提升。逐步运用“思维创新”方式考虑课程内容的传授与讲解,使《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的改革真正让学生受益。
(2)各类课程交叉。鼓励长期担任专业课的教师,特别是专业系室主任主讲《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课。这些具有广阔的科学技术专业知识背景的专业教師,根据自身对科学技术科学领域的研究,对“思维创新”的解读更接地气。他们的授课得到非科学技术专业学生的高度好评,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也提升了我校《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增加了师资的“实用效益”。编入专业系室的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在承担一到两门专业课程的同时,参与专业实训、毕业设计等工作,拓展他们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以专业反哺基础教学。
(3)定期教学研讨。做好每个教学阶段的经验总结,注重资深教师、标兵、名师们治学思想和育人理念的传承与弘扬,教学研讨活动全年不断线。上述做法,不但提升了所有教师授课能力,而且增进了教师们彼此的理解,使他们逐渐成长为多面手。同时,消除了各专业之间,以及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的门户之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运转,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更加丰富,承担基础课程时游刃有余,而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2.3 教学手段的革新
相对于黑板、粉笔、讲义这些传统的教学工具,像 IPad、智能手机等我们身边常用的信息化工具,是否也能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呢?答案是肯定的。生活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了,教学手段是否也跟着丰富些,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变革的意识。在突出“思维创新”与模式创新的教学改革中,鼓励教师采用“云资源+移动教学终端”技术架构教学。通过实验云平台与移动教学终端配合,任课教师随时随地可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可以将各种形式的材料上传到云平台实现共享。授课不再受制于教室、办公室、科学技术的位置,拓展了“教与学”和师生互动的空间与时间。
2.4 教学切入点的选择
在以“思维创新”为导向的《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结合教学内容将思维创新融入学生的生活,选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描述和求解对象,作为“思维创新”教学为切入点,作为学生的思维方式条理化、解决问题方法科学化的训练实例。这有助于让学生充分理解计算科学的应用价值。授课对象所学专业不同,其前期基础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注意教学技巧。
3 小结
《移动互联网与科技进步》课程教学中需要进行思维创新,多种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应用科学技术,,推动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例如,创造性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等。学生也只有在进行科学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才会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不断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当前,大学生应该培养其多种思维能力,在面临问题时多种思维方式共同起作用,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思维创新,促进学生正确思维方法的培养与树立,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主进行科学技术的应用。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