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部:警惕十类“花式理财”

2018-05-14

新传奇 2018年18期
关键词:幌子集资老年人

近年来非法集资分子不断变换花样,以各种明目诱骗公众上当,那么如何更好地防范非法集资的诱惑?公安部提示,有10种投资、理财项目要特别注意。

公安机关提醒:警惕这些“花式理财”套路

近年来,“投资理财”走近普通百姓,许多老年人也将养老钱投入其中希望增值,但现实中,名为“投资理财”实为非法集资的案例频发。

公安部有关人士介绍称,2017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非法集资案件8600余起,发案数呈现高位运行態势。重特大案件多发,2017年涉案金额超亿元的案件达50起,且动辄数十亿、上百亿元,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对此,近日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遇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投资”、“理财”项目,务必警惕:

1.以“看广告、赚外快”“消费返利”等为幌子的;

2.以投资境外股权、期权、外汇、贵金属等为幌子的;

3.以投资养老产业可获高额回报或“免费”养老为幌子的;

4.以私募入股、合伙办企业为幌子,但不办理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

5.以投资“虚拟货币”“区块链”等为幌子的;

6.以“扶贫”“慈善”“互助”等为幌子的;

7.在街头、商超发放广告的;

8.以组织考察、旅游、讲座等方式招揽老年群众的;

9.“投资”“理财”公司、网站及服务器在境外的;

10.要求以现金方式或向个人账户、境外账户缴纳投资款的。

手段花样翻新,认定难度加大

一些不法分子层层包装设计所谓的项目和产品,以当下“热门名词”“热点概念”炒作,诱惑社会公众投入资金。

一些无商品、无实体、打着“虚拟任务”名头的案件陆续出现,许多非法集资借助互联网平台,近期还出现了完全借助微信群等开展非法集资等行为,隐蔽性强、风险传染快,风险不容忽视。

此外,非法集资与传销、诈骗等犯罪相互交织特征在一些领域和地区更加突出,农村地区非法集资“口口相传”“熟人拉熟人”现象明显,这些都给防范和打击工作带来更大困难。

在民间非法集资、高利贷骗局等活动中,最可恨的就是“自己人骗自己人”。“有海南、天津、山西等外地所谓‘优质项目的经营方,开个车来到北京一些小区门口,就有很多居民拿着钱送来。公司也不数,你说多少就是多少,直接开个条子给你就完了。这么不靠谱的事,为什么还有人敢去存呢?就是因为有投资者认识的人介绍,说这个项目靠谱安全,多好多赚钱。其实,你存一万元,中间人就可以提成1000元左右。”一个曾接触过非法集资公司高层的人士透露。

该人士举例称,某工厂有一位退休职工,原来在厂里人缘不错,后来作为中间人参与民间高利贷活动。很多职工发工资后仅仅留个生活费,就全交给她了。最后,相关诈骗公司出事了,大家一算,该退休职工在厂里拉到的资金超过1亿元。

该人士还透露,豫北地区有一个贫困村,是个典型的山村。以前村里住了1000多人,现在只有不到200人,有本事的都已经迁出去了。前些年,这个贫困村的村长出面,以1.2%的月息吸储,再以2%-3%的月息放到别的地方,并向村民说项目很好、很安全。最终,村长筹到的资金达400多万元,相当于每家每户都投了10万元左右。结果,这些钱全打了水漂,而村长在外地给儿子买上了房子和车。

很多老百姓参与非法集资、民间借贷,都是卖了房子或者以房子抵押申请贷款,再去放贷,甚至一些人借钱去放高利贷。最终,投资者被骗的背后都是一个个的辛酸故事。

上述人士称,所有拿自己的买房钱、救命钱、治病钱等去参与非法集资而被骗的个人或家庭,都是一个赛过一个的苦涩。“贪婪?愚昧?……对于上当受骗的投资者,我们也不能去指责太多,毕竟人性就是如此。”

老年人防范非法集资十大警示信息

近年来,非法集资骗局中出现越来越多的老年受害者,因此老年人要注意防范。

1.谨记高回报伴随高风险。老年人选择将自己养老金用于投资理财时,大多是被集资人许诺的高额利息、入股分红所吸引,殊不知当你看中骗子的高回报时,本金已经岌岌可危。如果有人和你说,他们的理财项目收益高、风险低,那么就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落入理财陷阱。

2.投资前要商量,以免事后受埋怨。老年人辛苦攒下的养老金是与老伴的共同财产,在打算投资前一定要和老伴商量。数十万元的投资支出对家庭来说也属于大事件,老年人除了和老伴沟通外,也要多听听子女的意见。很多老年人投资失败或被骗后,因为事前没有与家人商量,事后更不敢让家人知晓,老人除了遭受较大经济损失外,精神上也承受了很大压力。

3.不贪小利,免成非法集资帮凶。有的老年人经不住骗子高利息诱惑,购买了理财产品。老人“收益”后,又将项目介绍给身边的亲朋好友。对老人许诺拉人头给予几个点的提成,老人有可能经不住提成的诱惑,介绍身边更多的人也购买理财产品。一旦被骗后,不但自身遭受损失也让邻居成为受害者,更重要的是自己还成为了非法集资的帮凶。

4.审慎选择投资理财对象。老人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要审慎选择投资对象,做好相关的信息查询工作。各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可以查询企业的注册信息,可以查看公司的注册资本、股东、和注册地址等信息。

5.融资企业,金融资质要必备。我国对金融机构实行的是准入制,从事金融业务要取得金融许可证,没有取得金融许可证不能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如果有企业向老年人募集资金,老年人首先应当在银监会的金融许可证信息网上查询平台查询企业是否具备金融许可证,如果经查询不具备从事金融许可证,就不要参与企业的集资,以免权益受损。

6.融资项目本身要审核。很多非法集资都是打着生态庄园开发、修建养老公寓、投资机场高速路建设等旗号,公开的向社会募集资金。老年人容易被这些高大上项目所吸引,不清楚这些项目是否真实存在,不清楚项目是否真正委托募集资金,不清楚项目经营状况及前景,也没有途径去审核这些项目。其实好多项目都是骗子虚构的,本身并不存在,只是骗子用来集资的幌子。

7.合同先审查,签字要慎重。老人在签订合同前,一定先认真的审查合同的内容,包括合同约定的还款期限、违约责任、以及合同约定的利息。

8.理财有担保,防范于未然。老人在投资理财时,为了降低风险,可以要求借款公司提供担保。对担保公司,还应当审查其是否具备担保资质和能力,很多公司用自己投资的子公司或者其他关联公司为债务作担保,那么担保能力就很弱。如果担保合同约定承担连带保证责任,那么一旦借款公司违约,老年人就可以要求担保公司承担偿还责任,可以一定程度上的降低风险。

9.遭受损失,及时处置不拖延。老年人投资理财时,如果公司到期未偿还借款本金或者利息,要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发现被骗,集资人可能涉嫌非法集资的,老年人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要求追究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刑事责任,立案后,公安机关会根据案情需要冻结、查封集资人的财产。不要相信骗子拖延的花言巧语。

10.维权要理性,寻求专业帮助。非法集资的受害者大多涉及几十人或者上百人,而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老年人因非法集资被骗,可能毕生攒下的养老金都被骗光,可能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情绪往往非常激动。老人要及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依法维权。

(《经济日报》2018.4.25、《财会信报》2016年第3期等)

猜你喜欢

幌子集资老年人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略论明清小说中“幌子”与“招牌”的抽象描写
略论明清小说中社会广告的具象描写
九月开学小测试等
十四部门“穿透式”监管非法集资
十四部门“穿透式”监管非法集资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农发行舒兰市支行多渠道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
形形色色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