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中职教育与就业思考

2018-05-14李绪红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19期
关键词:毕业生技能人才

李绪红

一、2015年以来我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

根据教育部网站数据,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515.47万,就业人数为496.42万,就业率为96.30%。对口就业率为77.60%。

其中,在直接就业学生中,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达89.26%,比2014年增长超过1.22个百分点,毕业生就业稳定性不断提高。就业月平均起薪2001元至3000元的占29.56%,高于3000元的学生占12.02%。近84%的就业毕业生有社会保险,毕业生的社会保障状况持续改善。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达到84.12%。

相关数据(以下均不含技工学校)显示,中职毕业生到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占就业总人数的52.04%;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占16.27%,以其他方式就业的占11.67%。此外,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占20.02%,比2014年增加了4.7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近年来推进中高职衔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升学“立交桥”得到拓宽。

从职业指导效果看,毕业时取得资格证书的占毕业生总数的78.65%。在直接就业学生中,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占总数的73.32%;通过中介介绍就业的占6.84%;通过其他渠道就业的占19.84%,学校推荐仍是就业主渠道。

二、我省职业教育面临的新机遇及发展前景

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我省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强调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深入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突出抓好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随着全省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创新持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尤其是各行各业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应用、实用型人才更是紧缺,急需要职业院校提供源源不断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据人力资源部门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省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占在业人口的比重仅有8.59%。根据《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部署,到2020年,贵州省技术人员、农村技术人员资源分别要达到91万、88万和8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占在业人口的比重要达到11%。这就要求我省必须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将大量人力资源转化为技术技能人才,为“四化同步”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省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支持、增强了动力,使其跨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2016年3月29日—31日,教育部2016年度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议首次在贵阳召开,体现了我国对贵州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将会把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摆在重要位置,瞄准教育现代化目标,科学定位、提前谋划、深化改革、依法治教, 以更高的质量、更优的结构、更顺的体制、更强的保障、更加的公平、更好的开放姿态,实现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壮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三、职业教育与促进就业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随着我省“工业强省”战略的大力推进,近年来的确引进了一些工业企业入驻,对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有一定积极作用。但由于受国家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影响,贵州省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转型等因素的影响,适合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不够多,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数量数量较大,但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对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力度不明显。

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技能不过硬,就业缺乏竞争力。随着我省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对技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中高职院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质量和专业学科,仍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广大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大中专毕业生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占69.4%,但技能型人员相对较少,仅占求职人员的10.1%。

三是就业心理预期高,造成求职难。我省目前绝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为独生子女,就业心理预期相对较高。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大多数人倾向于薪资福利高、工作环境好、劳动强度低和在城区企业就业。与此相反的是,我省部分民营、外资企业薪酬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差等现象较为突出,大大影响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热情。

四、使职业教育更好为就业服务的几点建议

一是中高职院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兼顾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坚持教育创新驱动策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技术人才。由于职业教育本身就是“面向市场、面向人人”的就业教育,所以职业院校必须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教法、文化氛围等方面与市场对接,与企业对接,要努力做到“学校牵手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适应岗位”,尽快形成有地方行业特色的品牌专业。

二是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力度,引导高职、中职生实现准确定位,认同自己的“蓝领”身份,愿意在一线工作。而对于企业来说,他们需求量最大的也正是踏实肯干的基层工人。通过“先就业再创业”实现尽早就业。应大力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异地就业计划,与政府人力资源部门加强合作,鼓励我省政府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引进省外企业赴黔吸纳大中专毕业生。

三是要全面加强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育培训,促进劳动就业向技能化转变,适应企业经济发展需要。要有針对性地开展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政府各部门要在培训资金、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培训资源,开发适应大中专毕业生的技术工种,满足培训需求。及时将企业对技能人员的用工需求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到大中专毕业生群体,引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参加技能培训。

猜你喜欢

毕业生技能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拼技能,享丰收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毛遂自荐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