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8-05-14韩晓红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畜牧养殖生态环境污染

韩晓红

摘 要 现如今的畜牧业是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畜牧养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畜牧业不断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 畜牧养殖;生态环境;污染;措施

畜牧养殖业如今是集中化、规模化的新局面,畜牧业所产生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随着污染防治工作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对畜牧养殖场环境现状、环境污染状况等提出信的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分析好问题的根本,从根源进行改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规避规模化畜牧业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1 规模化生猪养殖主要污染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国家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之前是散户居多,现如今是以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为主。根据调查每年养猪场都要向周边的环境排放大量的粪便,对生态环境中的大气、水、土壤等都有较多不利的影响。

1.1 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根据调查显示,10万头的养猪场每年每小时向大气排出1.48千克的氨气、13.5千克的硫化氢和14亿个粉尘菌体[1]。假设这些污染物随风传播到周边居民地带,会对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影响,也会对农业、林牧业和渔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1.2 对水环境的污染

生猪对饲料中氮和磷的吸收率只有接近三成,其余大部分被排出体外,经粪尿排出的氮、磷和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进入自然水体后,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后,水质便会恶化,从而破坏正常的生态环境。另外,养殖场粪污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会粪尿进入水体后,会以水为传播机制进行传播和扩散,从而引起可能性的问题。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大气降水作用下,地表水携带这些污染物组份会入渗补到浅层地下水,进而会越流至中深层地下水含水层,这将会严重威胁居民饮用水安全[2]。

1.3 对土壤环境的污染

生猪养殖生产中大量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如硒、铜、砷等金属元 素,而这些无机元素在畜禽体内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在排泄的粪尿中的含量都相当高。这些粪污如果不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入土壤,粪污中的有机物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一部分被植物利用,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使土壤得到净化或改良。如粪污施入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便会使得土壤成分和性状发生改变,從而影响土壤经营的持续性,甚至引发农产品安全等问题[3]。

2 生猪养殖场污染防控技术措施

2.1 合理规划、注重生态环境效益

我国应该合理规划生猪养殖业,科学控制养殖规模,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原则。我国应制定生猪养殖场的标准,使养殖场建筑设计趋向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与居民点的水源的距离,减少对水源的污染。要想使排污处理系统保持畅通,必须调整畜牧业生产的内部结构,才能绿化养殖场的环境。集中排放和处理污染物,建立净化系统,既可以保证经济效益不会受到损失又能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 建设规模化养猪场要与种植业相配合

在建养猪场之前就要考虑粪便及污水如何处理的问题,企业可以借鉴先进国家养殖经验,在建设规模化养猪场时可以与种植业相结合。种植业可以是种植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果树基地等等,使养猪场的粪便经处理后转移给种植业采用,可以做到既不污染环境,又使废物得到利用。

2.3 清洁生产

养猪场可以实行清洁生产,采用猪舍水冲式,将猪粪和污水分开收集。以人工清粪为主、水冲为辅的清粪方式,有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要定时定点的对畜禽舍进行清理,以保持养猪场的干净,尽可能防潮除湿,保持猪舍内通风干燥,减少细菌及微生物的诞生。

养猪场区内排水严格实行雨污分流,要让雨水不流入养猪场必须保证雨水沟畅通,这就要求养猪场研究出雨污分流的具体措施与途径,以此来缩短前处理的周期。

3 生猪养殖场污染防控政策的相关举措

政府接下去可通过法律规范、执行监督、药物管理这三方面开展。

3.1 加强药物管理

相关养猪场或者说畜牧场应减少畜产品公害品和相关添加剂的使用,使用时要严格根据其相关情况的实验资料进行摄入,而经过相应时间会以原物或者分解物的形态排出体外,这就要求对摄入的相关药品进行把控,这不仅是保障相关畜牧的良性发展,也是有助于保护好生态环境。在药物层面上,则应该通过动物防疫和政府部门对相关的市场进行严格监督,从最根本上解决由药物因素所带来的相应环境污染,同时也应鼓励相关养殖户通过有效的科学管理对相关畜牧产品进行做到进行防疫与规范防疫相结合,以此避免一些可能产生的问题。

3.2 制定防污染法规,加强环境监督

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多年以来的发展,已形成一整套的体系与制度,这对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巨大的示范作用。在执行监督层面中,各地区应根据各类额畜牧场的养殖规模、生态及环境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制定与生猪养殖相符合的环境保护相关明文规定性法律条文,透过政策的程序与标准化,最终达到监管效果 。

3.3 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兴牧

以法治牧是为更好地引导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还能最大限度的控制好环境污染,使其降低到最小限度。法律规范方面需注意的是将畜牧产业链的法律条文细分化,具体到生猪养殖层面,使得相关的畜牧场能够在法律法律的约束与规定中,能够有法可依,从而保障好环境。

4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养殖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得到扩大,某些方面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保护好生态环境,这就要求国家各部门采取好有效的措施来减轻其对环境的压力,培养相关工作人员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意识,需做好完善各种检测和监督机制,以及加强度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政府部门也应该针对环境带来的破坏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不断革新科学技术,积极转变相关思路,通过借助科学技术的方式,推动国家的畜牧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素敏.畜牧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以生猪养殖为例[J].乡村科技,2017(24):81-82.

[2]宾幕容,周发明,孔伟兴,高智勇.生猪规模养殖污染的控制分析——以浏阳市葛家乡为例[J].中国畜牧杂志,2017,53(08):138-142.

[3]耿言虎.农村规模化养殖业污染及其治理困境——基于巢湖流域贝镇生猪养殖的田野调查[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1):50-59.

猜你喜欢

畜牧养殖生态环境污染
哪个罐子里的药被污染了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动物疫病的致病因素分析与防控措施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
洗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