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弥渡县大蒜常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2018-05-14洪丽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大蒜防治病虫害

洪丽

摘 要 弥渡县种植大蒜历史悠久,是我县小春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大蒜病害发生发展趋势愈发严重,找出大蒜病害发生特点并针对性的进行防治,是确保大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蒜;病虫害;发生;防治

大蒜为百合科葱属草本植物,别名胡蒜或蒜,营养丰富,可食用或供调味,亦可入药。弥渡县种植大蒜历史悠久,早在1988年年以前,年播种面积就已达1.5万亩,到如今年播种面积达5-6万亩,总产量达7-8万吨。近年来,随着大蒜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年限的增加,大蒜植株的抗病性逐年降低,大蒜病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大蒜病害对大蒜的危害一般达20%—30%,严重年份及田塊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大蒜的产量和品质,制约着大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有效控制其为害,现将大蒜常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大蒜常见病害

1.1 大蒜叶枯病

大蒜叶枯病又称大蒜匐柄霉叶枯病或叶疫病,是当前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及薹茎等部位,以叶片发病为主。感病的植株一般先从叶尖开始发病,然后逐渐向下扩大,发病部位出现白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病斑,大小不一,随后变成灰褐色,病斑即可生出黑色霉状物。病情严重时病叶枯死,不能抽苔,抽苔后染病的则易从感病部位折断。该病影响鲜蒜株产量,也影响蒜苔和蒜头的产量,一般减产20%-30%。在排水不良、空气湿度大、施肥不合理且不足时,蒜株生长弱,容易感染此病。

1.2 大蒜白腐病

大蒜白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鞘或鳞茎,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很大,发病初期外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发黄,然后扩展到叶鞘或内叶,植株生长瘦弱,后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病株可见鳞茎变黑腐烂,发病严重时,可造成大蒜成片枯死。 大蒜白腐病病菌喜低温高湿,气温在20℃以下,湿度大于90%时最易暴发流行。因此,多雨季节发病迅速,尤其生长瘦弱和连作地可致发病加重。高温低湿则不利该病发生。

1.3 大蒜紫斑病

大蒜紫斑病在生长期为害叶和薹,贮藏期为害鳞茎,田间发病多始于叶尖或花梗中部,几天后蔓延至下部,初呈稍凹陷白色小斑点,中央微紫色,扩大后呈黄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多具同心轮纹,易从病部折断,贮藏期染病的鳞茎颈部变为深黄色或红褐色软腐状。湿度大时,病部长出黑色霉状物。一般高温高湿天气利于发病。

1.4 大蒜灰霉病

大蒜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多发生于植株生长中后期,病斑初为水渍状,后为白色或灰褐色,病斑扩大以后成梭形或椭圆形的灰白色大斑,半叶甚至全叶表面生灰褐色绒毛状霉层,组织干枯,易拔起。大蒜感染此病后,常造成叶柄和地下蒜头腐烂。

1.5 大蒜锈病

大蒜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假茎,初期叶面产生椭圆形橙黄色稍隆起的小点,后表皮破裂,散出橙黄色粉末,病斑周围具黄色晕圈。生长后期病部形成椭圆形的黑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枯黄,植株提前枯死。多露、多雨或光照不足有利于大蒜锈病发生和流行。

1.6 大蒜病毒病

大蒜病毒病在苗期及成株期均可表现症状。典型症状是在叶片上呈现明显的黄色褪绿条斑,长短不一。病株表现不同程度矮化,生长纤细而瘦弱,叶片蜡质减少或消失,失去光泽。重病株叶片呈半卷曲状,有的上下叶片捻合在一起卷曲呈筒状,致使心叶无法抽出。重病株一般不能抽薹,即使抽薹,蒜薹上也呈明显的褪绿斑。病株根系一般发育较差,根短而少,蒜头明显变小。播种带毒蒜瓣,出苗后即可发病,一般在高温干旱,蚜量大的情况下,或者土壤干燥,缺乏肥料,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病较重。田间管理粗放,缺水少肥,大蒜生长不良,发病也重。

1.7 大蒜煤斑病

大蒜霉斑病又称为芽枝霉叶斑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该病多与其它叶斑病、叶枯病混合发生,在叶片上先出现黄白色小点,随后发展成水浸状褪绿斑,扩大后形成梭形稍凹陷的黄褐色大斑,病斑两端及周边叶组织枯黄,严重时全叶枯黄,重病田块蒜株枯死,蒜苔基本无收。

2 防治技术

2.1 农业措施防治

2.1.1 播种前优选和精选蒜种,尽量采用脱毒蒜、抗病蒜和无病虫蒜,并精选蒜瓣。

2.1.2 选择地势平坦干燥,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田块种植大蒜。

2.1.3 要合理轮作倒茬,避免连作或与葱蒜类重茬,轮作能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减少菌源积累,较好的前茬是小麦、玉米、豆类、瓜类等。

2.1.4 精细整地,创造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以提高大蒜的抗病能力。

2.1.5 科学合理施肥,要多施有机质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种植时施足底肥,生长期间可用液肥进行叶面喷施,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2.1.6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苗期以控为主,适当蹲苗,培育壮苗。雨后及时排水,避免大水漫灌。

2.1.7 及时清除田间病叶及残株,严禁随意丢弃,应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积累。

2.1.8 适时收获,低温贮藏,防止病害在贮藏期继续蔓延。收后适当晾晒至鳞茎外部干燥后贮藏于通风干燥处。

2.2 药剂防治

2.2.1 防治叶枯病、白腐病、紫斑病、灰霉病等,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600倍液等药物任选一种或交替使用进行防治。

2.2.2 防治锈病、霉斑病,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

2.2.3 防治病毒病,以使用脱毒蒜防治效果最好。田间发病,在发病初期,可选用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或用20%病毒克星400倍液,或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抗毒剂1号300倍液进行防治,同时也应适时防治蚜虫,避免蚜虫传毒。

大蒜各种病害的防治,在发病初期即可进行,选择一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交替使用,间隔7—10天防治一次,视病情,连防3—4次。

猜你喜欢

大蒜防治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大蒜生长日记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An Affair to Remember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奶奶的生活小窍门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